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个朋友在吐槽:“今天还要加班,烦死了“,评论有人回复到:“让老板看到了不太好吧”,朋友说:“没事,分组了”。

职场上,大家好像已经习惯了戴各种各样的“面具”,讨好客户,迎合上司,尽力搞好和所有人的关系,面对一个讨厌的同事,还要努力保持微笑,难道在职场上就必须戴面具吗,真实点不好吗?

这个问题,瑞士的心理学大师荣格其实早就回答过了,人在不同的场合就会带上不同的面具,每个行业都有特定的面具,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面具

荣格将一个人的人格比喻为面具,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形象,也就是带上了不同的面具。荣哥说,不同社交场合的不同形象就是面具,人格就是不同面具的总和。

就像我们和家人相处时是一副面具,和朋友相处时又是另外一副面具。生活当中如此,职场中就更是如此了。

回到职场当中,我们在职场中接触到的人,其实都是是一个个的角色,就好像你认识的王总,李局,张处,其实你认识的就只是他们的一张面具,这张面具是他们在职场中的角色。

另外,每个职业其实都有特定的面具,比方说,一提到老师、律师、医生、职员等等,我们对每个职业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职业的角色。

所以说人格面具是人们的固有天性,人们总会在不同场景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就像很多喜剧演员其实生活中沉默一样。因此,想在职场里左右逢源,了解人格面具和职场角色就很重要了。

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1.人格面具和职场角色

面具即角色。

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小的时候,会被要求成为一个“好孩子”,上学了,就变成“好学生”,工作了,可能要变成一个“好医生”、“好律师”等等,还有生活中的“好父亲”,“好妻子”等等,其实都是人们对角色的要求。

面对这些不同的角色,我们都在尝试找到各种不同的面具。

荣格认为,人格面具使人表现的各种性格,通常都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目的在于给人以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与不喜欢的人相处,从而达到目的,达到个人成就。

但人格面具在整个人格中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度热衷于扮演的角色,把自己完全认同于这个角色,就会被角色所驱使,逐渐与真实的天性疏远。

正如叔本华所说,人格面具就是一个人面对自己及面对外界时如何表现,但这种表现并非正式的自己,而是虚假的自性。

因此,如何正视职场角色的定位就很重要了。

我们在职场中的人际交往,与周围人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都是通过人格面具表达的,比如礼貌,习惯,外表等等,都是人格面具的外部象征,而且,我们一直接受到的教养和训练,也都是为了构建在人际中适当的人格面具。

对于职场而言,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建立了被期待的角色,才有可能建立更好的关系,树立更好的形象,它是群体合作的基础。

比如说你想要在职场人际关系中取得一些收获的话,你就需要梳理下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你的角色的价值。

那该怎么构建职场角色呢?

我们可以用经典的“周哈里窗”分析定位职场角色。

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2 使用“周哈里窗”定位角色,构建“面具“

从某种角度来说,“面具”其实就是职场人面对不同场景的优化解决方案,带面具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保证展现在别人面前的个人形象。

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时间地点,每个职场人都可扮演不同的角色,是上司的下属,是下属的上级,是对手的竞争者。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兜里总备着些可以切换的角色面具。

但是,每个人面对的场景都会有些区别,要展示什么样的形象,该怎么以健康的心态应对繁杂的职场环境,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工具-周哈里窗。

周哈里窗是什么呢?

该如何定位职场角色,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周哈里窗就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共同提出的,以两人名字命名的,用于分析自我与他人认知差距的理论工具。

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周哈里窗一共有4个窗口:

第一个是公开区,是你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是我们公开表达的部分,比如性格,外貌,擅长做什么等等,就像你认为自己很勇敢,大家的也认为你很勇敢。

第二个是盲目区,对方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就像吃了大蒜口臭一样,别人都能闻到口臭,但自己闻不到。比如你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很自私,但自己却不知道。

第三个是隐藏区,是我们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就是面具下自己知道的自我。比如有可能很自卑,但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却表现的很自信。

第四个是未知区,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比如你可又有些不被发现的天份。

每个人的职场角色都包含这4个窗口,所以就可以通过这4个维度去思考职场角色是什么,比方说老师需要被学生认可,就要把耐心放在公开区,类似的例子还有公职人员,技术人员,都具有某些职业特色,都可以通过这4个窗口进行分析定位。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面对一个讨厌的同事,我们该带上面具么?

根据“周哈里窗”进行职场角色的分析,如果你不在在乎你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为此翻脸的话,与同事相处不融洽就会放在你的职场角色的公开区,不仅不利于你和那个讨厌的同事合作,也不利于你的职场角色进行人际交往。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人生首要的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而自己是最容易欺骗的人“,不被自我欺骗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更清晰的自我认知。而使用”周哈里窗“进行职场角色定位的同时,就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公开我,盲目我以及隐藏我。

所以,如果我们在职场中遇到一些问题的话,不妨套用你的职场角色,使用“周哈里窗”来分析问题。

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3 如何构建恰当的人格面具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面具是人的固有属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面具并不是虚伪权谋,而是在面对职场的复杂环境中,成熟的职场人需要有应对不同环境的方法,我们要构建的是自己的职场形象,就像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父亲或者母亲一样,我们需要如何在职场中进行合作。

荣格提出人格面具理论的同时,也描述过人格面具消极的一面,会有偏离人内在秩序的危险,简单的说就是如果过于热衷职场角色,可能会偏离自己的本性。

健康恰当的人格面具其实来自于三个因素的和谐。

一是与生俱来的倾向性,即每个人都有的天赋,二是自我理想,说的是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三是集体理想,指的是在群体合作中,集体对于这个角色的认知。

如果能够平衡这三个维度,构建职业角色的时候,就会更恰当。

其实每个人的天份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某个职业角色的要求,比如一个更喜欢理智思考问题人,想要构建感性的职业面具时,就并不恰当。

我们从小收到的教育的其实就是角色话的,按照社会希望的角色进行的教育,使我们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合作,但是,当我们思考面具的时候,自身的理想,和固有的天赋也是十分重要的。

恰当的职业角色需要自身理想与集体理想和谐的配合。

不想再和讨厌的同事保持微笑了,职场必须带“面具”吗?

4最后

人在不同的场合,会带上不同的面具,目的是为了符合社会的期待,取得合作,这就是荣格人格面具理论的内容,角色话生存,是我们真实存在的处境。

人格面具积极的一面是,人格面具人类固有的本性,可以帮助我们公开展示更好的一面,取得成就,所以成熟的职场人都会面对不同场景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周哈里窗”分析构建职业角色。

但人格面具理论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热衷于扮演角色的话,会偏离真实的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自身理想与集体理想的和谐。

最后,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面具只是一种工具,需要恰当的使用,需要找到真实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