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是馬謖紙上談兵還是諸葛亮作戰部署失利?

陳了P


江湖在何方?江湖就在山水間!

古梁鏞

在三國曆史上,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謂家喻戶曉,那麼,街亭失守到底是馬謖猶如當年的趙括紙上談兵,還是諸葛亮作戰部署失利?古梁鏞詳細解答。

馬謖簡介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兄弟五人被稱為“馬氏五常”,其中馬謖的才華最好,名聲最響。

馬謖跟隨劉備的時間比較早,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川,進入蜀地後,馬謖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業績比較好,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和稱頌。



馬謖才氣器量超凡脫俗,平時喜好閱讀兵法,常常和人議論軍事謀略,贏得了諸葛亮的注意和栽培。劉備臨終之時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但是諸葛亮對此並未放在心上,最終導致了“街亭失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草草收場”的結果。



街亭地理位置詳解

街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諸葛亮和司馬懿二人都認為,街亭是漢中的咽喉所在。這個位置易守難攻,本來蜀軍先到街亭,佔據了主動權,可是因為馬謖不懂兵法,只會紙上談兵,最終導致大敗。

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

通過《三國演義》這段話我們可以發現,街亭地處偏僻,並且有一個位置非常重要,屬於“五路總口”,這是什麼概念呢?“五路總口”就是五條道路的匯集點,也就是交通樞紐,假如馬謖採納王平的建議,在此下寨,阻攔司馬懿,那麼諸葛亮此次北伐大概率會成功,因為在諸葛亮大軍的威名下,有天水、上圭,安定三郡投降蜀軍,同時此時的蜀軍有十萬,而魏軍只有六萬多人。



《三國演義》馬謖失街亭故事描述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對“馬謖失街亭”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

街亭作為漢中的咽喉重地,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意識到街亭的重要性,在戰事初期,蜀漢具有對街亭的主動權,諸葛亮派馬謖鎮守街亭,並派給他兩萬五千重兵,街亭基本上兩邊都是懸崖峭壁,軍士只能在峽谷小路穿行,並且街亭是一個“五路之口”,正常情況下,馬謖只需要鎮守在街亭,那麼其他五路都將被阻擋。



可是馬謖目空一切,自詡熟讀兵法,不顧王平的建議,非常獨斷的將蜀軍駐紮在街亭不遠的一坐孤山上面,山不是很大,但是樹木茂密,王平馬上意識到這樣做的危險性,如果敵人斷絕水源,派兵圍山,那麼蜀軍只有等死的份,可是馬謖目空一切,最終沒有采納王平的意見,王平無奈,唯有帶著五千兵馬去列柳城駐紮,以圖和馬謖軍呈犄角之勢,互相照應。

最終,馬謖被司馬懿圍山擊敗,死傷兵士無數,蜀軍慘敗,馬謖在王平的救援下逃走,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無奈只得率軍急速退回漢中,畢竟大軍糧道被奪,如果不及時撤軍,大軍只有被任人宰割的份。

馬謖逃回蜀軍大營,面見諸葛亮,諸葛亮悲憤交加,此次錯失北伐戰機,再次北伐又不知何年何月?在者諸葛亮對馬謖這個年輕人非常喜歡,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平時也教馬謖一些兵法謀略,可以說,馬謖是諸葛亮的非正式學生,兩人年齡相差不大,因此諸葛亮也算是馬謖的老大哥。

馬謖領軍令去鎮守街亭之前,信誓旦旦保證完成任務,並且非常豪邁的立下了軍令狀,如果自己不成功,那麼一家老小全部斬首,要知道軍中無戲言,何況軍令狀白紙黑字,諸葛亮萬般無奈,唯有對馬謖軍法從事。

這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通過古梁鏞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街亭失守的最大責任人是馬謖,馬謖的軍事能力非常差,只會紙上談兵,其實戰能力遠不如王平等人,諸葛亮用人不當,難辭其咎,所以他在返回成都後,親自上書劉禪,要求貶去丞相之職,官位降三級,在和費禕商討後,最終劉禪只是同意諸葛亮降三級,任然行使丞相的職責,總督蜀國兵馬。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轉發+關注哦!


古梁鏞


馬謖是紙上談兵;諸葛亮是用人失察。劉備在病危是還特意矚附諸葛亮,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劉備討伐東吳兵敗,退回到白帝城,趙雲率兵鎮守。劉備對馬良說:*如果早聽丞相的話,不能有今天的兵敗!我那有臉面回成都見到大臣們?*於是就傳旨在白帝城駐守,將館驛改為永安宮。

劉備在永安宮,是染病臥床不起,身體是每況愈下。於是派人到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是晝夜趕往永安宮,聽從遺命。諸葛亮等眾大臣與劉備的次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皇帝劉備,留下太子劉禪守成都。

