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青椒的“我”想對26歲讀博的“你”說些話

  來源:募格學術 作者:慈顏

36歲青椒的“我”想對26歲讀博的“你”說些話

  之前看到過一篇推文《比讀博更難的,是做一名高校青年老師》,本人親身體驗確實難,既要揹負科研的壓力,還要揹負養家的負擔,更要揹負父母對“博士”頭銜的期望。多重壓力下,青椒們覺越來越少,頭越來越禿,人生越來越難。

  本人經歷,2014年底博士畢業,畢業後到了一個省屬高校上班。剛開始時,經費很少,無科研實驗平臺,無學生指導,被安排了兩門課上。由於上班的單位,留了很多自己培養的研究生當老師,內部近親繁殖嚴重,科研業務水平有限,對外來博士各種苛刻。

  為了站穩腳跟,想了各種辦法。前面3年,工作累,收入低,精神壓抑。算是運氣好,加上自己敢拼命,慢慢拿到了國家自然基金和省上一些項目,借勢逐漸搭起了科研平臺。這兩年情況好起來了,回頭看走過的路,感慨萬千。

  藉著這個疫情在家的機會,36歲青椒的“我”想對26歲讀博的“你”說些話。

  01、明白讀博的目的

  在國內讀博士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不發表就出局。如果不能發文章,不管多麼有趣的事情都不要做;如果不能發文章,不管學的東西多麼有意義都是沒有意義的。

  你明白了讀博士的目的,就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博士的主要工作任務有三點:看論文、做實驗、寫論文。

  看論文,一是確定研究問題,二是看是否有文獻發現有沒有與這個idea重複的,然後適當修改與眾不同。做實驗做到什麼程度要以寫論文的需求為標準。另外寫論文就是講好故事,寫好句子,畫好圖表。

  02、文章既要數量更要質量

  不管你本碩博院校是211還是985,或者是非雙一流,只要你能保證文章的質量和數量都可以進入一個比較不錯的高校。我是本碩就讀於普通高校,博士畢業於211高校,我的一博士同學博士期間發表了20篇C刊,畢業後有很多高校給他拋來了橄欖枝,最終在他論文的支撐下就很輕鬆的進入了985高校任職。

  所以博士在讀的你要全身心投入到論文寫作中去,多出些成果,因為畢業後別人不是看你專業課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發了多少文章,文章的質量怎麼樣。(注:博士發文章至少是C刊,嚴禁發普刊,普刊不但不會給你錦上添花,還會成為你晉升路上的絆腳石)

  03、及早進入科研狀態,而不是刷題考試狀態

  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閉門造車重複發明輪子。這個是我悟了很久才悟出來的。刷題考試,要求不看答案儘量自己想,要訓練自己發明輪子的能力。然而,科研不是這樣。科研要看文獻,文獻有的結論儘量用,實在不行才要去發明輪子。一開始我指望所有的東西都自己做,忘了人類社會是有分工的。

  04、充分利用讀博的一切時間

  讀博的時候是幸福的,沒有教學工作,沒有學院裡各種雜事,沒有晉升壓力,沒有家庭負擔,沒有一個娃生了病要照顧接送上學放學,一心只需要把一個課題搞好發文章畢業就了事。

  所以在博士沒有太多外來壓力(票子、房子、車子、孩子的壓力)的情況下,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一切時間,在讀博至少4年的有限時間裡全身心投入科研,多學些理論知識和理論方法,打好理論基礎,等你進入高校從事“青椒”這個職業後你會輕鬆很多,能夠更快和更好的進入科研狀態。

  05、儘量跟組裡的同學和導師處好關係

  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每天的工作環境不因人為因素變得太糟糕;當然實在處不好也不要勉強自己,畢竟你不會跟他們共事一輩子。這裡為什麼說要和組裡的人及導師處好關係呢,因為現在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在以後你的職業生涯中,一定會需要別人的幫助,而此時組裡的人及導師就是你最好的資源。

  06、多參加會議積累人脈

  會議上我要和業界大佬們多接觸多聊聊,我以前參加會議也是唯唯諾諾,尤其是遇到學界的大牛不敢去打招呼也不敢去問問題,生怕被嫌棄,可是現在想想,當初的自己真的是太被動太消極了,如果再給我一次重新讀博士的機會,我會好好利用開會的機會,我會在會議上和各高校的教授熱絡熱絡,瞭解高校招聘政策動向,為以後自己的就業打下基礎,積累人脈。

