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一)

用眼睛發現南宮碑書法,用鏡頭紀錄南宮碑歷史,用心靈感悟南宮碑文化。自本次南宮碑書協成立十週年攝影網絡展徵稿活動開始以來,受到廣大南宮碑體書法愛好者的好評和積極參與。我們根據來稿先後順序,整理出第一期網絡展,讓大家先睹為快!

一、孫中山先生與南宮碑體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新加坡同德書報社是新加坡華人團體,於1911年8月8日成立,其宗旨為"開通民智,推倒滿清"。孫中山先生用南宮碑體題寫社名。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孫中山先生在1923年用南宮碑體題寫“飲和食德”贈予火腿王——浦在廷,以表彰他“以和為人,以德經商”的美德,使宣威火腿從此名聲大振,膾炙人口,譽滿海內外。

二、書籍封面題寫中的南宮碑體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民國時期,林森先生用南宮碑體題寫的書名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印在“法幣”上的林森頭像

林森(1868年2月17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長仁,福建林森縣(今閩侯縣)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早年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曾任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立法院副院長等職。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變而下野的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民國時期的陸軍同學錄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中國礦產志》是中國第一部地質礦產專著,署名為江寧顧琅、會稽周樹人(即魯迅)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5月出版 。此書封面字體即為南宮碑體。


供稿人:趙富祥

三、叢臺公園裡的南宮碑體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李松年(1904-1976),字鶴亭,以字行世。冀南著名書畫家。其書法師於清末書法泰斗張裕釗的入室弟子王洪鈞先生。邯鄲趙武靈叢臺上"武靈叢臺"題名碑和"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門額琉璃鐫刻為其所書丹。1957年《河北畫報》創刊號及1959年《河北畫報》第二期刊有其國畫作品。其性曠夷,善談論笑謔,風鑑澄爽,神情俊邁。1994年《民間傳奇故事》雜誌刊有《書畫家李鶴亭的傳說》一文。其弟子甚眾,為冀南書法群體的中堅力量。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武靈叢臺拓片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原為硃紅色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李守誠先生寒冬中直接在青石上書寫“叢臺簡介”碑

李守誠,1924年生於河北大名,字明善,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貢獻獎”。是當代南宮碑書法流派巨擘和張裕釗後集大成者,所創非遺李氏南宮碑體“頓豁陳目,別開新境,氣象雄深,渾涵宕逸”,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出版有《李守誠書法作品集》《李守誠書法選》等。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一九八九年石碑落成時的叢臺舊貌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叢臺簡介”碑文

(以上圖片由李喜泰先生提供)

視頻製作:王露

四、鄉村裡的南宮碑體


張巖嵛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10公里,緊鄰邯武快速路與青蘭高速,隸屬邯鄲市復興區戶村鎮,是一座環境優美典型的北方村落。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2011年,為提升村莊形象,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村委會在村口處修建了村牌坊和活動中心,並特邀南宮碑書壇泰斗、著名書法家李守誠先生題寫了“張巖嵛村”與“張巖嵛村文化活動中心”南宮碑書體匾額,為這個美麗的村落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深受村民的喜愛。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2019年初,因高速公路建設改造,村牌坊與村活動中心不得不進行拆除,現已不復存在。

供稿人:張超

附:

書畫家李鶴亭的傳說

李鶴亭是邯鄲市有名的書法、國畫、篆刻藝術家。他是大名城裡人,生於一九〇四年,逝於一九七六年,一生清貧,酷愛書法、國畫、篆刻,造詣極深。他的傳說故事很多,至今還在流傳著。

剪眉毛

李鶴亭先生年輕的時候,長得是天庭飽滿,地頦方圓,一雙有精神的大眼睛,特別是那兩道濃黑的眉毛,更顯得氣度不凡。人們都說這是大福大貴的長相。可李鶴亭家裡窮得叮噹響,老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總是緊皺眉頭,一天到晚發愁吃穿。一天,李鶴亭在家裡拿起一把剪子,對著鏡子,剪開了眉毛。正在這時候,一位親戚來了,見了忙問:“你絞眉毛咋哩?”李鶴亭說:“唉,有啥法呢,你沒見我整天稠(愁)眉不展嗎?把眉毛絞稀點,大概就不發愁(稠)了!”

