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呼籲設立“公筷日”“文創+”模式助公筷落地

政協委員呼籲設立“公筷日”“文創+”模式助公筷落地

杭州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郭其鈺 攝

中新網杭州4月25日電(汪恩民 郭其鈺)百姓餐桌無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使用公筷的話題再次走進大眾視野。此間召開的杭州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杭州市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教授葛繼宏建議將11月11日設為“全民公筷行動日”,提出以“文創+公筷”模式,助力公筷落地,並帶動創意筷子產業升級。

疫情期間,浙江多部門聯合發出倡議,包括在單位食堂、餐飲行業、居家生活中推進“公筷公勺”。但葛繼宏在調研後發現,“這些倡議落地反響有限,實質推動困難重重。”

政協委員呼籲設立“公筷日”“文創+”模式助公筷落地

杭州市政協委員葛繼宏。 李忠 攝

他分析,一方面長久以來傳統觀念對公筷不重視甚至排斥,認為使用公筷小題大做,影響用餐氣氛、人際關係顯得疏遠,因而公筷在實際推廣中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公筷的推廣形式也較為單一、缺乏創意,多以教條式的口號傳播,難以形成共鳴。

“讓公筷行動快速落地見效,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其中‘小手拉大手’就是最好的形式之一。”葛繼宏提出,“小手”即從孩子入手,從中小學學校教育入手,以孩子為源動力,推動公筷首先在家庭中使用,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對使用公筷的‘阻力軍’——家裡的老人來說,政府再宣傳,子女再勸導,都不如孫子輩們一句話。老一輩們願意使用公筷的話,家庭阻力基本就不存在了。”葛繼宏說。

在“小手牽大手”活動中,葛繼宏具體建議啟動“5.11,我筷樂”行動,其中“5”是“我”的諧音,“11”即一雙生動的筷子。“這一天相關部門可以開展分眾、定向宣傳,按照就餐群體、家庭、食堂和就餐企業等方面分別製作音視頻宣傳,製作張貼公益宣傳海報等。也可以在活動現場向市民贈送公筷及宣傳手冊,以促落地。”

具體公筷推廣方面,葛繼宏建議杭州可發揮“動漫之都”這一獨特優勢,將推廣公筷使用公益活動與動漫結合。包括打造“筷筷”和“樂樂”的擬人卡通形象,作為“公筷推廣大使”。相關獎項評選時可設置“命題作文”,以“推廣公筷”為主題,徵集動漫短片、插畫設計、宣傳海報等。

此外,在葛繼宏看來,筷子這一小物品背後承載著大產業。“我認為公筷的推廣可以為這一行業帶來新的機遇,甚至促進筷子產業迭代升級。”他解釋,公筷最大的特點即區別於普通筷子,且在長度上略長,這為在公筷上進行文創加工提供了創作和發揮空間,如在筷子上植入一些傳統文化。

葛繼宏認為,“文創+公筷”模式不僅是推廣使用公筷的一項舉措,也是帶動傳統筷廠煥發新機的一個重要契機,實現筷子從純粹“功能性”向蘊含“文化性”的升級轉變。

“這次疫情帶來了公筷的‘復興’其實是一件好事。”葛繼宏說,公筷使用需要時間和毅力去推進,未必能一步到位。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堅持,要靠餐飲從業人員、食客、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會成員參與、配合、自覺踐行,從而讓“公筷”從被抗拒到嘗試,再到習慣,成為每個餐桌上的固定角色。(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