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2018年底,世界頂級科學刊物——《自然》,發佈了2018年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榜單,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僅22歲的中國學生——

曹原登上版首。

在被人們紛紛質疑的時候,《自然》雜誌的編輯部回覆了原因:這個孩子破解了多年來科學家們沒有攻克的世界超導物理學難題,他不上榜首誰上?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這位天才少年的研究課題是石墨烯超導效應原理,即當兩次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度的微妙角度時,會產生很明顯的超導效應。他的成功開創了物理學的全新研究領域,使能源的利用率與運輸效率有望大幅提高。

而看曹原本身的成長之路,似乎讓別的孩子可望而不可及。

2010年,年僅14歲的曹原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2014年,18歲的他走進了世界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2018年在《自然》雜誌連續刊登了兩篇關於石墨烯超導的論文。

而在他取得傲人的成就後,卻毅然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中科院繼續為國效力。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我們總覺得“天才”離我們很遠,因為覺得自己是普通的父母,但也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而現實中,我們卻往往看到的是“別人家的孩子”。

曹原的成功無法複製,而他身上所呈現的特質,也是其他成就斐然的人身上所共有的也是可以讓我們身為父母可以借鑑的。

  1.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支持孩子的探索欲

愛因斯坦在談論自己是否為天才時曾說道:我不是特別有天賦,我只是非常非常好奇。

密歇根大學幼兒科學專業的副教授曾對2600名兒童追蹤調查顯示:好奇心越強的孩子,求知慾越旺盛,手眼協調能力越好,而這一切,跟家庭條件無關。

曹原曾表示:自己非常的有好奇心,由於想搞清物體的構造,連學校的課桌、椅子黑板和老師的將他都曾被自己分解的七零八落。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所幸,他的這些看似“搗蛋”的行為並沒有被父母跟老師扼殺,反而一直受到父母支持與“縱容”。

他經常在家裡做各種小實驗,而這些實驗折騰人又有一定的危險,有一次做實驗要用到硝酸銀,這種材料很難買,他就將媽媽的銀鐲子給放進去,合成了硝酸銀。

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從小他們的腦袋裡就裝了十萬個為什麼,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好奇心則會逐漸減弱。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年紀,我們就要注重孩子好奇心的保護,適當放手讓孩子探索,在這方面“慣著”孩子,當孩子提出問題時不要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多事,而是可以引導,啟發孩子去尋找答案。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1. 從小在孩子的腦袋裡埋下科學的種子

多數父母給孩子選繪本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故事書、故事詞或者名著,而曹原則從小開始看科學類的課外書,並表示,這些為他現在的知識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將多數諾貝爾獎收入囊中的美國,一直很重視科學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大量的科學知識,包括生物科學、生理知識、環境科學等等。

而Face 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更是在孩子還在襁褓中,就給女兒講起了《給寶寶的量子力學》。提起原因,他說:我希望教給女兒的是一種好奇心,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自己去探索。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從小在孩子的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就會沿著興趣不斷地探索、成長。同時,科學也是一個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尋求答案、反覆求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邏輯力不斷得到培養,思維也會變得越來越嚴謹。

不過,不少父母表示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愛好,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會讓父母自己一頭霧水。

其實多數孩子對科學很感興趣,家長可以選擇一套科學類的書籍給孩子,即可以做親子共讀,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翻。

比如這套由少兒社“十萬個為什麼”出版中心和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聯合打造《第一次遇見科學》。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這套書有12冊,包括96個科學主題,涵蓋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四大領域,為孩子搭建初步認識世界的橋樑。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這套書不像別的科學類書籍那麼難懂,他內裡有大幅生動形象的圖片,根據孩子的經驗世界再往外擴展,讓孩子從探索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旁邊還配跟內容相貼合的精心設計的各種問題,引發孩子去仔細觀察,思考、求證。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開始看

14歲進中科院,18歲赴美讀博,有遠見的父母,會這樣“慣著”孩子

如果想給孩子做科學啟蒙,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從這一套《第一次遇見科學》開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潛力股,因為孩子天生自帶好奇心與探索欲,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引導,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一樣可以有非凡的成就。

#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