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会在寒冷中战斗”,苏联从冬季战争中还汲取了什么教训?


除了“学会在寒冷中战斗”,苏联从冬季战争中还汲取了什么教训?

苏军重机枪手

正好在80年前,即1940年3月13日,苏联-芬兰战争结束了,超过九万五千人丧生和失踪。换来苏联满意的解决了其领土要求。

莫斯科和赫尔辛基于1940年3月12日签署了和平条约。根据该文件,敌对行动于第二天12点停止。芬兰正式满足了战争前苏联正式提出的所有领土要求。苏芬边界现在距列宁格勒的距离不是十八公里,而是一百五十公里了。

莫斯科也实现了其主要目标之一,一旦发生重大战争时,它能尽可能地从德国入侵芬兰的部队中抢占北部地区。此外,苏联继承了拉普兰,Rybachy和Sredny半岛的部分地区,以及芬兰湾东部的岛屿。苏芬双方还商定了汉科半岛30年的租约。

苏联战后完全控制了拉多加湖的水域。此外,芬兰还承诺建立自己的铁路段,用于苏联和瑞典之间的货物过境。但是,这条公路此后从未完工。

除了“学会在寒冷中战斗”,苏联从冬季战争中还汲取了什么教训?

苏军炮兵在射击

战争引起的涟漪效应

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后条约给莫斯科造成了负面的国际形象。苏联因袭击芬兰而被国际联盟开除。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苏联为被禁运的对象。战争的结果促进了德国和芬兰的进一步靠近。但是最重要的是,战斗中的惨重损失让外界形成了苏联红军战力堪忧的印象,尤其对希特勒而言。

1940年1月上旬,德国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大使,维格特·冯·布吕歇尔向希特勒汇报了对苏联军队行动的评估:“尽管在人力和装备上拥有优势,但红军接连失败,数千人被俘虏,数百辆坦克被摧毁,空军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发生效用,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对布尔什维克的看法,我们从错误的假设出发,当我们在俄罗斯看到一流的军事条件时,实际上,红军有很多缺陷,即使是一个小国也无法解决。所以,俄罗斯并没有对像德国这样的大国构成威胁,东方的后方是安全的,因此可以与八月份在克里姆林宫的绅士们用完全不同的语调与他们交谈。 1939年9月。”

莫斯科也吸取了一些教训。1940年3月,苏联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了国防委员会委员

克利门特·伏罗希洛夫的报告,《与芬兰战争的教训》。在介绍性部分中,元帅既批评了自己,也批评了总参谋部的行动以及列宁格勒军事区的指挥。尤其是军事情报方面,极其缺乏有关敌人的信息。红军几乎没有关于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的信息,实际上是在非常盲目,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冲进了防御工事,造成了极高损失。伏罗希洛夫特别强调了部队的训练不力,从普通士兵到高级指挥官都存在问题。

最终会议得出以下结论:卡累利阿地峡和卡累利阿的红军部队配属的火炮和坦克显然不足以突破坚固的防御线并击败敌人。苏军在冬天开始军事行动,缺乏合适的服装和设备。步兵没有50毫米迫击炮和轻型冲锋枪,而芬兰人则拥有足够的此类武器,比如萨米冲锋枪。

除了“学会在寒冷中战斗”,苏联从冬季战争中还汲取了什么教训?

苏军获得的战斗经验

公平地说,苏联红军在苏芬战争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也派上了用场。在最初的挫折之后,苏军聚集了部队,冲破了芬军的曼纳海姆防线,对芬兰军队进行了反击。苏联在冬季在高寒区发动战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这非常有用:德国人未能突破极地战线,该极地战线部署在类似的气候和地形地区。

苏联狙击手还在一所优秀的狙击学校中接受培训,以便他们反复与芬兰的“同行”在皑皑白雪中对决。

战后,苏联军工部门还吸取了芬兰的萨米冲锋枪的优点,大量制造后来在卫国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波波沙冲锋枪。这也算是惨胜的冬季战争带来的积极成果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