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在中國的漫長曆史上,有這麼一段歷史階段,被稱為“下南洋”。在明、清時期,有大量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早在鄭和下西洋前後,中國東南沿海的老百姓就開始了小規模的下南洋之旅。逐漸地,便形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明代海南先賢丘濬的《送林黃門使滿剌加國序》,一直被瓊、馬兩地學者認為是海南人出使馬來西亞的最早記載。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海南人下南洋 ,帶回了什麼?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晚清,在海口成為當時全國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時,一些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到家鄉投資建設,最為明顯的時代印記就是今天的海口騎樓老街,這是南洋文化的一種輸入,其中歷史最悠久的騎樓已有600多年曆史。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騎樓,在我國沿海地區較為常見,如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這是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雖說海口成規模的騎樓形成大約是在19世紀40年代,海口第一棟騎樓——四牌樓在博愛路落成。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但騎樓本身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後來才慢慢經由南亞、東南亞、東北亞傳至中國。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走在海口的騎樓老街,不由感嘆,當年一批批下南洋謀生的海南人雖然一開始是為了謀生,但不知不覺成為了傳播南洋文化的載體,將各地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可以說是一代代海南人漂洋過海下南洋的產物。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但別看今天的騎樓建築風采古典、優雅,但其背後是海南人下南洋艱辛、坎坷的創業歷史。就以馬來西亞為例,是當年海南人下南洋較為集中的地方之一。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在馬來西亞,“怕死不來番”是很多海南人的一句口頭禪。早期的海南人,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佔據不了市場中的重要經濟領域,去到那裡最好的狀況也只是開家咖啡館或理髮店。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但海南人努力、奮鬥並改變現狀。1866年,海南人的第一個“瓊州會館”在檳城創立,那裡至今仍是馬來西亞海南人最集中的地方。同時,海南人在南洋作出的成績、建設和貢獻也是有目共睹。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隨著歷史的推進,一些海南人留在了那裡,一些海南人回到了故土,海口騎樓老街就是一種見證,見證了海口變遷的歷史,“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今天的騎樓老街主要是由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組成,這些建築既有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南洋文化的裝飾風格,還有對西式建築的模仿。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目之所及,獨具特色的窗楣、柱子、柱廊、敞廊、腰線、陽臺、欄杆、雕飾......吸引著人們忍不住駐足欣賞。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但其實,早在明洪武年,海口博愛路,得勝沙路(即“外沙”一帶)建造市場街時,就已出現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到了19世紀,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掀起,海南人將在南洋賺回來的血汗錢用於家鄉建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也颳起了一陣風,成為了當時海口的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不僅有單邊外廊,也有雙邊、三邊甚至是四邊迴廊,用於商用和居住。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在海口為通商口岸期間,隨著騎樓的建設,也積澱了大量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歷史上曾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裡開設了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包括還有中山紀念堂、西天廟、天后宮、武勝廟和冼太夫人廟,以及家族式連排騎樓建築,如邱氏祖屋、饒園等。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2009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批准為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騎樓,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

對於遊客來說,這裡是海口的南洋文化,是對一座城市的描述。但對於生活這裡的人而言,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不僅連接著著他們的過去,也延續著現在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