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在歷史波瀾壯闊的畫卷中,無數英雄豪傑為多嬌的江山競折腰,他們氣貫長虹的豪情令人驚歎,他們用自己滾燙的熱血譜寫了一篇又一篇絢麗的史詩。 權謀、爭鬥、廝殺,亂世中的豪傑給人無限的遐想,總讓人唏噓感概,而在眾多的英雄裡,西楚霸王項羽,他身上悲情主義的浪漫色彩吸引著後世無數詩人為之淚流滿面。“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那麼這位令人緬懷的英雄為何會在楚漢之爭中失利,被困垓下最後自刎於吳江邊呢?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以陳勝吳廣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發起了浩浩蕩蕩的討伐秦朝暴政的戰爭,至此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各路英雄紛紛加入。同年九月,項梁授意項羽殺死會嵇郡守殷通,組編吳中兵,得八千子弟兵,起兵反秦,成為秦末農民起義軍的一支重要力量,於此同時,劉邦率三千人投奔到項梁麾下。宿命的齒輪開始開始啟動,項羽不曾想到在自己的叔父項梁戰死後,與之爭天下的,便是這泗水亭長劉邦!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項羽身長八尺,氣宇軒昂,力能扛鼎,神勇無比,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前時率先猛攻秦軍,以數萬人的兵力攻破秦軍四十萬大軍,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堪稱奇蹟。然而這千古無二的戰神卻因為剛愎自用,缺乏謀略,不擅用人而慘敗收場。

鉅鹿之戰後,項羽與章邯結盟,二十萬秦軍歸降於項羽麾下,項羽的士兵多是草根布衣,在秦暴政的統治下沒少受到秦軍的欺辱,對這歸降的正規軍當然是恨之入骨,所以從口舌之爭到互相攻擊衝突不斷,這一切項羽看在眼裡,他沒有思索治兵之道,反而做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在一個夜晚將熟睡中的二十萬秦軍全部斬殺於新安。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他簡單粗暴的覺得沒有秦軍自己依然可以打勝仗,有了他們反而礙手礙腳!項羽這腦回路當真清奇到令人歎為觀止,上將軍只適合領兵打仗吧,對於人心謀算完全沒有概念。新安斬殺後,項羽殘暴的性情為天下人所熟知。彼時劉邦攻入關中,進咸陽後,非但沒有住進王宮,反而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在失去民心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失敗的結局! 劉邦進咸陽後,項羽大怒,欲領兵攻打他,劉邦自知實力懸殊,採納張良建議,與項羽叔父項伯結親,令其從中調節,並親至鴻門赴宴請罪。鴻門宴上謀士范增屢次暗示項羽趁機殺掉劉邦,而單細胞的項羽居然相信了劉邦的幾句巧辯之詞,對他放鬆警惕,范增無奈之下找到項莊,令其在宴會上舞劍尋得合適的時機取劉邦性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時項伯按捺不住了,也以舞劍助興為由結結實實地擋在了劉邦面前使得項莊無從下手,最終劉邦趁機逃走。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鴻門宴上項羽因為自己的率直,優柔寡斷,政治無知,自大輕敵放走劉邦是導致他日後慘敗的直接原因,而在這場宴會上,還埋下了一個伏筆,成為了他的致命傷,這個人就是韓信。 韓信原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他在參加反秦鬥爭前過得窮困潦倒,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言語相逼,讓韓信從自己的胯下鑽過去,沒想到韓信在一番思量之後硬是咬牙吞下了這胯下之辱,從此被天下人恥笑。反秦鬥爭時,他投奔到項梁項羽的麾下卻一直未得到重用,滿腔抱負不得施展。在鴻門宴上看到了忍辱負重能屈能伸的劉邦時,覺得劉邦和自己應該有共同點,遂轉而投奔劉邦,最後被劉邦拜為大將,屢建奇功。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再看項羽進咸陽後,與劉邦收買民心的行為截然不同,先殺秦降王子嬰,然後焚燒秦宮,大火維持三個月,他經過的地方“無不一片廢墟”,這還不算,他逆歷史而行,在秦好不容易統一了六國後又實行分封制,把劉邦發配到窮鄉僻壤之後自封西楚霸王回彭城去了,他的邏輯是“富貴不歸故鄉,猶如衣錦夜行”。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由此看出,項羽沒有軍事戰略眼光,他只想當個霸王而無當皇帝之心。 劉邦退守巴蜀稱漢王,從此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在楚國以為他構不成任何威脅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地從天而降,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在兩軍僵持不下的時候,項羽又犯了一個足以讓他毀滅的錯誤。他聽信讒言,疑心亞父范增,范增心灰意冷離去後,項羽失去了最後一個有力的支撐,徹徹底底成了一介武夫,最終兵敗垓下。 項羽帶領的楚軍於漢軍的埋伏之中,夜夜可以聽到從四面而來的喪鐘般的楚國民歌,聞者無不悲切,軍心渙散喪失了鬥志。項羽明白大勢已去,看著身邊漂亮的虞姬和跟隨他征戰多年的烏騅馬,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一首《垓下歌》令人動容:“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舞閉揮劍自刎可憐香消玉殞。 虞姬死後項羽帶著死神般的氣質率八百精兵衝出重圍,一路廝殺一路突圍,逃到烏江江畔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可是項羽卻感嘆當初帶八千子弟兵出來打江山,如今只剩一人回去,就算江東父老厚待於他,他又有何顏面苟活,於是拔劍在烏江畔自刎而死飲恨而終! 世人皆嘆,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細細思量,他是那個不可一世千古無二的戰士啊,他是那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創造奇蹟的上將軍啊,或許在最炙熱的火焰裡化為灰燼才是他最好的結局吧,人們之所以緬懷他不就是因為他身上浪漫的悲情主義色彩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