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赋能,让“挑担人”轻装上阵-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乐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基层工作往往“急难险重”,基层干部压力大、任务重。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些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这就意味着,要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的骨干力量,必须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越是担子重,越要爱护“挑担人”。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是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积极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十分顽固,一时受到遏制后,又出现新动向、新表现。例如一些地方“痕迹管理”做法比较普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督查检查积极有效,但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的个别现象滋生了“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但微信群、工作群、政务APP过多过滥也带来了“指尖上的负担”;庸懒怠政惯性犹存,层层“甩锅”不作为等,都削弱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心劲。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减负赋能,要抓住“着力点”。在为基层减负时,既要突出重点,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也要聚焦“痛点”,自下而上多听听基层声音,及时回应基层关切。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在减什么、怎样减、减得怎么样等环节上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把减负焦点对准干部的“累点”“痛点”和基层形式主义新问题,缩减无用的文山会海,削减无谓的检查考核,扭转过度的留痕管理,不断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促进基层工作提质增效。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及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大力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减负赋能,勇挑重担。减负不是减质量、减责任,关爱也不是降标准,而是为了树立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让基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实上来。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把减负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应抓住机会显身手,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脱贫攻坚等“火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手的山芋,做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心无旁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