李鶴亭的祭灶詩

俗話說:“糖瓜集到二十三,離年下還有整八天。”到了臘月二十三,各家都忙著買東西,辦年貨,還買來糖瓜,準備黃昏送灶王爺上天哩。那時候,李鶴亭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甭說辦年貨,連幾個糖瓜也買不起。黃昏祭灶時,他在灶王爺神像馬子前擺上一碗涼水,一棵蔥,嘴裡小聲念道:

一碗涼水一棵蔥,敬送您老上天宮。您老言對他老講,就說今年我不中。

然後把灶神馬子揭下來燒了,送他上天。

第二年臘月二十三祭灶時,家裡更窮,連一棵蔥也沒了。他乾脆光擺了一碗涼水,嘴裡小聲念道:

一碗涼水沒有蔥,敬送您老上天宮。您老言對他老講,就說我今年要譁通!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先生臨《重修南宮縣學記》

血染磚頭

李鶴亭刻章制印是一手絕活。他刻字不用在章料上寫好“翻字”,只在章料上抹上黑墨,然後直接奏刀,刻出的字無論是陰、陽、篆隸,楷書,都叫人佩服。

年輕時,李鶴亭就認為先寫好字再刻不是真本事,他決心練一手不寫字就刻字的本事。他找來一塊石頭,磨平一面,抹上黑墨,拿刀就刻,刻完磨平,抹上墨再刻。一年過去了,這塊石頭薄得不能刻了,他就找幾塊磚,刻了磨,磨了刻,手上打起血泡,還是刻。血順著手流到磚頭上,這時,他高興地說:“血把磚染紅了,省得我磨黑墨了。”拿起刀就在血跡上刻起來。他刻過的磚頭能打起一堵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煉了一手篆刻硬功。

賣對聯

有一年,臘月二十幾,李鶴亭到離大名城五十多里的一個小鎮上辦點事,他在集市上看見一夥人還圍著一個賣對聯的,就走過去看。那個賣對聯的人對大夥說:“快年下啦,買副對聯吧,這可是大名城裡的有名寫家李鶴亭寫的。”李鶴亭一聽,很不對勁兒,心想:這個人咋這樣呢,打著我的名字倒沒啥,可這字寫的實在太……我得給他說一聲。等買家少了,李鶴亭問:“你認識李鶴亭?”那個賣對聯的人說:“咋不認識呢,老夥計啦。”李鶴亭說:“別說了,我就是李鶴亭。”那人一聽,愣了半天,說不出話來。李鶴亭對那人說:“你賣對聯我管不著,可別再提我的名字了。”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先生詩詞手稿

看物寫字

邯鄲市叢臺公園的叢臺上面有一通石碑,上有四個大字:武靈叢臺。叢臺頂臺上頭圓門裡首還有八個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這些字都是李鶴亭先生在六十年代初書寫的。

據說,在寫“武靈叢臺”這幾個字的前些天,李鶴亭每天早早就起來,到公園去。他從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看叢臺,然後就走到叢臺跟起,圍著叢臺轉,上下仔細看。他一連看了七天,這才硯墨、鋪紙,一口氣寫下“武靈叢臺”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叢臺上面,遊人看了,沒有一個不叫好的。都說這四個字給古叢臺增添了光彩。當時有一位姓劉的書法家,來到邯鄲叢臺公園看了這四個字後,專程找到李鶴亭先生,說:“你寫的武靈叢臺四個字就和這古叢臺一樣,古樸大方,真是太妙了。你是咋著寫出來的?”李鶴亭先生見來人是同行,又很誠懇,就對他說:“在古建築上寫字和一般寫字不大一樣,寫出的字要和建築物相協調。如果不是這樣,隨心去寫,寫出的字放在上面,就會把建築物‘壓塌’。寫這幾個字前,我整整看了七天叢臺,把它的樣子記在了腦子裡,寫出的字就和叢臺本身一樣了。”姓劉的人聽了這些話,連連給李鶴亭先生作揖:“妙語妙理,你收下我這個弟子吧?”

李鶴亭先生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在寫“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這八個字之前,就閉目回想“二度梅”這出戏中陳杏元與梅良玉在聳臺上話別的情節,在最受感動的時候,他馬上鋪紙,提筆寫成。再看寫成後的這幾個字吧,整個“二度梅”劇情都溶在這八個字上面了。不少遊人看了這八個字連連叫絕。

李鶴亭先生無論寫啥字都是一遍寫成,只有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的烈士寫墓碑時,十遍八遍寫不成。五十年代,陵園有六塊烈士墓碑是請李鶴亭先生寫的。當時,他一聽是為烈士寫墓碑,一心想寫好,可是手一提毛筆就顫抖,咋著也寫不成。停停再寫吧,眼淚又一個勁兒流,看不清,寫不好。李鶴亭先生一連寫了十多遍,才算寫好。寫完字後,他寫了一首詩:“烈士為民流血,我為烈士流淚。手握毛筆打顫,寫罷墓碑心碎。”許多人看了李鶴亭先生寫的墓碑說:“帶著感情寫字,字字寫得有情。”

