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电视指南: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会给喜剧产业带来哪些影响?深耕喜剧文化产业的笑果文化如何面对考验?对此,《电视指南》与笑果文化CEO贺晓曦进行了一次行业的深度对话。

来源:《电视指南》杂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

文/封亚南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电视指南》:笑果文化目前复工情况如何?

贺晓曦:从现在这个时点来看,国内疫情是在一个向好的阶段,至于行业复工,特别是我们在上海复工,感受还挺顺利的,按部就班,热火朝天。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

2月26日,笑果文化、腾讯视频联合推出的国内首档脱口秀专场节目《笑场》上线首播,目前已经完结,观众所熟知的脱口秀演员呼兰、程璐、思文、张博洋、庞博等都在节目中有所表现,备受认可。作为线上节目又一次新的尝试,《笑场》与此前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有哪些不同之处?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会给喜剧产业带来哪些影响?深耕喜剧文化产业的笑果文化如何面对考验?对此,《电视指南》与笑果文化CEO贺晓曦进行了一次行业的深度对话。

以内容驱动为核心,

深耕年轻态喜剧产业

天然自带脱口秀文化基因的笑果文化,成立六年来,连续推出了两季脱口秀高手对战节目《脱口秀大会》、四季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喜剧综合秀《周六夜现场》、脱口秀专场节目《笑场》,以及立足线下演出的年轻态喜剧文化空间——笑果工厂。短短几年时间里,笑果文化推出的优质喜剧综艺,让更多的年轻人深入了解和深度参与到脱口秀这一特别的喜剧方式和创作之中,也让笑果文化的喜剧优势和标签被逐渐凸显出来。

对于今年这档创新型脱口秀专场节目《笑场》,贺晓曦认为,“我们一直理解节目的逻辑就是尽量去做好,那是否被接受,我觉得从两方面去看,有可能是我们产品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市场不太理解或不太适应的问题。但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慢慢去调整,毕竟不是只做一两档节目就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长综艺是我们起步的一个业务板块或产品,今年最重要的线上节目依旧是《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甚至包括《笑场》的尝试。但同时我们的业务还囊括其他多种形式,诸如影视剧、艺人经纪、线下演出、大型生活节、线下消费场景经营、整合营销等各个方面,以及疫情期间与新视频平台展开的合作试水等。”贺晓曦一直强调笑果文化的底层逻辑是做喜剧产业和消费。

在他看来,笑果文化如果想要把“喜剧”这件事做得更好、更长久,必须对自身认知清晰且客观。“对内,我们是一家以内容为驱动力的年轻态喜剧产业公司;对外,我们是一家年轻态喜剧文化消费品公司。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基于我们自身对内容的创造力作为核心点,从而给不同渠道、范围、类型的消费者提供好的喜剧文化产品。”

某种程度上来说,线下或许才是喜剧行业真正的本源,贺晓曦认为,“我们希望通过《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笑场》让大家接受脱口秀这种形式,将这种形式带入到更多消费场景里。视频产品能够尽可能地弥补现场感的缺失,但对于脱口秀而言,最好的消费场景仍然是线下,那里有最舒服的消费体验,消费的是脱口秀产品的内核。”

必须承认的是,疫情确实给全国的线下演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身处其中的笑果文化持续深耕喜剧产业创新,特别是在不同类型的喜剧文化产品探索上,未曾停下脚步。实际上,2019年,笑果文化开始尝试多种线下新喜剧表达形式,诸如《车间访谈》、Roast Battle、互动秀等。2020年6月,计划在上海新天地开设笑果工厂旗舰店。

疫情让线下演出暂时按下停止键

对于笑果文化而言,拓宽线上内容赛道只是公司业务链条上的一环,而线下演出仍是近年来最为重要且核心的业务布局。但受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原本的线下计划进程被延期或暂停。

“春节期间其实是我们传统线上综艺节目的空档期,所以这方面受影响不是很大。我们真正受影响比较大的实际上是线下演出,原本计划2月7、8日开始恢复线下演出的,但现在都没有完全恢复。”

目前,笑果文化线下的商演几乎都处于“休养生息”阶段,原本《李诞和他的朋友们全球巡演》将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澳洲、新西兰站等进行全球巡演,现在也将延期了。贺晓曦坦言:“海外演出在收入上的损失并不大,但像我们原定今年3、4月在墨尔本喜剧节上的表演,这是第一次在国际喜剧节里有了华语板块,原本可以将中国年轻人的喜剧形式与全世界的喜剧爱好者一起分享,这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是一件令我们觉得骄傲且有成就感的事,现在只能延迟,我们觉得有点遗憾,但明年也可以参加。”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疫情期间,让贺晓曦和同事们感到欣慰的事情是,《人民日报》挑选了《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安排在武汉方舱医院的《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上反复播放,目的就是想让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或者生病的患者观看时,可以稍微或暂时开心轻松一下。“对于疾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影响,大多数人其实是无能为力的,但如果看到自己或许可以能够帮助一些人多高兴哪怕一秒钟,我们也会觉得做喜剧相关工作是有价值的。”

