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毫不諱言,嚮往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源於對英雄的祖先們的無比崇敬之情。老一代對祖先們傳奇故事的盎然興致,使我從少年時代就能夠耳聞能詳,並凝聚成一腔深深的情愫。早在十多年前,我就獨自前往這個魂牽夢縈的聖地,觸摸祖先們演繹在崇山峻嶺間的風骨和氣節,尋找那愈久彌新的非凡歷程和歷史輝煌。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再訪豬拱箐,繞不開當地退休教師吳維應。吳維應雖然是一名鄉村教師,但他對歷史遺址和歷史文物有著超前的認識,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清朝苗族起義遺址豬拱箐的實地考察和文物保護,不僅熟悉山形地貌,而且收藏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去豬拱箐之前,我們已經告知吳維應老師,他也做好了接待的準備。當我們一路風馳電掣來到豬拱箐山腳,吳老師早早等在路邊迎接,熱情地把我們帶回家。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正值三春時節,暖風徐徐,百花爭豔,到處瀰漫著奇花異草的芳香。吳老師的家是一棟有些歷史的老屋,坐落於一座小山之下,與山脈走勢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顯得清雅而舒適。老屋的左側,另建一偏房。在他的指引下,我們進入偏房裡面,方知是他專用的文物收藏室,義軍使用過的馬鞍、鉛彈、寶刀、銅錢等等琳琅滿目,直觀地再現了義軍當年的鬥爭精神和生活狀況,讓人一下子陷入歷史深處的記憶不能自拔。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吳老師一邊滔滔不絕地介紹義軍根據地的地理情況,一邊講述文物的收藏過程,不經意間到了中午。他的愛人很好客,做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火鍋,另加幾盤特色小炒,把我們請回住處吃午飯。大約花了半個小時,我們吃完飯,吳老師迫不及待地引我們上山,匆匆往雲南鎮雄方向趕去。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一座開闊的土山上。吳老師興奮地下了車,跑到最高處指著對面說:“快看,那座高聳入雲的大山,就是豬拱箐的最高峰,當年黔西北苗族起義軍的元帥府就建在上面。緊挨豬拱箐右面的那一片平緩地帶,稱為米糧溝,是義軍發展農業和運送糧草的地方……”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我們舉目遠眺,只見豬拱箐主峰雲遮霧繞,直插雲霄。其四周三面絕壁,唯有一路通往大山北門,山勢雄奇險峻,真的易守難攻,一眼就知道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清朝鹹同年間,陶新春率領一萬多人在韭菜坪宣佈起義,先後奪取了七星關城、周驛站城,一時間應者雲集,隊伍很快壯大到30多萬,從韭菜坪山腳經平山鋪至撒拉溪一線,皆由苗族義軍佔領。隨後,陶新春率領義軍主力到達豬拱箐,建立了抗戰根據地,憑藉險要的地勢與清廷分庭抗禮。在鼎盛之時,豬拱箐駐紮10萬人馬,山腰被一條大路隔開。半山以上為內營,居住著苗族精兵與親屬;半山以下為大營,混居白彝、土僚、龍仲、蔡家等各族義軍。各族人的大小村寨星羅棋佈,景象繁榮,儼然一個山城都市,故而時稱“苗王城”。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豬拱箐由八座大山組成,又名八寶山,遠近聞名。苗族義軍在此安營紮寨,更使得豬拱箐名聲遠播。為了更好的抗擊清軍,義軍實施了一系列的重要舉措,比如設立將帥職務、制定規章制度、加強根據地防守、打通內外貿易渠道等,為建立長達八年之久的農民政權奠定了基礎。得益於義軍的舉措,豬拱箐固若金湯,被譽為鐵桶江山。與太平天國接觸後,義軍首領陶新春毅然扛起太平天國的大旗,被封為太平天國統兵大元帥。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義軍不斷髮展壯大,引起了清廷巨大震動。1866年4月,清朝統治者調集滇川黔等五省的兵力向豬拱箐大舉進犯,被義軍多次打退,歷經一年之久。鑑於義軍戰鬥力強悍,岑毓英遂採取破壞風水和收買內奸等卑鄙伎倆,趁起義軍卯時換班吃飯,借夜色率領清軍進行偷襲,豬拱箐根據地因此陷落。陶新春等義軍首領被大軍圍困,在激戰中力竭被俘,最後慘遭清軍殺害。成千上萬的義軍及其家屬在戰鬥中犧牲,在豬拱箐半山下,至今尚有落難溝的地名沿用。1982年4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根據義軍的巨大歷史影響,將豬拱箐苗族起義遺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再訪黔西北苗族起義軍根據地豬拱箐

在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重訪了當年義軍的各處歷史遺址,真切地感受到前人難能可貴的民族氣節和鬥爭精神。他們所追求的民族發展進步,儘管因為時代的侷限而宣告失敗,但其歷史功績至今被後人深深銘記。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重溫祖先們的不凡足跡,更能體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想,如能借助全域旅遊的東風,及時打造黔西北苗族起義歷史博物館,把豬拱箐歷史遺址遺物的保護和開發提上議事議程,不僅是對英雄的尊重和對歷史的正視,對於今天的旅遊發展和思想教育也大有裨益。


文/羅國錦 圖/劉顯倫

責編/姚 婷 編審/劉 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