樹澤:“最賺錢”的京滬高鐵來了

樹澤:“最賺錢”的京滬高鐵來了

如果說美國是方向盤上的國家他們汽車多,那麼咱們,就是火車輪子上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火車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運輸方式。中國人出行,從總體來看,火車完成了40%以上的任務

就在今天,有一家號稱最賺錢的鐵路公司要上市了,就是京滬高鐵。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火車向來是價格管制,價廉物美,這東西竟然還能賺錢?

咱麼就來看看這個大名鼎鼎的堪稱最賺錢的京滬高鐵:人均創收高達4個億以上,人均利潤達到了1.4億!是不是數據統計錯了?平均每個員工給公司賺了一個小目標?!!

外面大多數說京滬高鐵賺錢,都是從這個角度入手的。但這並不能說明這家公司賺錢,這很可能只是因為這家公司人少,沒錯,大名鼎鼎的京滬高鐵,總員工數只有67個人。

更加有趣的是,這個京滬高鐵公司,既沒有自己的動車組,又沒有自己的鐵姐和乘務員,更沒有自己的工程師。它只有總部的67名管理人員,它的模式,是投資建設了北京到上海之間的高速鐵路線和車站,然後把運輸工作,

外包給了北京鐵路局和上海鐵路局等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京滬高鐵,有點像是一個高速公路的模式,我負責修路,修好了你們都來過呀,交過路費就好(普通鐵路在京滬線上的跨線列車);如果你沒車,沒問題,我來租車(本線京滬高鐵列車)搭你過去,買票就行。

一家公司和一個資產,到底賺不賺錢,不是看總利潤高不高,也和人均多少沒啥關係,關鍵是看你投入多少資本,資本帶來多少收益。考慮到修鐵路建車站巨大的資本投入,京滬高鐵目前的回報並不能說是最賺錢的鐵路公司。如果把100元的資本金投給京滬鐵路,那麼它一年能賺出來7塊錢;同樣完全一樣的資本金100元,如果你投給銀行,一年它能賺回來10塊;如果把這100元投給拉煤的大秦鐵路,它竟然賺出來15元。從這個角度,京滬高鐵目前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賺錢。

樹澤:“最賺錢”的京滬高鐵來了

運輸行業公司盈利能力

未來如果回報想要繼續提高,有三個辦法:賣貴點、跑快點、多跑點。

第一個辦法就是提價。目前京滬二等座是533元的價格,運營8年來從未提價。但是要注意,高鐵線路的是可以進行市場化定價的。因為,高鐵在海外,是個可選消費品,它的定位是一個近似奢侈品,海外的高鐵普通座位,價格都比同樣距離的飛機票要貴。而在咱們這,我們享受了便捷和高效率,但是付出的價格是非常便宜的,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都要。

如果未來不能提價,就意味著京滬高鐵連目前的盈利能力都無法維持。為什麼呢?因為外包合同裡寫的很清楚,用人家北京局和上海局的車輛和工程師們鐵姐們,每年協議平均要提價6.5%呢,還沒算電費、折舊、維護,其他的綜合成本至少也是跟著通脹水漲船高,如果不能漲價,那麼盈利能力就是溫水煮青蛙,慢慢下降。

那麼如果漲價呢?畢竟巴菲特說過,一個好生意最重要的特徵,是具備"尚未使用"的提價能力

,高鐵的提價能力就尚未使用呀,而且8年沒漲呀!但問題是,如果漲價,旅客馬上被航空公司劫走。中國航空業每年新購買12%的飛機數量,且各地正在修新機場,大城市未來雙機場運營成為主流,中國航空業正因產能擴張,成本快速下降,如果機票這邊在打折,高鐵那邊在提價,那麼你會把紅票票投給誰?

第二個辦法,跑的更快。你說,那咱們提速一倍!然後發車輛增加一倍!然後車票錢多收一倍!但可惜,臣妾根本做不到啊,京滬線高鐵的列車間隔是3分鐘的極限,現在列車間距是4分鐘,基本接近產能全開,提到3分鐘間隔,加大發車輛,技術可行,但是安全上可能就未必能通過。

還有最後的第三個辦法,跑的更多。上面說了,京滬高鐵列車因為間隔問題,自己產能基本打滿。自己不能多跑,但是線路是可以給跨線列車分享使用的。比如普列,可以走彎彎繞的遠路,也可以借用京滬線走你一段路。別人跨線列車來使用,就可以問它收過路費,而且毛利率高達60%,收過路費倒是個好生意,沒有影響旅客的福利(票價),但是卻能多收錢,就不知道別人跨線列車願不願意,而且這裡還有調度問題、安全性問題,也不是京滬高鐵自己一人兒能左右的了的。

總結一下,京滬高鐵這樣超級重資產的生意,一般只有折舊折完了,報表才能開始爆發,會變成一隻純種現金奶牛。而初始運營期必然面臨成本節節高攀,回報不足的階段性困難,況且鐵路在國人心中的定位,總是帶有福利色彩,讓它只能在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一線天中間,尋找微妙的平衡。

樹澤:“最賺錢”的京滬高鐵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