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绝漠干戈戟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千百年来,人们只要提到朔州,毫无疑问都会相提并论到马邑,甚而在不少故老眼里,马邑就是朔州的文化代名词。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马邑现在是距离山西省朔州市区往东二十多公里的一个自然村。历史上曾经为郡治、县治,时间长达两千余年。它是史称“马邑之谋”的发生地,韩王信的王都,还曾经做过隋末群雄之一的刘武周的国都。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千百年来,人们只要提到朔州,毫无疑问都会相提并论到马邑,甚而在不少故老眼里,马邑就是朔州的文化代名词。马邑现在是距离山西省朔州市区往东二十多公里的一个自然村。历史上曾经为郡治、县治,时间长达两千余年。它是史称“马邑之谋”的发生地,韩王信的王都,还曾经做过隋末群雄之一的刘武周的国都。

马邑的由来


朔州古称马邑,远在先秦始皇帝年间,大将蒙恬在雁门关外北逐匈奴,筑城养马时,在今朔城区城内,始筑马邑城。而眼前这座名为马邑的古城建于717年(唐开元五年)却要比秦时马邑城晚800多年。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这里还有一典故,相传当时城墙每建一次,便塌方一次,有一日夜间,蒙恬梦到一匹白马绕城跑了一圈,开口说话,“可根据脚印建城”。没想第二日果见脚印,遂依脚印建造,果然不在塌方。据考古学家丈量马邑,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600米,周长计13.6华里。后遭大水屡次蚕食,在明初补修缩建城池。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因筑马邑城,秦在此置马邑县,隋设马邑郡,唐又在今朔城区东置马邑县,清撤马邑县为马邑乡。朔州今有马邑村、马邑路、马邑小区、马邑车站、马邑宾馆,马邑文化是朔州历史文化的代名词。秦筑马邑城强化了朔州一带养马的优势, 同时也定位了朔州在中原王朝对付北地匈奴等游牧民族时成为提供战马的基地,奠定了朔州马文化的基础。在古典诗词歌赋中,“马邑”往往与“龙城”、“雁门”、 “狼居”等相对,是极具古代边塞军旅文化的词语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这里还有一典故,相传当时城墙每建一次,便塌方一次,有一日夜间,蒙恬梦到一匹白马绕城跑了一圈,开口说话,“可根据脚印建城”。没想第二日果见脚印,遂依脚印建造,果然不在塌方。据考古学家丈量马邑,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600米,周长计13.6华里。后遭大水屡次蚕食,在明初补修缩建城池。因筑马邑城,秦在此置马邑县,隋设马邑郡,唐又在今朔城区东置马邑县,清撤马邑县为马邑乡。朔州今有马邑村、马邑路、马邑小区、马邑车站、马邑宾馆,马邑文化是朔州历史文化的代名词。秦筑马邑城强化了朔州一带养马的优势, 同时也定位了朔州在中原王朝对付北地匈奴等游牧民族时成为提供战马的基地,奠定了朔州马文化的基础。在古典诗词歌赋中,“马邑”往往与“龙城”、“雁门”、 “狼居”等相对,是极具古代边塞军旅文化的词语

马邑之围


元光二年(前133年),汉伏兵马邑旁,欲诱致匈奴邀击之,单于既入塞,谋泄,引兵还。史称“马邑之谋”。此指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军臣单于(冒顿单于之孙)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结果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汉武帝因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将谋划诱敌的王恢下狱,王恢自杀。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故而马邑之围的失败意味着长达近70年的和亲屈辱政策就此宣告结束,自此汉朝从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攻击,拉开了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故而马邑之围的失败意味着长达近70年的和亲屈辱政策就此宣告结束,自此汉朝从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攻击,拉开了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马邑移民


提到山西的大移民,很多人会联想到洪洞大槐树移民。其实,除了山西南部的洪洞大槐树,北边的朔州马邑,当时也是重要的移民发源地。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马邑是东西要道,南北咽喉,边塞移民由此南迁交通便利。从朔州历史沿革来看,明马邑县故城位于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内,县境西至朔州烟墩村界一十五里。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南有洪洞大槐树,北有马邑圪针沟”是对明初山西移民点形象的概括。据考证,明洪武、永乐时期大规模外迁边塞居民,马邑及周边地区既是迁出的重点区域,又是戍边置屯垦荒的重要迁入地。《明太祖实录》等史籍记载了朔州移民,而马邑圪针沟这个移民集散地却被历史所湮没。”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马邑是东西要道,南北咽喉,边塞移民由此南迁交通便利。从朔州历史沿革来看,明马邑县故城位于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内,县境西至朔州烟墩村界一十五里。“南有洪洞大槐树,北有马邑圪针沟”是对明初山西移民点形象的概括。据考证,明洪武、永乐时期大规模外迁边塞居民,马邑及周边地区既是迁出的重点区域,又是戍边置屯垦荒的重要迁入地。《明太祖实录》等史籍记载了朔州移民,而马邑圪针沟这个移民集散地却被历史所湮没。”

