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归校园,这是父母的第一课!

各地陆续公布了开校时间后,有些地区的孩子已经回归课堂,还有少部分地区的孩子将在4.27号开学。

今天在抖音看到新华社采访已经开学的小学孩子,记者问他:“开学了你开心吗?想不想上学?”小男孩激动的说:“终于开学了,太想上学了!”迫切的小眼神透露出对久违校园的怀念。

记者接着问道:“在家上网课期间都在干嘛?”小男孩回答:“写作业,如果不写爸妈就会一顿骂搞不好还有挨打,但是主动写作业的话,还能被表扬!所以就主动写作业!”

孩子回归校园,这是父母的第一课!


这段话的背后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班主任。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更优秀的父母。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1、父母拥有孩子众多个第一次

孩子的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穿衣、第一次上学……都与父母相关。

在这无数个“第一次”中,孩子拉开了人生的序幕。

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其他基本无从谈起。

2、十年的有效期请彼此珍惜

想必很多人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吧,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有效期其实就是前面的十年。

因为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和陪伴,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成长得更好。

如果在一开始你就对孩子不管不问,觉得在家有保姆有老人在学校有老师,当孩子一事无成之时,怎么好意思责骂孩子呢?

如果一开始男主在全家人都不喜欢的情况下也对八公不管不问,结果可能八公就沦落为流浪狗了。

所以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要花最多的心血在孩子前面的人生,好好去栽培他,十年后才会开花结果。

孩子回归校园,这是父母的第一课!

3、教育是信服而不是威信

有些家长认为威信就是威严,于是动不动就怒斥孩子,甚至用巴掌和棍子立威,以为孩子怕他,就是有威信的表现。

然而,父母靠打骂来建立威信的做法是靠不住的,靠打骂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会更加叛逆。

为人父母,不要张嘴就说孩子不怕我,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服。

老师不能靠拍桌子塑人,父母也不能靠打骂孩子立威。

正的威信是建立在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孩子才会从心里真正信服父母,服从父母的管教。

4、心里有爱孩子充满爱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父母们大多爱的太过用力,爱的太糊涂。

有些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隐私,把控制孩子当成一种爱;有些家长凡事都不让孩子做,最后把孩子培养成巨婴;有些家长用激将法去爱,不断地打压孩子的积极性......

爱是一门艺术,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对孩子的行为有要求、有约束、有规则,是带着爱孩子的心去教育、去引导。

孩子回归校园,这是父母的第一课!

5、必要时请做“狠心”的爸妈

在当下的教育我们提倡的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自主学习。

听起来很吸引人,但事实上几乎很难实现。

为什么?因为它不符合人性,不了解孩子。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

孩子自觉性不行,家长就要补上啊。

所以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

我们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就要尽早舍得让孩子去受苦,去拼搏。

这种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纵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纵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纵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气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