諸葛亮來到永安宮,看見先主劉備病危,是慌忙跪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丞相坐於龍榻旁邊,撫諸葛亮的背說:*我得到丞相的輔佐成就了帝業,我智識淺陋,沒有采納丞相的良言,自取其辱。後悔也完了,現在是危在旦夕,太子軟弱無能,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說完是淚溜滿面。諸葛亮也哭著說:*願陛下保重龍體,不要辜負了天下人的期望!*先主劉備看見馬良的弟弟馬謖在旁邊,就讓他退出。劉備對諸葛亮說:*丞相看馬謖的才能如何?*諸葛亮說:*此人也是當代的英才。*先主劉備說:*不然,我觀察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望丞相多考察他。*然後,傳旨召眾大臣入殿,命人拿來紙和筆,開始寫遺詔。……

先主劉備在臨終的時候,特意矚附諸葛亮,馬謖這個人不可重用。可是諸葛亮沒有往心裡去,第一次北伐時,命馬謖率領軍事守街亭,結果是大敗,丟失了戰略要地街亭。使諸葛亮精心準備的幾年的北伐,功虧一簣!真是智者千慮也有一失。





隱者司馬


街亭失守是一樁公案。

公元228年,諸葛亮趁著曹魏大軍都集結在荊州方向,關中只留有曹真一萬多兵馬防守,派兵北伐,一路所向披靡,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請降,整個隴右只有廣魏、隴西兩郡堅持抵抗。蜀漢大軍北伐,涼州全境即將淪陷,曹魏朝廷震恐。

蜀漢失去了荊州之後,國土只有益州一地。諸葛亮此次北伐,如能將涼州五郡照單全收,國土面積增加一倍,人口增加數十萬,且可以實現劉備在世時就規劃好的戰略方向,結連西戎以圖關中,對曹魏形成高屋建瓴一樣的戰略優勢。所以,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取得了夢幻開局。他放棄魏延子午谷進兵的冒險計劃,開始分兵略地,意圖在曹魏援兵趕到之際,將涼州全境攻下。到時,即使魏主親來也無濟於事了。

曹睿任命司馬懿做大都督,統帥20萬大軍來解西北危局。大軍從全國各地抽調,司馬懿都還在荊州。事急從權,司馬懿讓位列五子良將的張郃帶領五萬洛陽中軍,不等大軍集結完畢,星夜馳援涼州。

諸葛亮早已得報司馬懿坐鎮指揮,他估算著路程,認為司馬懿大軍再怎麼快也需要一些時日,直到幾日後方才意識如果曹魏騎兵開道,到達戰場的時間就會提前。因此,他火速派人前去隴山山口的五路總口下寨防守,阻擋魏軍來援。

五路總口位於龍山隘口,是一個險要的地方,如果蜀軍能夠快速佔據隘口,憑險固守,是可以守得住的,起碼可以支撐到諸葛亮完成後方戰事帶領主力前來。


街亭前往五路總口的取水的驛站,並不是蜀漢軍隊預設的戰場。這個地方對於防守方來說,地形過於寬敞了。馬謖帶領的25000漢軍,向來習慣山地作戰,在街亭的平地正面硬剛曹魏騎兵,數量不佔優勢,戰力優勢也不大。

可是,司馬懿和張郃都知道兵貴神速,他們來的太快了。馬謖大軍剛剛來到街亭,就聽聞前方哨騎來報,曹魏大軍已過隘口,馬上就要到街亭了。

突然情況!前往五路總口下寨拒守的戰略方針無疑是實現不了了,作為主帥,面臨戰場瞬息萬變的軍機,馬謖查看街亭地形,認為魏軍兵多,街亭平地不利於防守,要佔據山地,發揮出蜀漢軍隊的山地戰特長,待魏軍攻山時,先期搶佔地利。

王平不同意,認為捨棄大道,上山拒守,萬一曹魏圍山,大軍快速通過街亭,就達不到諸葛亮阻敵的戰略任務了。馬謖認為無妨,如果曹魏敢於圍山,蜀漢軍隊從山上衝擊,勢如破竹,必能將魏軍攔腰截斷。

王平苦勸不聽,馬謖分了5000兵馬給王平,讓他在路口下寨,自己帶著20000兵馬上山。

可是,馬謖和王平再怎麼爭論,卻忘記討論了一件事。南方的山上有水,西北的山上沒水。馬謖是荊州人,他沒有想到竟然會斷水。

張郃很快切斷了蜀漢軍隊的水源,大軍圍而不攻,蜀漢軍隊幾次衝殺,都被魏軍擋回。兩三日之後,蜀軍斷水,士氣大跌,紛紛投降。街亭丟失,曹魏軍隊大批通過隴山,出現在涼州境內,兵圍西城。

諸葛亮此時都把軍隊派出去了,極容易被魏軍各個擊破,情勢危急萬分。匆忙中,諸葛亮火速命令前線諸軍撤回大營,徐徐退回漢中。即將到手的勝利和大片的國土,就這樣前功盡棄了。

因為此次出征損兵折將,寸土未得,諸葛亮自請貶官三級,殺馬謖以謝眾人。

這就是失街亭的簡要經過,到底是諸葛亮主帥的過錯還是前敵指揮馬謖的過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