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對水稻有何危害,災後如何補救?專家支招7個技術措施

歷史氣象資料顯示,我省降水量、降水強度隨季節變化明顯,主要集中在4-7月份。一般從4月開始,5月略有增加,6月發生概率最大,其次是7月,且強度大、時間長。可以說,4-7月份是我省澇漬害發生主要時段,6-7月是澇漬害發生的高峰期。

洪澇災害對水稻有何危害,災後如何補救?專家支招7個技術措施

5-7月,我省早稻正處孕穗抽穗至乳熟期,中稻處於移栽分櫱期,晚稻正值秧田期和苗期,如遇澇害,稻株完全淹沒於水中,光合作用停止,隨著淹水時間的延長,逐漸腐爛變黑,直至死亡。

為減輕災害損失,應及時採取以下生產補救技術措施:

1、儘早排除積水

澇漬災害後要迅速組織人力,及時清理疏通排水系統,調配排水設備搶排積水,及早使水稻葉尖露出水面,儘量縮短受淹時間,減輕受災損失。

2、及時扶苗洗苗

洪澇過後,稻田水質渾濁,葉片上附著大量泥沙、汙泥,如遇高溫天氣,易使葉片組織壞死,水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阻,從而影響產量。

洪澇災害對水稻有何危害,災後如何補救?專家支招7個技術措施

3、科學水分管理

洪水退後,要及時在田間四周開好排水溝,特別是低窪田一定要開溝排水,促進根系恢復生長。

4、適時追施肥料

如孕穗結實期受淹的早稻田,應補施粒肥和噴施葉面肥,排水後2-3天畝施尿素2-3公斤;抽穗20%時,畝用1克赤黴素兌水25公斤葉面噴施,促抽穗整齊;齊穗後每隔5-7天,畝用0.2%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50公斤葉面噴施2-3次,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處於移栽和分櫱期的中稻和一晚田,可在排水後2-3天,畝施尿素5-7.5公斤或45%複合肥10-20公斤;處於苗期的晚稻,露田淺灌後,每畝秧田施尿素5公斤。

5、綜合防治病蟲害

受澇受淹水稻,植株素質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加上雨後溼度大,遇高溫易受病蟲為害。孕穗、抽穗期早稻要及時打好破口期混合保穗藥,重點防治穗頸瘟、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稻飛蝨和紋枯病;中稻和晚稻秧田重點做好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晚稻移栽前噴施一次“送嫁藥”,防治白葉枯病和稻薊馬。

洪澇災害對水稻有何危害,災後如何補救?專家支招7個技術措施

6、搶時補種改種

對死苞死穗、空殼穗的早稻品種,抽生較多的高位次生分櫱,可以蓄留,於始穗期噴施赤黴素和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類葉面肥。反之,應及時改種晚稻,爭取晚稻高產。對晚稻苗期受淹缺苗的田塊,要及時補齊秧苗。如大部分植株死亡,可採取栽插翻秋或直播翻秋方式,選擇早熟或中熟偏早的早稻品種進行翻秋種植,儘量擴種水稻。確因錯過季節無法改種水稻的,宜改種秋大豆、秋玉米或馬鈴薯、晚甘薯等,減少災害損失。

7、防禦後期低溫冷害

澇漬災害過後,補種的作物季節推遲,後期往往易遭受秋季低溫冷害的影響。

作者:江西12316糧油組專家,來源:江西12316三農熱線問答。雲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專欄

水稻知識小課堂——種植技巧20課

作者:雲眾地

7.92幣

188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