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莉莉(化名)的儿子1岁8个月了,在和小区里众多宝妈扎堆谈论育儿经时,莉莉说她儿子最近的行为仿佛提前进入了叛逆期。无论干什么都会得到孩子非常肯定的否决“不要”:睡醒后叫他起床不要、说抱他起床也不要、说不抱他自己起床也不要、吃饭不要、睡觉不要、脱衣服不要、洗脸不要。

说起孩子各种不要的行为,莉莉说真的是忍耐到了极限,每一秒都让人忍不住想揍一顿完事。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在2岁左右最喜欢说的词语就是“不”,不管家长对他说什么他都说“不”。宝宝通过这种方式挑战父母的权威,同时也在挑战父母的忍耐力。

孩子为什么喜欢说“不”呢?其实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并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说“不”字对孩子来说充满了魅力。家长面对说“不”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呢?本文将为你深度剖析孩子说“不”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孩子为什么喜欢说“不”?家长们不得不知道孩子爱说“不”背后的根本原因

孩子在2岁左右出现喜欢说“不”,心理学家把孩子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孩子心理迅速发展、独立以及成熟的表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都会显得很“磨人”,以下分析了几个孩子磨人背后的根本原因,家长们了解后可适当进行引导,将更加有利于孩子成长。

  • 孩子爱说“不”,是成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独立性”的表现

孩子在近2岁的年龄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意识,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独立性。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加,会逐渐认识并使用自己的名字、对自己的玩具表现出占有欲,并开始挑剔衣服或是抗拒父母的一些简单要求。

孩子会尝试性地违背父母的要求,说“不”便是孩子的口头禅,孩子这种和家长对着干的行为就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独立性”的表现。

这种独立性无关年龄、无关环境、无关思想,是孩子真正成为人的表现。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 孩子说“不”可能是在经历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2~4岁的宝宝对物品的摆放、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出现以及物品的所有权等等又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也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遵守规则,所以你也必须遵守规则。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会分为3个阶段:因为秩序被破坏产生哭闹;为了维护秩序说“不”;为了秩序变得固执。

如果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这个年龄范围内,出现了家长说什么孩子都回应“不”的情况,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在经历秩序敏感期。

  • 孩子爱说“不”,可能是孩子有自己的计划

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玩具,这时候妈妈叫孩子吃饭,孩子说“不吃”。家长便气呼呼地命令或是直接抱起孩子去吃饭,最后孩子哭闹着被妈妈逼着吃饭,那么孩子是真的不想吃饭吗?其实,在妈妈叫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吃饭时,孩子真正想说的并不是不吃,而是“等我研究好手上的玩具了再吃饭”。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心里“小计划”,比如我要把这个玩具研究看怎么玩。但孩子太小,词汇量不够,当家长要求孩子去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孩子不会表达我要先做这件事再去做你要求的那件事,所以只能蹦出一个“不”字。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面对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可以“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孩子总喜欢说“不”,如果采用情绪化管理模式对孩子的伤害是潜在性的。虽然表面看似“见效快、效果好”,但副作用极大。家长要选用正确合适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爱说“不”的行为,这样不仅孩子当时听得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好处颇多。

  • 抓大放小:原则上的大事做好引导,小事放下过来人姿态

孩子爱说“不”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大概率现象,是正常发育进步的表现,专家学者们倡导的是要尊重和放手。的确是要适当的放手,但是毫无原则底线地放手吗?当然不是,在关于孩子原则性的大事上,家长要给孩子做好引导。

抓大:孩子如果出现了危险性较大或是触犯了人伦道德相关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出面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孩子不知危险地用火去烧家里的被子衣服、拿着危险性物品去伤害他人,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出面去制止孩子并告知错误危害性。

放小:家长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孩子做什么、也不要去催促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什么(比如孩子想自己尝试穿衣服、穿鞋子等)。虽然孩子穿得不好又慢,家长不要总是以一种“过来人姿态”去指责孩子穿得好不好。相对于家长满不满意(大多数家长不喜欢被孩子挑战权威),家长更在意应是孩子的态度。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 以柔克刚:动手动嘴不如动心

“孩子不听话,一顿打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一顿解决不了,那就两顿”。孩子爱说“不”,大部分家长惯用的手段就是吼骂、责打、批评等暴力教育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孩子就是很受用这种方式,家长一发火,孩子就屁颠屁颠地遵从家长的命令,可这些看似效果极佳的背后就是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有时候家长和孩子好好说,但是孩子仍然不想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情,这是因为孩子想要自己做出选择。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对孩子用一些小技巧,比如把“让妈妈给你把这双鞋子穿好行吗?”改为“你想穿这个绿色的小鞋子还是这个红色的小鞋子或是你有其它的想法?”让孩子多选一,你的短期目标就达到了。

