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丨先報喜後報憂式炸雷懸疑待解,歐菲光的翻身路能走多遠

財報季丨先報喜後報憂式炸雷懸疑待解,歐菲光的翻身路能走多遠


短期內,歐菲光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高負債、低毛利率等一系列問題,以及曾經的先報喜後報憂式“暴雷”,讓投資者仍然心有餘悸。


文丨顧小白 阿風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經歷了上一年的業績暴雷之後,光學龍頭歐菲光終於用2019年的財報完成了大洗白:營收、淨利潤雙雙大增,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幅接近200%。


同時,在國內經濟普遍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還傳出了訂單情況正常的利好消息。


2019年完美收官,2020年開門見紅,歐菲光的好心情卻沒有打動資本市場。年報發佈後,股價一路波動下跌,4月24日13.85元/股的收盤價,正在慢慢靠近年內最低水平線。


正經社梳理財報發現,儘管歐菲光近年來的營業額一路衝上雲霄,淨利潤卻貼地飛行。與此同時,還攜帶高負債、低毛利率等一系列問題,“光學龍頭”質感略差或許是資本市場情緒冷淡的原因。


01

光學龍頭的翻身仗


2019年初,上市公司財報季毫無預兆地掀起了“暴雷潮”。僅僅在2019年1月30日晚間,就有230家上市公司的年報預告了虧損,合計預告淨利潤虧損金額為1909億元至2228億元,平均每家虧損8.3億元至9.7億元。


歐菲光卻在這場暴雷潮中獨善其身。2019年1月30日晚間發佈的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以及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三項利潤指標分別實現了97.98%、109.19%、123.64%的同比增速。


其後,歐菲光股價迅速拉昇,在2019年1月31日大漲4.49%後,一路上行到了16元/股。以1月30日收盤價9.58元計算,漲幅高達67%。


但情勢很快急轉直下。2019年4月25日晚間,歐菲光一口氣發了近40份公告,在冗長的公告列表中夾雜著幾顆巨雷——2018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計提資產減值公告以及一份來自深交所的關注函。


在業績修正公告中,歐菲光宣稱,由於部分生產成本結轉不準確,此前發佈的業績快報未能充分識別存貨存在減值的跡象,在估計存貨可變現淨值時出現嚴重偏差,未能足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這個“部分”不準確,讓淨利潤金額從業績快報上的盈利18.39億元變成了虧損5.19億元。


所以,在2019年初的那場暴雷潮中,歐菲光的雷沒有缺席,只是遲到了3個月而已。這種“先報喜後報憂”式的暴雷模式,至今仍然留有諸多懸念:無心之失?內控缺陷?財務洗澡?市值管理?


當時,受此影響,資本市場對於歐菲光財務報表的純度產生質疑,股價連續四個跌停後,一路狂瀉至7.63元/股,與2015股災年的6.57元/股的低位相差無幾。


作為行業龍頭,歐菲光的暴雷讓整個智能手機供應鏈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負面輿論的漩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2019年的這一份業績報告是自我證明的關鍵所在。


這份成績單確實喜人:創收519.74億元,同比增長20.75%;歸母淨利潤5.10億元,同比增長198.24%;營業收入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淨利潤也成功扭虧為盈。


財報季丨先報喜後報憂式炸雷懸疑待解,歐菲光的翻身路能走多遠



02

提振乏力的毛利率


不過,正經社發現,這場看似勝利的翻身仗,更像是歐菲光在行業龍頭王座上的尷尬掙扎。


2019年是歐菲光營收首次突破500億元規模,但20.75%的增速已經是近年來最低:2016年-2018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44.6%、26.3%、27.4%。


淨利潤方面,拋開2018年,2016年、2017年分別為7.19億元、8.12億元。2019年的5.10億元雖然有接近200%的同比漲幅,但也是基於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的鉅額虧損襯托出來的,實際上還沒達到三年前的盈利規模。


即便是營收規模增速放緩,但本質上營收規模是增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淨利潤規模不增反降,著實讓投資者高興不起來。


究其原因,是歐菲光一直提不起勁的毛利率。正經社梳理瞭解到,自2010年上市以來,毛利率除了2012年達到了20%的水平,其餘時間均處於17%以下,2019年9.87%的毛利率更是創下了歷史新低。


