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防疫經驗化為健康風尚

早晨六點半,戴好口罩、護目鏡,穿上防護服,揹著近20公斤的消毒藥水裝備,是李文明和同事們每天開啟在集中隔離觀察點工作的“標配”。

作為上海市長寧區新涇鎮康寧鑫潔愛國衛生服務社社長,李文明從1月27日起和社裡20多名專職消毒員在4個集中隔離觀察點24小時值班,至今已經70多天。“一天大約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從頂樓開始,到每一層樓道、房間進行消毒,最忙的時候兩名女同事一天要消毒100多個房間,身上常常勒出一條條紅印。”李文明說,“疫情來了,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

除了集中隔離觀察點,康寧鑫潔愛國衛生服務社裡還有20多位消毒員負責新涇鎮33個居委會、120個居住小區的公共場所每日消毒殺菌工作,包括及時清除轄區內各類蚊、蠅孳生地,投放除害藥物,完善防鼠防蚊防蠅設施等,全方位為超過14萬名居民提供安心的生活空間。

“以前居民不太瞭解我們的工作,這次疫情,大家對社區衛生和安全的意識明顯提高,不僅居民共同參與,很多單位也越來越重視日常防疫。”李文明說,“有時候我們也當一回‘老師’,對企事業單位的清潔整治工作進行指導、糾錯。”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上海市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廣泛發動群眾的優勢,一手抓環境衛生整治,一手抓健康科普宣傳。全市圍繞居民小區、商務樓宇、集貿市場、沿街門店等七類重點場所,在790多家農貿市場、4000多個建築工地、6800多個環衛公廁和社會公廁、1.3萬個居住小區、24.5萬沿街商戶部署落實環境衛生清潔、病媒生物防治和消毒工作。

同時,上海積極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說:“在每個疫情發展重要節點,都有權威專家釋疑解惑,同時,科普宣傳也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的重要內容。”

“不是簡單的打掃衛生、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的內涵,包涵了提高健康素養、社會心理疏導等多方面。”新涇鎮社區管理辦公室科員薛舒娜說,“今年4月是全國第32個愛國衛生月,與往年相比,在疫情之下,愛國衛生運動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許多健康教育活動搬到了線上,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推送宣教內容,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參與。”

如何把握廣大市民健康意識高漲的形勢,將珍貴的防疫經驗轉化為2400多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成為愛國衛生運動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新抓手?上海以問題為導向,針對一些衛生健康陋習,著眼全體市民健康素養水平的持續提升,制定了《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徵求意見稿。公約將在廣泛聽取市民意見,彙集民智民意、修改完善後正式推出。

公約中包括“公筷公勺用起來”。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等4部門向全體市民發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16個區紛紛響應,2.5萬餘家餐廳表示要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抽樣調查顯示,92%的市民贊成使用公筷公勺。

2003年,上海在全國特大城市中率先啟動建設健康城市行動,2005年,“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增掛“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牌子,成為國內最早設立健康促進委員會的省區市之一。全市連續12年向800多萬戶家庭發放健康禮包。

據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監測顯示,上海市民健康素養連續12年呈上升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