四扇屏

早時候,大名城裡有一個姓趙的人,窮得揭不開鍋,冬天屋裡沒柴禾,夏天連把扇子也買不起。可他就是愛看山水畫。人都叫他“趙看”。

趙看請李鶴亭畫了春夏秋冬四扇屏山水畫,他當成寶貝。一年冬天特別冷,趙看家又沒火,凍得嗆不住,也沒辦法,爽利看畫吧。他把李鶴亭畫的四扇屏拿出來細看,“春”這幅畫上畫的是,暖和的春風,吹過一片湖面,湖水起了一層層小波浪,各種花草樹木點綴著山野,紅的桃花,綠的樹,青的山,山腳下還有騎馬的人,湖上有人划船,看著看著,他身上覺得有了暖氣,趙看接著又看“夏”這幅畫,上面畫的是,遠地方有十幾個山頭,有高有低,山上有樹,山邊還掛著飛泉,河邊有十幾棵大樹,枝稠葉密,水邊有村子,有亭臺。趙看這時覺得身上暖和起來。他心想:鶴亭的畫真神呀,還能擋冷呢!他把“夏”這幅掛在牆上,進屋就看,身上也不覺得冷了,就這樣看了一冬天。到了伏天,他又把“冬”這幅畫掛起來,畫上是一座大雪山,一片寒林,冰天雪地十分安靜肅穆,在空曠的天地裡,只有一個漁翁坐在船上垂釣。趙看身上覺得涼快起來。他逢人就說:“李鶴亭的畫是寶貝,又擋寒又解熱。”

“內圓外方”——鏡頭裡的南宮碑體攝影網絡展

先生墨跡

傳家寶

大名萬堤有一個姓範的人家,祖輩行醫。這家的範先生還挺好收藏名人字畫和古玩。不知道他通過啥法,得到李鶴亭書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日高花射影,下聯是:風軟水生痕,落款是:李鶴亭,還蓋有印章。這幅對是用南宮碑書體寫的。範先生最喜歡這幅對聯。六三年下大雨,屋裡遍漏,範先生怕把這對聯漏壞,專門把一個箱子裡的衣裳拿出來,把字放在裡面,上面蓋了三層油布。“文化大革命”開始,範先生聽說要抄家,他趕緊把這幅字藏在屋頂的房樑上。結果,其他的東西被抄走了,這幅字沒有被抄走。範先生聽說第二次來抄家,他就把這幅字送到一個遠村的親戚家藏起來。誰知道,這個親戚家也被抄了家,這幅對聯被造反派抄走了。“造反派”一看是李鶴亭寫的字,就爭著要,差點給奪壞,一個“造反派”頭頭說:“都別爭了,輪著掛,先掛我家。”“四人幫”被打倒後,又落實政策,說是抄的東西要歸還原主。範先生首先向管事的人追要李鶴亭的字。後來,在一個原是“造反派”的家裡找到這幅字,這個人對範先生說:“我出高價把這字買下行不?”範先生說:“你就是給我金子也不行。”範先生通過管事的人把字要回來後對家裡人說:“鶴亭的字大難不毀,現在又到了我手裡,就當‘傳家寶’吧。”

前幾年,範先生有病,臥床不起,臨死前對家人說:“我最喜歡李鶴亭的字。把鶴亭的那副字拿來。”家裡人急忙遞給他,範先生又對在場的外孫說:“我外孫平時好寫,這字就送給你,你要好好學習,把鶴亭先生的字保存好。”

李鶴亭寫的那副對聯,現在還由範先生的外孫保存著。一般還不叫外人看哩。

筆冢

李鶴亭早年練習寫毛筆字,畫山水畫下了很大的功夫,用壞了許多毛筆,有掉筆頭的,有的筆桿裂了,有的筆頭活落了。李鶴亭不捨得把它們扔掉,就把這些壞了的毛筆捆成一把一把的,裝在紙盒裡,埋在院子當中的一棵棗樹下,在一塊小木板上寫上“筆墓”兩個字,插在樹下。李鶴亭還編了個順口溜:“毛筆壞了我心疼,給它堆個小筆冢。毛筆為我出過力,我和筆有手足情。”

刊發自《民間傳奇故事》(陝西旅遊出版社)

來源:南宮碑書協 邯鄲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