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牧童遙指杏花春

借問酒家何處有

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風俗習慣

1

蕩 / 秋 / 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2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踢 / 蹴 / 鞠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祭祖,我們應倡導文明環保的祭祖理念,近年來,因鞭炮、燒紙錢。造成的環境汙染,引發的山林火災,無不在警惕我們,要愛護環境

,。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了,低碳綠色祭祖

清明到,祭祀是追思先人、教育後人,然而清明掃墓老百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隨著健康環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2000年以後一股網絡祭祀之風悄然興起,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接受,部分人不再扶老攜幼、熙熙攘攘地去墓地憑弔,都通過互聯網,獻一束鮮花,贈送一段旋律,點一支跳動的蠟燭,記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懷。''零碳祭祀''不僅是一個時尚的主題,更是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