需要注意的是:你提供给孩子的选择项是在你的接受范围之内,如果孩子最后的选择是你不能接受的,那么孩子得到的经验教训就是“我的选择无关紧要,因为你提出的选择时并没有说话算话”。

不要总是用威胁性的语句或是强迫式的语句去达到目的,重要的是用“动心”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除此之外,家长可以掌握这些和孩子沟通的小技巧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对孩子说“不可以”的时候大大多于“可以”,就可能是你制定的规矩太多了。另外,家长一味地妥协,孩子则容易被宠坏。所以权衡这个力度非常重要,孩子说不并不可怕,只要家长肯放下“身段”,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用一些语言沟通的小技巧,孩子便会成为一个“乖孩子”。

  • 把命令改为建议

要吃饭了,通常妈妈会用这样说【宝贝,不要玩了,快来吃饭!】改为【宝贝,你是想玩五分钟再吃饭,还是吃完饭再去玩一小时呢?】给予孩子多个选择,孩子总会选择一样,这样既能达到你的目的,又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 把原地禁止改为提前约定

要洗澡了,通常妈妈会这样说【宝贝,该洗澡了,不要看动画片了!】改为【宝贝,你先看会电视,我们半小时后洗澡,可以吗?】家长和孩子提前做好事情约定,这样有了心理预期和缓冲,孩子跟容易接受。

  • 把对孩子的否定改为引导

孩子在公众场合声音比较大,妈妈一般都会这样说【你能不能安静点,不许吼知道吗?】改为【宝贝,你能轻轻说吗?】家长如果用过于严肃的否定语气:不许乱跑、不许吃这个、不要大叫等,是无法塑造孩子的正确认知的。孩子即便会听也只是一时的,家长要运用引导式的语言让孩子改正自己的行为。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在控制和尊重之间找到平衡

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叛逆”行为,家长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孩子拒绝做你要求的事情是正常的。孩子这样做并不是想让你生气,而是孩子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一个个体,他正常尝试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 面对孩子“叛逆”,家长也给予理解和尊重

孩子虽然是父母的子女,但不代表孩子永远属于附庸物,家长不能把孩子当作是一个不能拥有自己思想、不能违背自己的“无意识物体”。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叛逆性的行为,一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发育所致,二是家长不当的引导教育方式所致。

面对孩子成长发育中出现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做的是像尊重他人一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涉及到是非道德观或是一些具备危险性的问题,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行为和意见。同时也要满足孩子成长发育中的“天性”,给予孩子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权利。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 孩子过度的“叛逆”,家长要给予爱的“界限”

爱孩子是尊重孩子、让孩子充分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呵护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成长的过程,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叛逆性的行为。有些叛逆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天性的释放,有些叛逆的行为,却需要家长及时地介入进行引导,否则会让孩子塑造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温柔而有边界的爱”是指孩子犯了原则性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纠正,而不是溺爱性地去安慰自己“孩子小,没事”、“没必要跟孩子计较”等。孩子的习惯性格从小养成,如果孩子犯了道德原则性错误,家长切不可大意和纵容,一定要及时引导。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CiCi妈妈小贴士之:孩子三大叛逆期时间及表现,家长早知道早做好应对准备

叛逆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成长发育必经的过程。有些叛逆对孩子来说可能影响较小,无需家长引导孩子便能自己消化;可有些叛逆则需要家长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渡过叛逆中最艰难的时刻。

  • 第一叛逆期:2~3岁

这个时候是孩子从小天使变成小恶魔的第一次转变,特点是:家长一不顺从自己意愿就躺地上嚎啕大哭、家长说什么不管听没听反正就是“不”、表达情绪比较“无理取闹”

  • 第二叛逆期:7~9岁

第二叛逆期发生时间在7~9岁之间,时间可长达2-3年。这个时候的孩子已步入小学,孩子从家庭环境走入了社会环境,这个时候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为了脱离父母的掌控,喜欢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父母不顺从自己的话,那么就和父母反着来

孩子总喜欢说“不”,家长束手无策?预案:抓大放小,以柔克刚

  • 第三叛逆期12~15岁

第三叛逆期也叫做“青春期的叛逆”,这是孩子叛逆心理发育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速发展阶段。自尊心强、爱面子、安攀比等各种不良的性格情绪在这个阶段都会迸发出来,这个时候得不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走入歧途,家长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