顺势而为,

笑果加速与新视频平台合作

疫情期间,全国线下剧场表演都暂时停摆,但大众好像更加需要喜剧来缓解他们被动赋闲在家所带来的压力与焦虑。那么,大众对于喜剧的需求实际上从未降低或减少。这也客观上加速了笑果开拓和布局在线直播领域业务,进行“云喜剧”的创作尝试,积极展开与新视频平台多元合作。

2月22日,笑果文化与快手推出了“云上”直播互动喜剧秀《诞愿人长久》,李诞通过实时直播、连麦等在线方式与giao哥、朱一旦等多位快手网红“云串门”,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云端聚会”。此外,笑果文化与抖音合作推出了“欢乐DOU包袱”。同时,与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联合推出《喜剧周末Online》,李诞、王建国、程璐等三十多组艺人参与了此次线上直播,包括主题分享、脱口秀表演、游戏互动、魔术表演等多种节目形式。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当被问到试水直播平台有何收获时,贺晓曦称:“与新视频平台接触和合作下来,让我们挺有收获的,基于新视频平台的互动特质,他们可以给我们即时反馈,之后我们再结合自身内容产品的创作去进行调整,与他们的运营思维和互动逻辑做一个很好的结合,形成有效的交流互动,最终也可以帮助我们把内容产品做得更好。”

谈及未来与新视频平台长久合作的可能性,贺晓曦的回答是肯定的,“近几年,新视频平台是主要占据受众消费时间最长的文化消费平台。未来我们肯定会奔着合作的目标去努力,希望可以持续做下去,把它开发成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因为这是基于我们公司的战略:消费者在哪里,目标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去给他们提供好的喜剧文化消费产品,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各个渠道和逻辑上等待好的机会。”

多元复盘和深刻反思

2020年,让身处快节奏文娱行业里的人有了更多时间去冷静思考,甚至是慢下来去沉淀。当然,其中既充满了机会,也不乏令人焦虑的触发点。但在贺晓曦看来,疫情让整个公司和团队成员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应对状态,“适度紧张兴奋,甚至是亢奋地在做高负荷运转,不断往前推进。”

据了解,笑果“云”复工期间,大家都始终保持高速运转,常常讨论工作到凌晨,忙碌依旧,开会与执行循环往复。团队之所以对工作有着如此高的“投入度”,在贺晓曦看来,主要是因为公司内部早已形成的强驱动力,“我们所做的内容其实可以称为文化艺术产品。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考量逻辑,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团队内部在早期就已经确定,踏实做喜剧产业这件事会让我们产生成就感,也是我们能够坚持这件不容易做的事的驱动力。”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实际上,突然到来的疫情也让笑果文化的核心团队有了更多对自身、对行业进行思考和复盘的可能。贺晓曦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业务,现在大家都会抽出更多时间去深入思考,“去做更加细致的工作,增强落地执行力和反馈调整能力,现在大家都会把每一个微小的命题做得更好更快,而这很有可能激发我们去开发出更多的内容题目和产品线。”

贺晓曦一直强调“喜剧产业”。在他看来,笑果文化存在的深层价值是如何做好喜剧产业,赋能自身的同时,也有益于行业。“我们的核心是一家喜剧产业公司,所谓产业,除了产品在不同渠道上的不同展现之外,可能还有上、下游的各种关系呈现,举例来说,它可能是剧院,也可能是开放麦,甚至可能是演员培训,以及国外脱口秀书籍翻译等,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思考更多的是,怎么去把这些‘捏合’在一个公司体系内,彼此做到相互赋能。同时,让身处于这个体系之内的各个部门,也就是点线上的环节可以形成连接,让其真正能够有能力成为一个价值网,而不再是单点作战,能够让其运作速度变得更快。”

实际上,喜剧本身带有多重属性,也具有无限创新的潜力,这或许也是笑果之所以坚持深耕这个行业的支撑点。“喜剧输出的是一种能力、一种价值、一种态度,它就可以进入你的生活。这就是这个行业很值得我们去做的原因——它有无限的价值可能性和延展性。”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电视指南 | 专访笑果文化贺晓曦:线下演出停摆,但线上可“顺势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