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A季小杰:金融科技软实力赋能银行数字化运营探索与实践

2019年4月4日,银行线上运营新攻略交流分享会暨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2019开年论坛在上海开幕。就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如何探索出一条数字化运营发展之路,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季小杰女士。

CFCA季小杰:金融科技软实力赋能银行数字化运营探索与实践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 季小杰

【Q】:您研究金融行业多年,有哪些经验和心得可以分享?

【季小杰】: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和为金融行业服务多年的从业者,我认为,纵观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的历史,主要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伴随对外开放不断壮大

可以说,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至今为止没有止步,还在不断走向深化。就在最近,博鳌亚洲论坛上也同步出一些信息,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不断放开外资准入限制的同时,也在征信、信用评级、银行卡清算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央行行长易纲也在前一段时间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表明,哪些领域更开放,哪些领域的效率和竞争力就更强。因此,金融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势必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红利来源。

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相伴相生,金融业发展的核心议题仍是防控风险

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一个突出变化是科技元素的入局,科技为金融创新、金融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以网络支付为例,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网络支付领域的强国,走在众多发达国家的前面。同时,科技创新也在向纵深发展,从业务层面扩展到金融的各个业务端口,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都在极大的促进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但我国金融事业在向多元化、普惠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也渐渐浮出水面,成为监管层和全行业高度重视的问题。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风险”这个词出现超过二十次,其中大多数内容与防控金融风险有关,由此可见,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将是2019年及以后金融行业的重要工作。在经历了网贷爆雷潮一系列风险事件过后,我们看到只有懂得敬畏风险的玩家能在金融行业中留存下来,这足以告诫我们,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核心还是金融,其发展都应当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铁律——重视风险,了解风险,敬畏风险。

【Q】:创新一直是发展主旋律。现今,金融科技战略可以说是银行业“标配”,整个大环境的发展态势如何?

【季小杰】:金融科技的确目前是银行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最热门的议题之一,从最近各家银行发布的2018银行年报可见一斑,据中国电子银行网的统计报道,几乎所有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中都频繁提及了金融科技相关内容,从五大行到新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都是如此。“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家银行年报中的高频词,以至于业内都在调侃,如果谁家年报不说几句与此相关的话题都不好意思公布。透过年报,我们也确实看到银行都在加强科技实力的建设,比如招商银行年报中提到,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65亿元,同比增长三分之一,占去年营业收入将近百分之三。并且,不少银行已经将金融科技定位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清醒地看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大银行来讲,第一是决策效率问题,决策链条过长与金融科技快速迭代实际需求相悖;第二是协同问题,大银行普遍分支机构、人员队伍规模庞大,如何协调好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攥成拳头合力推进金融科技事业发展,是大行目前急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小银行来讲,金融科技事实上带来的挑战更大,因为除了要应对大银行对生存空间挤压外,还要直面与互联网巨头争夺客户与金融场景。并且,一些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决策中还要解决以往规划缺乏前瞻性,缺乏全局视野的问题。

【Q】:银行如何落实金融科技创新,您有哪些建议?

【季小杰】:提到银行业中金融科技创新的落地,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引入行业内已经谈的很多了,而我认为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根基在于银行自身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变革,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与重构,将是各家银行金融科技宏观发展的基石。

架构调整和重构的目的一是在纵向上打破银行的总分支行架构,使其组织架构体系越发扁平化;二是在横向上重构了银行的前中后台功能,使其功能更加综合化。目前银行业内普遍追求的“开放银行”经营模式,正是需要银行内部这样的开放性为支撑,因此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当中最先应当学到的就是组织架构的开放与高效。

【Q】:在金融科技创新之路上,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在其中会进行哪些助力?

【季小杰】: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信息安全基础设施,CFCA业务发展是伴随着金融行业的科技水平发展的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目前已经形成七大业务板块,包括电子认证服务、互联网安全支付、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媒体及软件测评服务,涵盖了互联网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所有重要节点。

随着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发展,CFCA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领域。以发展普惠金融为例,目前,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痛点集中表现在线上身份认证难、线上合法电子签约难、全流程多维举证难、信息化系统可靠性待提升四个方面的问题。以至于,行业内公认司法实践能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针对上述情况,CFCA无纸化产品对症下药,逐个解决“四个过程”:个人及企业身份认证过程、数字证书及电子合同合法化过程、全流程电子证据保全和存证过程、综合信息安全建设及检测过程。实践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够实现普惠金融线上全流程无纸化,确保无纸化业务的高可信度和高可追溯性,还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大幅增强普惠金融的司法实践能力。由于CFCA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在前期与杭州互联网法院建立合作的基础上,最近成功与广州互联网法院签署《可信电子证据平台合作协议书》,为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智慧法院建设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作为可以和石油比肩的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大数据一直受到各方重视,同时也是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和支撑力量。CFCA通过整合多方数据资源,打造了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中金融信”。“中金融信”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为连接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的中间平台,清晰描绘中小微企业的客户画像,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借助大数据资源和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中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价模型,探索出中小微企业数据金融的最佳实践。

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兴起,归根结底是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降低金融服务风险。未来CFCA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及技术上的优势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打造可信的金融服务环境。

【Q】: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也有人说房租、人工成本都很高,使得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所以规模扩张要放缓,否则要亏损。对此,您如何理解?

【季小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经济下行风险,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银行业确实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机,净利润连续多年都保持高达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近几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银行业面临新的挑战,银行增长乏力,最明显的表现可能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银行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更加注重经营与营收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正在逐渐摆脱依靠存贷息差为生的单一营收模式。

而房租一类的固定成本增加,以及人力成本的增加,事实上也构成了对银行自身发展数字化运营、减员增效的推动力。银行实体网点、柜面人员数量的削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同时,银行对于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旺盛,例如交通银行在年报中披露,在整体减员的背景下,该行2018年技术岗位员工数量占比仍较上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同样更多银行也对胜任技术岗位的尖端人才求贤似渴。

【Q】:今天内参会讨论的主题是银行的线上运营问题,您作为资深金融界人士,您看到了哪些问题,会有怎样的建议?

【季小杰】: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子银行,尤其是手机银行的用户体量和业务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容。根据《2018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银行电子渠道迁移率已全部达到90%以上,并且由于电子银行对各类场景的全面覆盖,以及对数据流量的全面掌握,因此银行开展数字化运营探索与实践正当其时。

但就目前来讲,据我们了解,在银行内部银行设立了专门的线上运营团队还比较少,缺乏规范、清晰、可执行的发展蓝图。对于很多银行来讲,仍然缺乏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这也是我们今天举办这场论坛的初衷。

诚然,一些互联网行业盲目追求流量数据变现的乱象我们应引以为戒,但互联网行业创造并成功实践的获客-活跃-留存-推广运营闭环仍然值得银行业借鉴。自2017年开始,银行业涌现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联姻”,共谋发展的风潮,我认为无论合作结果如何,倒不应完全功利地评估类似的跨界合作收益,而更多地应该以互联网企业为标杆,在数据运用、流量与活客运营方面广泛深入学习,从而获得足以与互联网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竞争的软实力。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宜的数字化运营发展之路,进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无界运营战略体系尽早步入正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