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一書將諸葛亮近乎神話,從諸葛亮出山至其病逝五丈原,無數傳說一直伴隨著他,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讀者對他的瞭解;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祭七星借東風”、“孔明布奇陣八陣圖”等等。
今天我們就具體瞭解下“草船借箭”,剖析歷史,還原真相。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由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故意提出因軍中缺少箭支,限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了這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就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原來諸葛亮觀天象,知道三天後有大霧天氣,便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周瑜也對其無可奈何,最終不了了之。
演義中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智慧以及學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躲過了周瑜一次又一次的刁難,並最終“三氣周瑜”,令周瑜含恨而終。那麼真實的三國故事到底有沒有草船借箭這一典故呢?是不是諸葛亮所為呢?
草船借箭,歷史上或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生子當如孫仲謀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魏略》記載:濡須之戰時,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了。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草船借箭"。
所以,真實的草船借箭是由吳主孫權所為,也是無心為之,本來孫權是為了刺探敵情,卻意外得到無數箭矢。曹操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只是被羅貫中在演義中神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