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儿童被埋案遭殴打 道歉有了,真相呢?

昨天(4月21日),是河南原阳4名被埋儿童下葬的日子。


关于“土方工地掩埋4名男童惨剧”的责任与过失目前已经初步明晰,孩童贪玩从豁口擅入工地,碰巧遇上正在卸土的工程车,被土方掩埋。是施工单位监管的失职,还是卸土司机操作不当正在进一步确认,而施工方为何在无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仍照常施工也正在调查。


记者采访儿童被埋案遭殴打 道歉有了,真相呢?

在案件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采访记者被打又引发了比新闻事件本身更火爆的次生舆情。记者陵园采访的行为是否有违避免新闻伦理道德,目前众口不一很难定论。而原阳地方政府对于事件的处理却远远“不及格”。


01

首先,纵观“4名儿童被埋案”从发生到现在,当地多部门处于集体失声和逃避的状态。原阳县城市综合执法局、原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涉事项目所属的原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都在推卸责任,表示涉事项目不在“管辖范围内”。信息的不透明和政府的刻意躲避使得案件相关信息缺失,公众的知情权无法行使。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被大大削弱。


02

其次,政府部门应当为正当的新闻采访提供绿色通道和相应保障。媒体是独立于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外的第四权力,也是社会公器,有着提供信息、教育大众、舆论监督及提供娱乐的功能。媒体人挖掘新闻事实还社会真相是职责所在,“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这是记者的责任,也是记者的力量。

然而在“4名儿童被埋案”中,记者的调查工作非但没有得到政府的帮助,却遭到十几余名不明身份人员的阻拦,甚至遭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身攻击。记者使用手机进行拍摄时,手机被抢、衣服被撕烂、眼镜被踩毁。多家媒体多角度的报道本来就让原阳政府处于被动地位,记者被打后媒体又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03

另外,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及时全面是政府公关的原则,试图掩盖事实只会适得其欲盖弥彰。原阳县政府部门非但没有与媒体协作挖掘事情真相,还对记者的工作不配合。有媒体记者连线原阳县政府办赵主任了解情况时,对方多次以“我这信号不好”为由回避采访。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一种,是通过社会情况和舆论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对社会运行机制中偏差行为的制衡与纠错机制。意义在于其威慑力能够让违法、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对责任者予以惩罚处理。如果原阳县政府部门行得正坐得端没有猫腻又怎么会害怕把真相暴露在太阳下晒一晒?


案件发生后,河南新乡市委书记表示,将彻查此事,“万一有人触犯了法律,依法办事”。有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当面道歉。态度诚恳有担当,但舆情已经演变到现在这一步了,是否有点晚。

本文只对事件本身进行简单评论,不针对任何群体。如有不当之处,可在留言中提出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