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最近工作事情很多,也很闹心,呵呵,有好些天没发文章了,感谢各位老师不离不弃地关注。今天不说张云雷了,换个主题,说说炊烟,有老师说了,为啥说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随着农村煤改气的持续推进,炊烟将成为历史。回趟老家,看见老妈烧火做饭,听着她的感慨,有点感触,今天就说说炊烟吧。

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炊烟

“这可能是咱家最后一次烧柴火做饭喽!明天我们就得用天然气喽!”妈妈一边拉着风匣一边往灶膛里添着柴火喃喃地说。听着妈妈的话,闻着大锅里飘出来的肉包子的香味儿,忽然觉得这顿饭有点特殊的意义,吃完这顿饭,我们将告别锅台、大铁锅、灶堂、柴火、风匣,告别了这些,也就告别了炊烟,那从房顶的冒出来的或白或黑、或浓或淡的一缕缕的轻烟。

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烧火的老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轻轻袅袅的炊烟,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记忆。于我,炊烟是家、炊烟是梦、炊烟是一首首古谚与传说。

妈妈是个做饭高手,即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也总能将简单的食材变换着花样端上餐桌。炊烟是美食的信号,在外边玩得再疯的我,抬头看见它,都会很快和伙伴们告别,回家吃饭,享受美食。以至于婶子大娘们都说“这孩子多听话,吃饭从来不用满街喊,到点就回家,真是个省事的孩子。”她们哪里知道,不是我听话,是我馋,美食是家的味道,炊烟也是家的味道,循着炊烟,找到了美食、找到了家。

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大锅炖肉,香啊

从家出来求学时16岁,第一次离家,在学校吃、在学校住。睡不惯20人一屋的大宿舍、吃不惯用铁锨炒出来的大锅菜,一天课毕,躺在床上,总是想念着妈妈做的饭菜,觉得哪怕是最不爱吃的菜都比学校的美味十分,于是总是期待着月末放假,回家解馋,炊烟时不时地飘进梦里。一到月末,骑三个小时自行车回家,在还乡河大堤上远远望见村里唯一飘起的炊烟,心花怒放、口水直淌,那是妈妈在做饭,因为在不晌不夜的时候,只有妈妈在为她一月未回家的孩子点起柴火、升起炊烟。

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高粱先红尖。我们家全村第一个冒烟的,明年我们家的高粱先熟。”五年级的时候,邻村的同学王秀芳走进教室时的一句话,让我知道了原来炊烟和庄稼成熟还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过很多关于炊烟的诗、炊烟的故事,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缕缕随风飘散的不可捉摸的神秘,更像是一个自远古而来的长者,带着厚重的故事与绵绵不断的乡愁。

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灶台

炊烟,要离我们的生活远去,总有些不舍,那依依袅袅、变幻不定的身姿或许后辈们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见,于我,它将永远留在心间。

今天不说张云雷了,说说炊烟,又见炊烟,或许说完了,它就消失了

炊烟

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邓丽君小姐演唱的《又见炊烟》,一起回味一下那随风飘散的炊烟吧。

又见炊烟.mp32:54

来自品戏

传播传统文化,我们是认真的。

(本文中使用照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