马邑古八景


1
洪涛雨霁:在县城北十里许,雨霁则风光掩映,泉流潺湲,有“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之趣。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青山到处足怡情,漫径洪涛浪得名。

  • 雨后紫塞添新爽,风度岚光彻太清。

  • 藉问神姬留迹后,至今阅历几阴睛?


  • 2


  • 玉泉秋声:在雁门山西隅。一泓清冷之趣,可以洗涤尘襟。到秋,天朗气清,奔腾澎湃,令人动潘岳,宋玉之思焉,恨少雄才以赋秋声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直上波涛三尺高,飞来点点薄琼瑶。

  • 清风带雨思潇飒,白电连山合动摇。

  • 鳞屋龙宫惊霹雳,贝宫朱馆问笙箫。

  • 翻思法昔朝真者,羽佩琳琅扬玉飚。


  • 3


  • 雁门耸秀:在县城东南。峰峦叠翠,一带如列屏障,又古木参差,野花熳烂,尽可以供吟咏。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省昊行秋紫塞凉,雨馀顿改雁山光。

  • 虎帜旌旗浓墨染,石壁楼台淡粉妆。

  • 红叶饱霜浑觉醉,黄花笑日谷飘香。

  • 此时边将凭栏日,五色云飞绕帝乡。


  • 4


  • 古寰落照:即寰州寺。应为栖灵寺,辽为杭芳园,即元帅吴相宅邸,在今西影寺村东,久废,今遗址在恢河南岸,基地平坦。日将落,红光满地,灿烂夺目,宿鸟投林与落霞相上下,亦一时之奇观。别具内韵,故有古寰落照之景。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浮屠千尺插穹苍,倒影婆娑射远冈。

  • 列草参差横朔野,落霞来往际燕乡。

  • 牛羊促地归荒径,鹅鹳翻空下碧塘。

  • 犹有二三僧住寺,数声钟声掩黄昏。


  • 5


  • 橹台远眺:在城内西北隅。高出雉堞丈余,登临四顾但见山光水色,种种献奇,村疃络绎。原隰纵横,令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倘所谓空中楼阁。台原高4丈有余,相传为李靖观星所筑。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高台百尺倚青穹,登眺翩翩眼界空。

  • 远近峰峦环足低,纵横斗宿列怀中。

  • 波涛夜见龙池月,楼阁秋凭雁塞风。

  • 造化看来原在我,须将丹粒起疲癃。


  • 6


  • 龙池月夜:在城西北十里。四周皆水,寺居其中,如古之辟雍然。到夜,月出东山,徘徊牛斗,影落池中,光摇槛列,莹然可爱。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龙沼周遭绕绿芜,星稀云静月平铺。

  • 分明塞北初悬镜,仿佛江南小样湖。

  • 梵宇波涵沉影壁,水晶盘捧夜光珠。

  • 鄂公汗马功劳大,赢取凌烟古画图。


  • 7


  • 桑干冬暖:在城西门外。自金龙池,神头山间来,过县东,到鄯河三十里,虽时当盛寒,亦不结冻,而温暖之气如烟如雾,散满于城廓间。谁谓塞上多寒哉。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云树苍苍拂曙霞,渡头人唤渡头家。

  • 断桥流水摇红影,寒雪飞空落鬓华。

  • 惊散鹭鸥渔夫棹,吹残星夜戍楼笳,

  • 山光隐隐朝曦上,已映滩前红蓼花。


  • 8


  • 神坡古寺:城南四十里,远隔城市,深隐烟霞,不闻车马之喧阗,惟见鸟声杂杳,亦养真之一地也。故寺早不存,神坡之说已销声匿迹紫金山之山色依然。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 古寰南上紫金山,山畔神坡古寺间。

  • 落尽丹青闲圣壁,老残松桧拥禅关。

  • 门临苍莽无人过,阁倚嵯峨有鸟还。

  • 欲拂断碑寻建号,不堪文字染苔斑。


  • 历史上的朔州马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