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在历史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无数英雄豪杰为多娇的江山竞折腰,他们气贯长虹的豪情令人惊叹,他们用自己滚烫的热血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绚丽的史诗。 权谋、争斗、厮杀,乱世中的豪杰给人无限的遐想,总让人唏嘘感概,而在众多的英雄里,西楚霸王项羽,他身上悲情主义的浪漫色彩吸引着后世无数诗人为之泪流满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那么这位令人缅怀的英雄为何会在楚汉之争中失利,被困垓下最后自刎于吴江边呢?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陈胜吴广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发起了浩浩荡荡的讨伐秦朝暴政的战争,至此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各路英雄纷纷加入。同年九月,项梁授意项羽杀死会嵇郡守殷通,组编吴中兵,得八千子弟兵,起兵反秦,成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于此同时,刘邦率三千人投奔到项梁麾下。宿命的齿轮开始开始启动,项羽不曾想到在自己的叔父项梁战死后,与之争天下的,便是这泗水亭长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项羽身长八尺,气宇轩昂,力能扛鼎,神勇无比,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前时率先猛攻秦军,以数万人的兵力攻破秦军四十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堪称奇迹。然而这千古无二的战神却因为刚愎自用,缺乏谋略,不擅用人而惨败收场。

巨鹿之战后,项羽与章邯结盟,二十万秦军归降于项羽麾下,项羽的士兵多是草根布衣,在秦暴政的统治下没少受到秦军的欺辱,对这归降的正规军当然是恨之入骨,所以从口舌之争到互相攻击冲突不断,这一切项羽看在眼里,他没有思索治兵之道,反而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在一个夜晚将熟睡中的二十万秦军全部斩杀于新安。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他简单粗暴的觉得没有秦军自己依然可以打胜仗,有了他们反而碍手碍脚!项羽这脑回路当真清奇到令人叹为观止,上将军只适合领兵打仗吧,对于人心谋算完全没有概念。新安斩杀后,项羽残暴的性情为天下人所熟知。彼时刘邦攻入关中,进咸阳后,非但没有住进王宫,反而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在失去民心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刘邦进咸阳后,项羽大怒,欲领兵攻打他,刘邦自知实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与项羽叔父项伯结亲,令其从中调节,并亲至鸿门赴宴请罪。鸿门宴上谋士范增屡次暗示项羽趁机杀掉刘邦,而单细胞的项羽居然相信了刘邦的几句巧辩之词,对他放松警惕,范增无奈之下找到项庄,令其在宴会上舞剑寻得合适的时机取刘邦性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时项伯按捺不住了,也以舞剑助兴为由结结实实地挡在了刘邦面前使得项庄无从下手,最终刘邦趁机逃走。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鸿门宴上项羽因为自己的率直,优柔寡断,政治无知,自大轻敌放走刘邦是导致他日后惨败的直接原因,而在这场宴会上,还埋下了一个伏笔,成为了他的致命伤,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原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他在参加反秦斗争前过得穷困潦倒,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言语相逼,让韩信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没想到韩信在一番思量之后硬是咬牙吞下了这胯下之辱,从此被天下人耻笑。反秦斗争时,他投奔到项梁项羽的麾下却一直未得到重用,满腔抱负不得施展。在鸿门宴上看到了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刘邦时,觉得刘邦和自己应该有共同点,遂转而投奔刘邦,最后被刘邦拜为大将,屡建奇功。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再看项羽进咸阳后,与刘邦收买民心的行为截然不同,先杀秦降王子婴,然后焚烧秦宫,大火维持三个月,他经过的地方“无不一片废墟”,这还不算,他逆历史而行,在秦好不容易统一了六国后又实行分封制,把刘邦发配到穷乡僻壤之后自封西楚霸王回彭城去了,他的逻辑是“富贵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由此看出,项羽没有军事战略眼光,他只想当个霸王而无当皇帝之心。 刘邦退守巴蜀称汉王,从此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在楚国以为他构不成任何威胁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地从天而降,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在两军僵持不下的时候,项羽又犯了一个足以让他毁灭的错误。他听信谗言,疑心亚父范增,范增心灰意冷离去后,项羽失去了最后一个有力的支撑,彻彻底底成了一介武夫,最终兵败垓下。 项羽带领的楚军于汉军的埋伏之中,夜夜可以听到从四面而来的丧钟般的楚国民歌,闻者无不悲切,军心涣散丧失了斗志。项羽明白大势已去,看着身边漂亮的虞姬和跟随他征战多年的乌骓马,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一首《垓下歌》令人动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悲情英雄


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舞闭挥剑自刎可怜香消玉殒。 虞姬死后项羽带着死神般的气质率八百精兵冲出重围,一路厮杀一路突围,逃到乌江江畔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感叹当初带八千子弟兵出来打江山,如今只剩一人回去,就算江东父老厚待于他,他又有何颜面苟活,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饮恨而终! 世人皆叹,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细细思量,他是那个不可一世千古无二的战士啊,他是那个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创造奇迹的上将军啊,或许在最炙热的火焰里化为灰烬才是他最好的结局吧,人们之所以缅怀他不就是因为他身上浪漫的悲情主义色彩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