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纪录片《在武汉》封面

"纪录片究竟靠什么来打动观众?回答:情感。"

创作《在武汉》的小插曲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拍摄时身穿防护服的张悦,衣服上写着:“张悦武汉铆起”

插曲一:《在武汉》是"抢出来"的

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每个人都很好奇并且渴望知道武汉的人们正在经历着什么。正是这样的想法一划而过,同样也是普通人的张悦接着想道:"我应该去前线。"2020年1月23日当天,张悦他在微信群发起了讨论,寻找自愿的人手。1月24日,张悦已经开始在上海写着《在武汉》的创作方案。随后的两三天,这份方案被放到了几家大媒体平台的办公桌上,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在武汉》第1集《车轮上的生命线》一经播出,就有十几万的观看。然而张悦自己对第1集的评价是"遗憾超过满意"。由于制作周期十分短,疫情纪录片这个体裁本身所要求的高时效性,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难以兼顾到第1级《车轮上的生命线》的质量。

插曲二:《在武汉》是"赶出来"的

摄制组来到武汉,除了考虑生命安全问题,几乎每天都要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由于没有央视记者证或国家部位批文,出行被拦;由于宾馆被征用做隔离安置点,被"赶"出住所;想要进医院拍摄,但是每一个摄制组成员却被要求进行核酸测试。

插曲三:《在武汉》是"不赚钱的"

张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武汉》与合作平台共同决定,该纪录片不开放招商,也没有任何商业植入。就摄制《在武汉》纪录片时,张悦团队的创作初衷在于纪录片的社会价值。纪录片商业化过程中,张悦努力追求质量与效益两者间的平衡。他希望在两者平衡的同时,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在武汉》:车轮上的情感矛盾

《车轮上的生命线》将镜头对准武汉封城下的"摆渡人"——出租车志愿者的故事。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陈杰:白天保证社区,晚上接医护人员,接单就跟抢滴滴一样的,单子一出来就抢。

陈先生在纪录片的50秒出镜,2分零8秒离镜,这一分多钟的时间呈现在观众面前,他的情感是怎么样的?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存在的坚韧背后的柔软,那就是关怀。他情感的矛盾在于:身为丈夫和父亲,要当家中顶梁柱,要为女儿攒嫁妆;身为出租车司机,为城市出一点力,就是开出租。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李少云

李少云:整个武汉市的出租车全部停运了,除了在社区当志愿者的。因为我也报名了,可能考虑到时因为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可能不方便,所以就一直没有给我信息说没需要我去哪里支援。

李女士是周迅饰演的短片《女儿》的原型,2018年单亲妈妈李少云带着襁褓中的女儿"依依"开出租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李女士的情感矛盾在于:对女儿的不舍与牵挂以及想要为志愿者车队出一份力的勇往直前。女儿哭闹着要出去玩耍,李女士也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这一幕不得不令观众为之动容。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探险队队长大象:我们在汶川的时候就签了一个生死协议,我们志愿者都没有问题...我们还是家人什么的互相有个保障。有一个叫月亮愿意给我们提供保险。

队长给了我们一个硬汉的印象,可是往后看你会发现队长的铁汉柔情。一边顾及家人,另一边又要联系物资、队员。一开始说着做探险的心肠都硬,可一转眼就为认识没几天、被病毒感染的志愿者丹丹留下了泪水。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丹丹取回队长大象给他送的生活物资

丹丹:虽然镜头只给到她一个被病毒感染后病弱的背影(连走路都没了力气),但是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她的坚强与弱小,她的害怕与勇敢。

每一个镜头前矛盾的我们:我们既想要看到这样的纪录片,同时,又不希望再次发生类似哀痛的事情能够当做可拍摄的素材。

《在武汉》:镜头背后的担当

在镜头的背后,其实是我们的摄制组。这可能不是镜头语言所能捕捉,所能传达的。但是,镜头背后的担当确实我们能够间接感受到的。而且这一群摄制组的人之所以甘愿当逆行者的理由,是很简单的:

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每个人都很好奇并且渴望知道武汉的人们正在经历着什么。而他们想要去到"前线",把这一切告诉电视机前的我们。也就是把他们的情感寄托在镜头上,并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传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疫情纪录片《在武汉》1:车轮上的情感矛盾与镜头背面的担当

尼克: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9年的亚马逊森林大火才刚熄灭;一场烧遍澳大利亚的山火接踵而来,数亿的物种在大火中失去了生命;非洲的蝗灾使无数人处于饥饿;流感,肺炎,火山喷发,地震......一件又一件的灾难事件敲打着我们的神经。回到云南乡村过年的我,只是抱怨着物价的上涨,以及被长久封闭的烦闷而已。我并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不必担心肚子饿的问题。这次疫情展现给我一种震撼,通过新闻、媒体的宣讲,在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听觉刺激下,我从一无所知,明白了一种蕴藏在人群底层的力量——那就是坚韧。无论你是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现在,我们身上都多了这样的一层底色:那就是当灾难发生的时候,虽然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内心发现那些可使我们变得仁慈的品质——交流的需要、利他主义、善良、温柔、活力还有梦想。我们生存的世界出了问题,而这一切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同时你也看到,即使面对巨大的灾变,我们依然可以改造世界,使之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