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人随笔”四书:扑面而来的诗和远方

“地理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与商务印书馆的经典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不同。本丛书追求的是一种学术之外的表达。在学术著作创作过程中,由学术主题引发的一些联想,一些意识的碎片以及突然蹦出的灵感等。由于学术文章本身结构的严谨性、表达的简洁性、高度的主题性,这些意识或灵感而被迫舍弃了。对于很多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很无奈、很可惜的体验。因此本丛书为学者,尤其是地理学者在学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联想”“碎片”“灵感”提供一个平台,使这些精彩的碎片观点有机会被表达,被聆听。

1.《家园·旅途·远方》地理即生活为何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强烈地呼唤诗和远方?旅途又如何重塑着心灵中家园与远方的意象?地理知识是帮助我们认清真实的世界,还是增强我们对他方的成见呢?

作者追求真知灼见的优美表达与您一起领略心灵地理学的世界

“地理学人随笔”四书:扑面而来的诗和远方

作者介绍:李秀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2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

简介:人们对此地他方的感受和观念,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而情感则是心灵的表露。在这个变化剧烈的大迁徙时代,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家乡与世界间撕扯。为何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强烈地呼唤诗和远方?旅途又如何重塑着心灵中家园与远方的意象?地理知识是帮助我们认清真实的世界,还是增强我们对他方的成见呢?作者追求真知灼见的优美表达,与您一起领略心灵地理学的世界。

2.《永不回答的大地》

我的每一次体验,都动用了全部人生经验

“地理学人随笔”四书:扑面而来的诗和远方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介绍:单之蔷,现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简介:科学起源于猜想,观察和实验用于证实或证伪猜想。地理学的猜想很难通过实验去证实,但是可以通过观察进行记录和描述。本书记录了作者关于人与地球、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灵感和猜想。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渔猎采集、游牧和农耕,这三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吗?从地图上看,四大文明古国都与沙漠有关,难道文明是沙漠的馈赠?在以地理资源为基础进行哲学思考的同时,作者提出我们应该享受灵感、猜想的快乐,丰富自己的人生。

3.《触景生情——文化地理学人笔记》

内心与地理的对话

“地理学人随笔”四书:扑面而来的诗和远方

作者介绍:周尚意,人文地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曾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任主任,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简介:

文化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地理学的一种研究范式。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中包含的文化,或文化中的空间安置。由于文化与人密切相关,因此文化地理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尤其是人的想法。相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中抽象的信息或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物质实体,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人之思想具有“人性”,或者说更具有“温度”。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的地理学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地理学发展的思想脉络。

4.《时空之间》

新书推荐,即将出版生命溪水之意义不在于无情地冲刷岩石的记忆而在于无声的流淌

作者介绍:叶超,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

简介:时空框定了人类,人类也在改变着时空。在时空之间,人类生活与自然变化交织,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行动伴生。时间与空间是什么?人又如何居于其间并与其互动?这是人生,也是地理学发展最关键的两个问题。作者经年累月的思索和记录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无论是关于地理思想与人物的短章,还是充满哲思的诗语,都值得反复回味。这些作品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是理性的,也是诗意的;是地理学的,也是生活中的。在特定的、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和条件下,作者也不断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丰富多彩也一以贯之的时空。这也许是处于不同时空的人的共同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