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草木

  雨後初晴,陽光明媚。看一眼美玉般剔透的藍空,聽幾聲長調般悠揚的鳥鳴,心情瞬間大好。趁興,到校園裡走一遭。感受初秋的涼意,呼吸新鮮的空氣,更想體味草木芬芳的詩意。


詩意的草木

  悠閒漫步,便也驚喜地發現,那些各自孤立而彼此多情的草木,是率性而作的一首首詩,亦是天然自成的一闕闕詞。最大氣而洋洋灑灑般盡興揮就的,是廣場中央歌行體的國槐。兩列齊整的槐,身形挺拔,姿態華美。一出口,便對仗工整。那綠,也是濃墨重彩,渾然天成。綠得含意深遠,綠得韻味十足。風霜雨露,凝結其中;日月光華,暗含於內。在這蒼茫的塵世間,那槐,綠得淋漓盡致,綠得蕩氣迴腸。


詩意的草木

  初陽東昇的清晨,晚風微揚的黃昏。琅琅的書聲,在槐樹底下輕輕揚揚地飄蕩。那槐,沐浴著晨光。亦或,凝望著夕陽。在風裡,抖動著密密匝匝的綠葉,吟誦成優美絕妙的詩行。


詩意的草木

  西北多風沙,小鎮少綠樹。這兩列槐,成了學校最醒目的招牌,凝結了無以言明的精氣神。書寫著大氣磅礴的生命,寄寓著含意深刻的象徵相距不遠的草坪裡,散落著青綠的矮松,是那樂府民歌吧。可是,無需風吹,那連結成片的荒草,以更低矮的姿態,匍匐在矮松的腳下。做了必不可少的註解,起著妙不可言的烘托。那松,也便綠得有了層次,綠得有了古意。簡約而不旁雜,獨立而不落寞。像超然世外心境淡泊的雅士,吟唱著低迴悠揚的民歌。

  廁所前,臺階間,很長的一段土坡上,錯落地栽種著數行高低不齊的榆樹和沙棗。那榆樹張牙舞爪,那棗樹未聞其香。待到細看,榆葉袖珍,卻不見得小巧;棗葉繁密,也看不出綠意。長得不知所云,是那言辭美妙而亂無章法的矇矓派。只能觀形貌,不可品神韻。

  不過,操場邊倒是有一棵高大的沙棗樹。夏風若微揚,則暗香浮動;秋陽若高照,則風姿曼妙。最可喜的是,掛著一串串又紅又大的沙棗,摘下來,送入口。便有淡淡的甜,亦有微微的澀。當真是鄉土味極濃厚的抒情詩,言之有物,情真質樸。

  許是天地造化,或是無意之舉。電教室前,梅形花園,三棵披頭槐下,竟然搖曳著數朵姿態各異的花。那淡然脫俗、清靜優雅的,是格桑花。或粉或紫,濃淡相宜。花雖數瓣卻風姿颯然,枝幹纖弱而柔韌無比。那花,在狗尾巴草的招搖裡,頗有幾份淡定的禪意。有著牡丹之貌而兼具海棠之色的,是鄉間極常見的花,普遍稱之為熟七。只不過,與牡丹相比,身形略顯單薄;與海棠相比,花色稍顯淺淡。雖如此,卻自有鄉下女子的淳樸厚道,亦算可觀。若俯身細視,那雜草間,居然有一小朵淡雅的野菊花。花,是玲瓏的;色,是明麗的。一叢綠草襯著一朵黃花,自然隨意的,便獨有一種隱逸之氣了。

  這一方狹小卻豐富的空間,是一首平仄有味的長短句。細細品之,令人唇齒生香,回味無窮。

  通往教學樓的一條水泥小道,兩邊是紅磚黃瓦的平房教室。小道旁,也栽著兩列國槐,卻是瘦削而單調。繞槐生長的,是修剪齊整的矮榆。

  似是信筆塗鴉之作,隨性抹了幾下。歌不成歌,調不成調。但那一高一低卻俯仰生姿,更有一疏一密相映成趣。如此看來,倒是妙手偶得。

  亦有韻味,暗含其裡。

  行走在各具風格的草木間,心裡便有了濃郁的詩味。想起晏殊的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放眼四顧,如今,已是北雁南歸的季節,早已不見花落滿地的景緻。可是,在這淨土般芬芳四溢的校園,能夠賞得一樹濃綠,能夠品得一花 

  淡香,也是難言之美妙!

  平淡的生活裡,用優雅的情懷學會欣賞。即使普通的草木,亦會擁有不俗的詩意。 

  你若不信,且請駐足。看那隱在院角的樹,看那藏在葉底的花。是不是有一種天然的靈氣,也深深地吸引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