  07、目標明確、投資自己

  36歲也好,26歲也罷,不管處於人生什麼階段,迷茫總是難免的,但不論怎樣,能做成事總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能做成事的人不會太迷茫,至少不會長時間迷茫。

  如果真要說一個道理,那就是:語氣聽抽象道理,不如多看看多幹事的人是怎麼把事情辦成的。我們這裡舉個李開復的例子,李開復就是個能辦成事的人,他之所以能把創新工場辦成,總結起來無非八個字:目標明確、投資自己。

  在讀博的時候你就要確定自己畢業後的目標,你是進入高校還是進入事業單位呢?如果畢業後你想進入高校,那麼你就要在學術上投資自己,多發論文;如果你想進入政界,那麼你就要在人脈上投資自己,廣結善緣;如果你想進入企業,那麼你就要多找實習單位,積累經驗。

  08、及時調整好心態

  博士生涯中遇到打擊和失敗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但一定要及時調整好心態,不要陷入不積極的情緒中,一是浪費時間,二是根本沒用。

  09、起步的時候先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

  即使做的東西離完美差很遠也不要氣餒,畢竟經驗還是很重要的,要坦然接受你目前只是個學術菜鳥的現狀。其實我覺得整個博士期間都只是一個積累經驗和自信的過程,如果沒有很好的導師、idea和平臺,想要憑藉自己在博士期間就一鳴驚人基本是天方夜譚。

  10、堅守的本心、原則和責任

  讀博如果單純且僅僅只是為了謀取更好的職位,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會大失所望,畢竟你提升之後進入一個新的圈子,永遠都有比你更牛的人在你之上。做好任何一個職業,要做得稍微好一點,除了有學歷,大概還有堅守的本心、原則和責任。有責任心的人做哪個行業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沒有責任心的人,學歷再高,也會把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11、身體最重要

  激勵現在在艱難爬行的自己和同樣處境的博士的親們: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用健康和生命去付出的。

  讀博士的時候,每天操心的是結果顯不顯著,論文能不能被接收。現在回頭看看,這些都不叫事兒。“博士”這場遊戲的大boss,不過是“青椒”這場遊戲的准入門檻而已。現在再聽有些小朋友說,將來想當大學老師,“因為這行當比較清閒”,只能面露微笑,內心哭泣。最後的最後,一起共勉,咬牙堅持吧!


之前看到過一篇推文《比讀博更難的,是做一名高校青年老師》,本人親身體驗確實難,既要揹負科研的壓力,還要揹負養家的負擔,更要揹負父母對“博士”頭銜的期望。多重壓力下,青椒們覺越來越少,頭越來越禿,人生越來越難。


本人經歷,2014年底博士畢業,畢業後到了一個省屬高校上班。剛開始時,經費很少,無科研實驗平臺,無學生指導,被安排了兩門課上。由於上班的單位,留了很多自己培養的研究生當老師,內部近親繁殖嚴重,科研業務水平有限,對外來博士各種苛刻。


為了站穩腳跟,想了各種辦法。前面3年,工作累,收入低,精神壓抑。算是運氣好,加上自己敢拼命,慢慢拿到了國家自然基金和省上一些項目,借勢逐漸搭起了科研平臺。這兩年情況好起來了,回頭看走過的路,感慨萬千。

藉著這個疫情在家的機會,36歲青椒的“我”想對26歲讀博的“你”說些話。


01、明白讀博的目的


在國內讀博士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不發表就出局。如果不能發文章,不管多麼有趣的事情都不要做;如果不能發文章,不管學的東西多麼有意義都是沒有意義的。


你明白了讀博士的目的,就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博士的主要工作任務有三點:看論文、做實驗、寫論文。


看論文,一是確定研究問題,二是看是否有文獻發現有沒有與這個idea重複的,然後適當修改與眾不同。做實驗做到什麼程度要以寫論文的需求為標準。另外寫論文就是講好故事,寫好句子,畫好圖表。


02、文章既要數量更要質量


不管你本碩博院校是211還是985,或者是非雙一流,只要你能保證文章的質量和數量都可以進入一個比較不錯的高校。我是本碩就讀於普通高校,博士畢業於211高校,我的一博士同學博士期間發表了20篇C刊,畢業後有很多高校給他拋來了橄欖枝,最終在他論文的支撐下就很輕鬆的進入了985高校任職。


