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三
作者:杜兴华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领会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实质,使《道德经》更加通俗化、现代化,笔者以诗歌形式译注、解读《道德经》,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二十一、《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1)孔:同“空”,甚,大。孔德:美德、大德之意。(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运作、形态。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以空为用的思想,有空才能有容,才能有用。所以,孔德之容的容也可释为“用”。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甫,[说文]男子美称也,从用、父,父亦声。众甫就是众父,众父就是众人之君。
第二十一章诗歌译注
大道形态以德存,不能看见不能摸。
恍恍惚惚不可信,通过现象可琢磨。
只要观察与实践,探究不息终收获。
道之永恒贯古今,检阅君王是准则。
二十二、《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二章诗歌译注
委曲保全屈枉伸,低洼易盈陈更新。
少取多得贪迷惑,有道之人守良心。
自以为是爱夸耀,看似聪明却愚笨。
舍得本是辨证法,成全他人德自馨。
二十三、《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释: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希言自然”也是一种个人修养。
(2)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人的先天之德来源于天道运行,遵道而行就体现了人的后天之德。后天之德增加就会增加自己的先天之德,后天之德减损也会减损自己的先天之德。
第二十三章诗歌译注
政言自然合民意,狂风骤雨不终朝。
天地狂暴总有期,苛政猛虎一时嚣。
赞同道者道乐人,破坏道者受惩罚。
王诚不足谁信任?失道寡助骂声嘈。
二十四、《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释义:
踮着脚尖的人是站不了多久的,步子跨得太大的人走不了多远的,自己看自己是看不清楚的,自己认为自己正确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赞扬的,自己吹嘘自己是无效的,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是不能持续进步的。从道的角度讲,这就好比吃的太多了以后身上长出的赘肉,看着都难受,因此有道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十四章诗歌译注
踮起脚跟想站高,反而不稳要摔跤。
王婆卖瓜自己夸,酒香不需大声叫。
自高自大官不长,自以为是难彰昭。
大道之人厌花招,低调从事莫炫耀。
二十五、《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
(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意即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必须遵循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道法自然”:道遵循的是自然规律。
第二十五章诗歌译注
道先于天而存在,寂寥周行而不殆。
万物本源取不竭,循环运行永不衰。
天地人物组宇宙,周而复始法于道,
人法天地天法道,道法自然万般开。
二十六、《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诗歌译注
厚重莫轻是根本,静定勿躁似神仙。
君子终行有荣辱,快乐超然如燕翩。
君主稳重治天下,厚重正本才固源。
轻率只能失根本,为君不躁国自安。
二十七、《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释义:
真正善于驾车行走的人,是不会留下痕迹的。真正善于讲话的人,是不会留下瑕疵把柄的。真正计算预测的人,是不用筹策工具的。真正善于管理门户的人,即使不用锁头盗贼也不敢进门来。真正善于结绳的人,即使不用绳子也能把人绑住。因此圣人常常善于救人,所以人们都愿意跟着他。常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能做到这些,真正可以说是得“道” 的精微高明了。所以善人者是不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镜。如果不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自以为高明聪明,这是实际上最大的糊涂。 这就是“以道行事”的奥妙。
第二十七章诗歌译注
善于行走不留迹,擅于言谈不留疵。
会计数者不用码,会关门者不用栓。
善于捆缚不用绳,善管门着不用锁。
自作聪明实糊涂,法师学习多借鉴。
二十八、《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八章诗歌译注
深知雄强守雌柔,甘作溪涧任水流。
虽盼明亮却愿暗,以身作则美德修。
安守卑辱作川谷,自然归真应反璞。
有道之人沿朴素,为官之人贵承辱。
制度完善不害民,官长柔弱也淳朴。
二十九、《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义: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就像神器一样,既不可驾驭它,又不可得到它,驾驭它一定会失败的,得到他必然招惹跟多麻烦最终还是会失去它。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独裁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去除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第二十九章诗歌译注
治理天下用法度,强制办法不长久。
人民意志难强加,违背意愿莫强求。
妄意强权走极端,即使功成也难守。
水到渠成自成溪,滚滚长江岂倒流。
三十、《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章诗歌译注
不以强兵逞天下,穷兵黩武有报答。
大战之后定荒年,流离失所哪有家?
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达到不骄夸。
物极必反强可衰,符合大道花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