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杨宇霆这个人?

梦想还是有的


杨宇霆聪颖好学,1904年考中清代末科秀才,后被清廷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秀。1911年回国后,在军队当过排长、营长、师参谋长等职。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杨宇霆因能文善武、治军严格,被张作霖重用。

杨宇霆自当上督军署总参议后,善说钻营投机,深得张作霖宠信,甚至把外人私章交给他。杨宇霆也以诸葛自命,骄纵恣睢,成为了东北军政的一个人物。

1922年4月10日,东北张作霖将奉军改名为“镇威军”,自任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总司令部设在军粮城。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东北张作霖开始整顿军纪。积极整顿军纪的除子张学良,还有杨宇霆、郭松龄及保定军校转过来的优秀毕业生等。

由于军制的改革,奉军中逐渐成型了以杨宇霆为首的日本士官派和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两股势力。

张学良由于本人所处的少帅地位,表面上对两派只能不偏不倚,但郭松龄是他亲密的助手,郭松龄的意见常常代表了张学良的意见。张学良本人又是讲武堂出身,以后又任该校监督,随着奉系军队不断发展扩充,讲武堂出身的军官比重也越来越多,所以,实际上张学良是站在郭松龄陆大派一边的。

陆大派人数多,但大多处于中下层,虽然有一定实力,然而影响力较小;士官派人数虽少,但大多数在上层,能够参与决定政策,特别是他们得到张作霖的信任,因而能量很大。

虽然杨宇霆的士官派轻视甚至排斥郭松龄的陆大派,但两派平时还能相安无事。但是一有机会,双方矛盾就显露出来了。

陆军整理处成立后,杨宇霆不甘心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幕撩长,想抓军队实权,所以就千方百计的阻挠张学良、郭松龄力量的发展。

张学良的一些事也常常受到杨宇霆的阻挠。他对张学良说:“纵然是你们张家事,人家不答应也是办不通的。”

张学良和杨宇霆的矛盾由此产生,也为日后张学良杀杨宇霆埋下了伏笔。

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张学良接管帅印。

1928年4月,奉军在关内战事失利。奉军中的张宗昌和褚玉璞声称率十万大军出关整顿,为张作霖报仇。实际上,是企图到辽东一带与日寇勾结,依靠日本人独霸一方。

张学良自然不同意,要解决掉二人,但杨宇霆袒护其二人,留为后用。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张杨之间的矛盾最终暴发于张学良要易帜这件事上。杨宇霆坚决反对易帜,杨宇霆受到日本的重视,企图以杨宇霆取代张学良。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见张学良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张学说涉及外交之事应该慎重考虑。杨宇霆力主马上就办,并拿出已经拟好的文件要张学良签字。张学良以回家吃饭后再签拒绝了。

杨宇霆走后,张学良把时任辽宁警务处长的高纪毅喊了过来,告诉他把杨宇霆“欺我太甚至”,将其解决掉。

高纪毅接到命令后,于当晚邀请杨宇霆喝酒为由,将其骗至帅府老虎厅,将其枪决。


列国记


杨宇霆,原名玉亭,号凌阁,后改邻葛,取以诸葛亮为邻,有自况之意。辽宁法库人,生于1885年8月29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日)。其先祖世居河北滦州戴家岭。清同治年间,其祖父杨正荣携家逃荒,至奉天法库县蛇山沟村定居。杨正荣生有四子,次子曰永昌。永昌生四子,次子即杨宇霆。杨宇霆幼时聪颖好学,先后就读于本村毛麟兆私塾和铁岭县小江屯张秀才书馆。1904年,赴锦州考中清代末科秀才。清廷废科举办学堂后,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1906年,被清廷选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七期学习。



1911年,杨宇霆回国,任长春陆军第三镇炮兵见习队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杨改任东三省讲武堂教官。不久,又入奉天军械厂,历任科长、厂长。1916年4月,张作霖赶走段芝贵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延请各方面人士,调杨宇霆任督军公署参谋长。张作霖“初谋巩定奉局,继则笼吉、黑二省于掌握”,先后平息了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的叛乱,瓦解了奉天军务帮办冯德麟的势力,逼迫吉林督军孟恩远下台,驱逐黑龙江师长许兰洲等,攫取了东三省的霸权。这一切,都是“杨宇霆参预帷幄,而底于成功”的。