同期毛利率,同行中韋爾股份為27.39%,晶方科技為39.03%,聯創電子為14.64%,整個電子元件行業平均為25.95%。


行業龍頭歐菲光的表現,著實有失王者風範。


成立於2001年的歐菲光,即將結束第一個20年的征程。深耕消費電子光學領域,發展史和智能手機的迭代存在著深度的綁定——合作名單中,包括華米OV、索尼、三星等一眾智能手機巨頭。


橫向來看,歐菲光發展之初,從紅外截止濾光片,到觸控系統,再到電容式觸摸屏及攝像頭模組,一路踩著智能手機發展的浪潮高歌猛進。


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生產製造進入存量時代,歐菲光的東風逐漸式微。


數據顯示,2019年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7億臺,同比下滑7.5%,儘管和上年10.5%的下滑速度相比有所放緩,但整體收縮趨勢依然明顯。


有業內人士分析,作為一家手機核心零部件的上游供應商,歐菲光註定受到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相比於市場整體大幅下滑的情況,歐菲光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已經實屬不易,但它的低毛利率並不支持它這樣繼續貼地飛行。


從營收組成來看,歐菲光主要涉及光學光電產品、微電子產品、智能汽車類產品。其中,光學光電產品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02.49億元,佔比總營收的比例為77.44%,妥妥的業績主力軍。


但這個業績主力軍實則卻是毛利率的拖油瓶:毛利率僅為8.42%,低於公司整體毛利率。值得一提的是,歐菲光光學光電產品中的攝像頭模組和觸摸模組是Mate30的重要供應零件之一。


同時,歐菲光的營收來源過於集中在前五大客戶,加重了毛利率成長的負擔。年報顯示,2019年前五大客戶貢獻的銷售額為434.54億元,佔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的83.61%,相較於2018年的81.93%佔比進一步上升。


有業內人士分析,歐菲光當前已經步入500億元規模,龐大的業績規模過度依賴大客戶,存在一定風險;一旦下游客戶出現方向性失誤,作為上游供應商也很難獨善其身。


03

錢袋子上的“窟窿


錢賺得不多終歸是賺錢的,但歐菲光的問題還在於,錢花得也多。其中,負債利息支出是重中之重。


在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中,歐菲光一直以高負債運營著稱。2016年-2019年間,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69%、70.20%、77.08%、72.93%。


其中,2019年的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分別為22.22億元、70.1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49.76億元,較2018年增長兩倍有餘。與之相對應的是,截止到2019年末,賬上的貨幣資金餘額為36.96億元,現金餘額23.68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可見一斑。


歐菲光在財報中提到,隨著營業規模的擴張,通過銀行借款方式來滿足資金需求會削弱盈利能力與長期發展能力,同時資產負債率的擴大也會使綜合競爭力下降。


面對歐菲光如此高負債運營,想想不久前萬億資產的海航因為一筆抽貸而全數崩盤,投資者不得不捏一把冷汗。


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了2018年鉅額存貨減值的巨雷之後,歐菲光的存貨在2019年依舊處於高位,達到了72.69億元。在此之前, 2016年-2018年存貨金額為45.11億元、76.80億元、89.41億元。


上述提到,歐菲光的收入對大客戶的依賴性極強,存貨基本上也是為大客戶供貨而囤積;而消費電子行業更新迭代技術非常快,在產品技術升級過程中很容易致使庫存大量積壓;加上本身的高債務運營財務風險抵禦能力偏低,一旦庫存風險再次爆發,資金鍊將承受巨大壓力。


此外,大股東們過高的質押比例,也可能影響到持續經營:第一大股東深圳市歐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質押了2.4億股,佔持股比66.47%,佔總股本8.84%;第二大股東裕高(中國)有限公司質押2億股,佔持股比64.27%,佔總股本7.37%。


好消息是,歐菲光並非一味地矇眼狂奔。


面對低毛利率問題,歐菲光在2019年正在降低盈利能力低的產品,加速佈局高毛利板塊。從財報中可以看到,低毛利率的觸控顯示產品營收已經從2018年的129.19億元降至2019年的91.4億元。


同時,在國內經濟普遍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歐菲光對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做出了預計盈利1.2億元-1.8億元的研判。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歐菲光在2019年5月以股份轉讓的形式引入了國資南昌工控,後者將以34.7億元獲得16%的股份,成為歐菲光的第一大股東。根據公開信息,南昌國資前後共向歐菲光提供了60來億元現金。


短期內,歐菲光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行業龍頭如何名副其實地走上領先位置,還有一攬子疑難雜症要治。【《正經社》出品】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