所以博士在讀的你要全身心投入到論文寫作中去,多出些成果,因為畢業後別人不是看你專業課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發了多少文章,文章的質量怎麼樣。(注:博士發文章至少是C刊,嚴禁發普刊,普刊不但不會給你錦上添花,還會成為你晉升路上的絆腳石)


03、及早進入科研狀態,而不是刷題考試狀態


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閉門造車重複發明輪子。這個是我悟了很久才悟出來的。刷題考試,要求不看答案儘量自己想,要訓練自己發明輪子的能力。然而,科研不是這樣。科研要看文獻,文獻有的結論儘量用,實在不行才要去發明輪子。一開始我指望所有的東西都自己做,忘了人類社會是有分工的。

04、充分利用讀博的一切時間


讀博的時候是幸福的,沒有教學工作,沒有學院裡各種雜事,沒有晉升壓力,沒有家庭負擔,沒有一個娃生了病要照顧接送上學放學,一心只需要把一個課題搞好發文章畢業就了事。


所以在博士沒有太多外來壓力(票子、房子、車子、孩子的壓力)的情況下,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一切時間,在讀博至少4年的有限時間裡全身心投入科研,多學些理論知識和理論方法,打好理論基礎,等你進入高校從事“青椒”這個職業後你會輕鬆很多,能夠更快和更好的進入科研狀態。


05、儘量跟組裡的同學和導師處好關係


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每天的工作環境不因人為因素變得太糟糕;當然實在處不好也不要勉強自己,畢竟你不會跟他們共事一輩子。這裡為什麼說要和組裡的人及導師處好關係呢,因為現在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在以後你的職業生涯中,一定會需要別人的幫助,而此時組裡的人及導師就是你最好的資源。


06、多參加會議積累人脈


會議上我要和業界大佬們多接觸多聊聊,我以前參加會議也是唯唯諾諾,尤其是遇到學界的大牛不敢去打招呼也不敢去問問題,生怕被嫌棄,可是現在想想,當初的自己真的是太被動太消極了,如果再給我一次重新讀博士的機會,我會好好利用開會的機會,我會在會議上和各高校的教授熱絡熱絡,瞭解高校招聘政策動向,為以後自己的就業打下基礎,積累人脈。


07、目標明確、投資自己


36歲也好,26歲也罷,不管處於人生什麼階段,迷茫總是難免的,但不論怎樣,能做成事總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能做成事的人不會太迷茫,至少不會長時間迷茫。


如果真要說一個道理,那就是:語氣聽抽象道理,不如多看看多幹事的人是怎麼把事情辦成的。我們這裡舉個李開復的例子,李開復就是個能辦成事的人,他之所以能把創新工場辦成,總結起來無非八個字:目標明確、投資自己。


在讀博的時候你就要確定自己畢業後的目標,你是進入高校還是進入事業單位呢?如果畢業後你想進入高校,那麼你就要在學術上投資自己,多發論文;如果你想進入政界,那麼你就要在人脈上投資自己,廣結善緣;如果你想進入企業,那麼你就要多找實習單位,積累經驗。


08、及時調整好心態


博士生涯中遇到打擊和失敗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但一定要及時調整好心態,不要陷入不積極的情緒中,一是浪費時間,二是根本沒用。


09、起步的時候先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


即使做的東西離完美差很遠也不要氣餒,畢竟經驗還是很重要的,要坦然接受你目前只是個學術菜鳥的現狀。其實我覺得整個博士期間都只是一個積累經驗和自信的過程,如果沒有很好的導師、idea和平臺,想要憑藉自己在博士期間就一鳴驚人基本是天方夜譚。


10、堅守的本心、原則和責任


讀博如果單純且僅僅只是為了謀取更好的職位,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會大失所望,畢竟你提升之後進入一個新的圈子,永遠都有比你更牛的人在你之上。做好任何一個職業,要做得稍微好一點,除了有學歷,大概還有堅守的本心、原則和責任。有責任心的人做哪個行業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沒有責任心的人,學歷再高,也會把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11、身體最重要

激勵現在在艱難爬行的自己和同樣處境的博士的親們: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用健康和生命去付出的。

讀博士的時候,每天操心的是結果顯不顯著,論文能不能被接收。現在回頭看看,這些都不叫事兒。“博士”這場遊戲的大boss,不過是“青椒”這場遊戲的准入門檻而已。現在再聽有些小朋友說,將來想當大學老師,“因為這行當比較清閒”,只能面露微笑,內心哭泣。最後的最後,一起共勉,咬牙堅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