杨宇霆在协助张作霖统一东北的同时,利用与北京政府陆军次长徐树铮日本士官同学的关系,代表张作霖参加1917年4月和12月两次督军团会议,借支持“府院之争”段祺瑞一方,图谋向关内发展奉军势力。是年冬,段祺瑞以对西南主战政策失败而辞去国务总理一职,其心腹徐树铮向杨宇霆提出,以陆军部在日本订购的军火作为交换条件,请奉军入关,逼迫代总统冯国璋下台,并恢复段的总理职务。在杨宇霆居间联系下,奉皖双方达成协议。1918年2月,杨宇霆携带徐树铮送给的空白领取军械证件,率奉军五十三旅张景惠部开到秦皇岛,劫走了冯国璋本打算用来武装直系的价值四千万元的军火,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秦皇岛劫械案”。张作霖利用这批军火武装了三个混成旅,迅速壮大了奉军。3月12日,张作霖组织援湘军,自任总司令,以徐树铮为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进驻军粮城,直接威胁冯国璋。23日,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从此,杨宇霆之名“崛起于东北,而渐震乎中原”。



1918年秋,徐树铮与杨宇霆合谋利用奉军之名,招募新兵四旅,在洛阳、信阳两地训练,发展自己的势力,引起了张作霖的不满。张作霖下令免去徐树铮、杨宇霆的职务,杨宇霆不敢回东北,遂依附徐树铮,历任总统府侍从武官、西北边防司令部参谋等闲职。三年后,张作霖以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统辖奉、吉、黑三省及热、察、绥三特别区,思杨宇霆人才可用,重新启用他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赞襄军务及对日交涉事宜。1922年4月,杨宇霆被张作霖任命为镇威军总参谋长,参加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战败后,在杨宇霆的建议下,张作霖决心整军经武,以备再战。杨宇霆将奉天军械厂扩建为东三省兵工厂,并自兼兵工厂督办,大力改善奉军的后勤供应。同时,成立“陆军整理处”,充实东三省讲武堂,培训中下级军官,编练新军。经过一年整训后,奉军共编成二十七个步兵旅,五个骑兵旅,约有三十五万余人,实力大有提高。期间,杨宇霆先后将留日军官姜登选、韩麟春、于珍等人援引过来,逐渐形成日本士官派;而郭松龄凭借与张学良的关系,以北京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为主体,形成陆大派。由于杨宇霆“嫉视”郭松龄的崛起,支持郭的张学良也“事事受杨阻碍”,两派的矛盾自此开始。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即以粤、浙、奉三角同盟为由,组织镇威军,以杨宇霆为总参谋长,率十七万大兵入关,向直系宣战。第二次直奉战争历时约有两月,奉张大获全胜,入关与冯玉祥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杨宇霆的声名也煊赫一时。1925年8月,段祺瑞执政府任命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奉张势力达于苏、皖两省。杨宇霆到南京任职后,以胜利者自居,对直系将领、军务帮办陈调元多有歧视。陈遂与浙江督办孙传芳秘通款曲,共同反奉。10月初,孙传芳举兵进攻松江、上海,陈调元在南京策应,杨宇霆被迫离苏北上。

本来,奉军取得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以郭松龄的战功最大,张作霖原打算派郭松龄督皖,但因杨宇霆的反对而改派姜登选,郭松龄对杨颇为不满。此次杨宇霆督苏不到两月,便丧师失地、铩羽而归,而张作霖仍任他为奉军总参议,更引起了郭松龄等一些奉军将领的愤懑。11月22日,郭松龄在直隶滦州倒戈反奉,要求张作霖即日下野,严惩杨宇霆。杨宇霆先避居大连,后又求助日本关东军禁止郭松龄军队“越过南满铁路线”,为张作霖争得了缓兵的机会。12月24日,郭松龄兵溃被俘,乃致书张学良,词颇哀恻,杨宇霆担心张学良对郭宽释,“纵虎贻患”,便将信焚烧,并急谏张作霖,将郭松龄夫妇就地处死。可见,郭松龄之死,是与杨宇霆密切相关的。


