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學會在寒冷中戰鬥”,蘇聯從冬季戰爭中還汲取了什麼教訓?


除了“學會在寒冷中戰鬥”,蘇聯從冬季戰爭中還汲取了什麼教訓?

蘇軍重機槍手

正好在80年前,即1940年3月13日,蘇聯-芬蘭戰爭結束了,超過九萬五千人喪生和失蹤。換來蘇聯滿意的解決了其領土要求。

莫斯科和赫爾辛基於1940年3月12日簽署了和平條約。根據該文件,敵對行動於第二天12點停止。芬蘭正式滿足了戰爭前蘇聯正式提出的所有領土要求。蘇芬邊界現在距列寧格勒的距離不是十八公里,而是一百五十公里了。

莫斯科也實現了其主要目標之一,一旦發生重大戰爭時,它能儘可能地從德國入侵芬蘭的部隊中搶佔北部地區。此外,蘇聯繼承了拉普蘭,Rybachy和Sredny半島的部分地區,以及芬蘭灣東部的島嶼。蘇芬雙方還商定了漢科半島30年的租約。

蘇聯戰後完全控制了拉多加湖的水域。此外,芬蘭還承諾建立自己的鐵路段,用於蘇聯和瑞典之間的貨物過境。但是,這條公路此後從未完工。

除了“學會在寒冷中戰鬥”,蘇聯從冬季戰爭中還汲取了什麼教訓?

蘇軍炮兵在射擊

戰爭引起的漣漪效應

令人印象深刻的戰後條約給莫斯科造成了負面的國際形象。蘇聯因襲擊芬蘭而被國際聯盟開除。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蘇聯為被禁運的對象。戰爭的結果促進了德國和芬蘭的進一步靠近。但是最重要的是,戰鬥中的慘重損失讓外界形成了蘇聯紅軍戰力堪憂的印象,尤其對希特勒而言。

1940年1月上旬,德國駐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大使,維格特·馮·布呂歇爾向希特勒彙報了對蘇聯軍隊行動的評估:“儘管在人力和裝備上擁有優勢,但紅軍接連失敗,數千人被俘虜,數百輛坦克被摧毀,空軍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沒有發生效用,因此,我們應該重新考慮對布爾什維克的看法,我們從錯誤的假設出發,當我們在俄羅斯看到一流的軍事條件時,實際上,紅軍有很多缺陷,即使是一個小國也無法解決。所以,俄羅斯並沒有對像德國這樣的大國構成威脅,東方的後方是安全的,因此可以與八月份在克里姆林宮的紳士們用完全不同的語調與他們交談。 1939年9月。”

莫斯科也吸取了一些教訓。1940年3月,蘇聯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了國防委員會委員

克利門特·伏羅希洛夫的報告,《與芬蘭戰爭的教訓》。在介紹性部分中,元帥既批評了自己,也批評了總參謀部的行動以及列寧格勒軍事區的指揮。尤其是軍事情報方面,極其缺乏有關敵人的信息。紅軍幾乎沒有關於著名的曼納海姆防線的信息,實際上是在非常盲目,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衝進了防禦工事,造成了極高損失。伏羅希洛夫特別強調了部隊的訓練不力,從普通士兵到高級指揮官都存在問題。

最終會議得出以下結論:卡累利阿地峽和卡累利阿的紅軍部隊配屬的火炮和坦克顯然不足以突破堅固的防禦線並擊敗敵人。蘇軍在冬天開始軍事行動,缺乏合適的服裝和設備。步兵沒有50毫米迫擊炮和輕型衝鋒槍,而芬蘭人則擁有足夠的此類武器,比如薩米衝鋒槍。

除了“學會在寒冷中戰鬥”,蘇聯從冬季戰爭中還汲取了什麼教訓?

蘇軍獲得的戰鬥經驗

公平地說,蘇聯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獲得的豐富經驗,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也派上了用場。在最初的挫折之後,蘇軍聚集了部隊,衝破了芬軍的曼納海姆防線,對芬蘭軍隊進行了反擊。蘇聯在冬季在高寒區發動戰爭方面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這非常有用:德國人未能突破極地戰線,該極地戰線部署在類似的氣候和地形地區。

蘇聯狙擊手還在一所優秀的狙擊學校中接受培訓,以便他們反覆與芬蘭的“同行”在皚皚白雪中對決。

戰後,蘇聯軍工部門還吸取了芬蘭的薩米衝鋒槍的優點,大量製造後來在衛國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波波沙衝鋒槍。這也算是慘勝的冬季戰爭帶來的積極成果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