同年12月,杨宇霆受张作霖之命,与吴佩孚的代表蒋方震在大连会晤,就共同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大体上达成了谅解”。1926年1月,直奉联合进攻国民军,并于4月进占北京。6月,经杨宇霆与吴的幕僚多次密商,张作霖与吴佩孚“聚首怀仁堂”,正式结成了“反赤”联盟。12月,为对抗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张作霖出任“安国军”总司令,杨宇霆任安国军总参谋长,并制定了先利用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与北伐军火并,再消灭北伐军统一全国的计划。无奈这一计划在连战连捷、势不可挡的北伐军面前,只是个泡影而已。1927年6月,杨宇霆协助张作霖成立安国军政府,并任元帅府总参议,以与北伐军作最后一搏。1928年1月,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韩麟春以病痿不能治军,由杨宇霆接任,与张学良一起负责京汉线作战。5月30日,鉴于北伐军逼近京、津,张作霖召集张作相、杨宇霆、张学良等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即日下令总退却。6月4日晨,张作霖途经沈阳西北皇姑屯车站南满铁路与京奉铁路交叉口时,被日本关东军埋设的炸弹炸死。张学良得知消息后,将全军委托杨宇霆指挥,自己化装成士兵秘密回到沈阳。7月4日,张学良经东三省议会推举,当选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驻关内的奉军在杨宇霆指挥下也陆续撤回关外。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缩减军事开支,撤销了旅以上的军、师番号,以旅为军队最高单位。杨宇霆脱离军旅,以“兵工厂督办”的身份寓居沈阳,张学良仍不时就商政事。而杨宇霆却怏怏“非少主臣”,对张的诸多措施有异议,甚至肆意阻挠。他表面上称张学良为“少帅”或汉卿,背地里却不止一次地叫他“小六子”(张学良行六),对张学良极不礼貌。起初,张学良对杨的意见颇为尊重,“凡事得宇霆之关白,学良无不许可;凡人得宇霆之品题,学良无不擢用”。但“学良愈恭谨,而宇霆愈跋扈”,东北的一些官员们以为“宇霆之果能操纵学良也”,“故趋赴者愈多”,杨公馆辐辏如市。张学良对杨“心渐厌之”,两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是杨宇霆的心腹。他身兼省长、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中东铁路督办等要职,是东北的实力派人物之一。常荫槐虽精明干练,但也与杨宇霆一样,根本未把张学良放在眼里,甚至对张的命令拒不执行。常擅自在黑龙江省成立山林警备队,由杨宇霆从其兵工厂提供军械,“有替杨宇霆培养势力的企图”。这对急欲统一东北政令的张学良来说,无疑是一大心患。

杨宇霆与张学良的政见分歧突出表现在“东北易帜”上。杨宇霆反对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合作,而主张联合西南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抵抗蒋介石,保持东北“独立自主”的政治局面。1928年8月25日和10月7日,杨宇霆两次背着张学良与白崇禧会见。白崇禧劝杨宇霆推翻张学良取而代之,并愿意提供帮助。蒋介石获悉此事后,立即密告张学良,叫他“先下手为强”。杨宇霆虽没有谋害张学良之心,但坚持反蒋不变。12月29日,东北正式“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杨宇霆为国民政府和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张学良宣誓就职时,杨宇霆当场表示不接受其委任,乃拂袖而去。与此同时,日本竭力挑拨离间张学良与杨宇霆的关系,大川周明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史》,并用红笔将丰臣秀赖被权臣德川家康推翻的一段史实勾画出来,暗示杨即德川家康,张为丰臣秀赖。关东军还设法将一些杨宇霆与日本人密谋联系、要篡夺张氏政权的假情报传到张学良手中,希望张、杨互相争权、火并,日本好从中渔利。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为其父祝寿,杨公馆门前车水马龙,盛况为沈阳向所未有。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亲往道贺,杨宇霆竟以普通礼节相待,与一般宾客无异。席间,杨的一举一动俨然以东北领袖自居,而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也对杨恭维备至。张学良目睹这些情景,更感到杨宇霆是他施政的最大障碍,遂决心除掉杨宇霆。

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一起来见张学良,以管理中东铁路为名,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张学良表示,目前东北刚刚安定,涉及外交的事情应慎重考虑,须从长计议。杨、常则要求立即决定,并拿出已拟好的文件要张学良签字。张学良认为杨、常欺人太甚,忍无可忍,便推托吃过晚饭后再说。当杨、常二人吃过晚餐来到帅府老虎厅坐下时,辽宁警务处长高纪毅等人奉张学良之命将杨、常处死。


历史梦中人儿


杨宇霆自比诸葛,欲佐作霖经营八表(天下),助张作霖掌权北京,却令张学良压抑的喘不过气,导致张学良跑老叔张作相那哭诉。


初出茅庐,身手不凡

祖上是逃荒到关外,杨宇霆1885年出生,1904年中秀才,也是末代秀才,1909年由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选送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3年,杨宇霆任东北军械厂厂长时训练了一支卫队连,时任第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看到训练有素的卫队连,得知是杨宇霆训练出来的,对其大加赞赏,邀请其担任二十七师参谋处长。自此,杨宇霆入张作霖幕府。

第一件事就是改造二十七师,二十七师张作霖的起家资本,大多由绿林人士组成,纪律散漫,战斗力低下。经过杨宇霆的改造,二十七师确实面貌一新。


接着,杨就替张作霖运筹帷幄,平定了汤玉麟叛乱、不安分的冯德麟以及赶走了吉林督军孟恩远等,从而黑、吉两省也归张作霖统管,奠定了“东北王”的宝座。

膨胀被赶出幕府

为了巩固在东三省的势力,杨宇霆献计,让张作霖插手北京政府的事情。因而杨宇霆与徐树铮搭上了关系,两人还成了密友。

只要奉军入关支持段祺瑞,钳制冯国璋,徐树铮答应截留军火给张作霖,1918年2月底,张作霖拿到了1.7万支抢,随后奉军入关,冯国璋被迫让步,同意段祺瑞任国务总理。


图/徐树铮

在办这件事的时候,杨宇霆伙同徐树铮私自编练军队,有4个步兵旅和1和骑兵旅,在河南一带训练,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件事很会被张作霖的绿林老伙伴张景惠获知并告密。张作霖盛怒之下,亲自从沈阳跑到天津,撤了杨宇霆的一切职务。

杨宇霆也不敢回沈阳,就依靠着徐树铮,担任侍从武官等闲职,1920年,直皖大战,皖系溃败,段祺瑞下野,徐树铮被通缉,杨宇霆失去靠山,在北京天津一带混日子。

重新回到张作霖身边

一无所有的杨宇霆,依然不放弃,他时刻在寻找时机,想办法回到张作霖身边。终于在1921年初杨宇霆给奉天省籍的众议院议员李有忱写信,说有要事请转张作霖知晓。勿中计。大致就是他杨宇霆还是一心为张作霖出谋划策。


而自从杨宇霆走后,张作霖对几任参谋长都不满意,还不时感叹,他们不如邻葛(杨宇霆的字)。1922年,直奉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已经到了白日化阶段,战事一触即发,而张作相建议张作霖不要参与关内事,保境安民为上。

这显然不对雄心勃勃的张作霖胃口,张作霖想到了杨宇霆,杨宇霆自认识张作霖开始,就绞尽脑汁分析张作霖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断的投其所好。于是4月份,不计前嫌,杨宇霆被任命为总参议,实际上就是总参谋长。


图/民国时期的山海关

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因为主和派张作相和张景惠消极应战,慢慢吞吞,奉军大败,退出关内,自此,张作霖也意识到绿林班底军队的战斗力低下,靠不住,开始重用新人。

杨宇霆、姜登选、包括郭松龄等新派人士得以施展的机会。按照杨宇霆的建议,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来的一大批人得到重用,渐渐的杨宇霆自称一派,也称为“洋派”。

要想一洗前耻,除了增强军队战斗力,还要搞好外部各势力的关系,才能增加成功率。在杨宇霆的建议下,联合段祺瑞和孙中山成立“反直三角联盟”,最大限度孤立直系。此时,杨宇霆展示出了纵横捭阖的手腕。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奉系大获全胜,11月10日,杨宇霆陪张作霖以胜利者的姿态入关,夺取了北京政府一半的控制权。

督军江苏、狼狈而逃

人往往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最能考验出格局,优缺点都会被暴露无遗。战争胜利后,论功行赏,杨宇霆请任江苏督军,张作霖同意了。其实这不符合当初杨宇霆要佐张作霖经营天下的目标。

杨宇霆也是没得办法,在奉天不受待见,周围的同僚没人喜欢他。主和派的老人张作相等与新派的郭松龄等都不喜欢他鼓动张作霖穷兵黩武,管钱的王永江更是讨厌他,没事就把刚攒的钱花光了,甚至自己举荐的姜登选等自己人,也和他唱反调。


为什么杨宇霆会混不下去呢?从督军江苏就能很好的得出原因。

1925年9月,杨宇霆在100多人的护卫下,到南京走马上任,刚到浦口下火车就对前来迎接的绅士名流大发指责,军政一塌糊涂,当时绅士冯梦华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便说:“我们是来欢迎督军的呀!其他也不关我们的事。”

到公署门口,杨宇霆的座驾径直开入,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等高级将领要在门口下车。到任后,杨宇霆对不是奉系的将领重新作了人事调配,对前来谢委的资历比他深得师长,颐指气使,居高临下,模仿张作霖的架势。


图/孙传芳

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江苏人士的不满,骂杨宇霆什么东西,也形成了以陈调元等的反奉督苏,反杨宇霆督苏的势力。

杨宇霆的到来令直系浙江的孙传芳感到不安,所以孙传芳极力笼络这些反奉势力,仅仅一个多月后,10月10日,孙传芳就做出了进攻江苏的势态,而且是五省联军。

原来驻守浦口有3个步兵团,郭松龄不满杨宇霆,把这3个团也调走了。杨宇霆手里可用的兵寥寥无几,所以干脆不战而退。


孙传芳不依不饶,胜券在握,10月18日,杨宇霆召开军事会议,表示他随时可以走人。已经与孙传芳勾结的陈调元讥讽道,今日就是来给杜督军送行的。

杨宇霆说:“好,让我洗个澡,马上就走。”结果,洗了两小时还不见人出来,陈调元派人查看,发现已经跑了,立刻通知各路人马拦截。通知晚了一点点,拦下了杨宇霆的专车,却没来得及拦前面的压道车,杨宇霆其实坐在压道车里。其他随杨宇霆督苏的奉军将领被扣留关押了一年才放回。

22日,杨宇霆跑到奉天汇报了江苏安徽的情况,张作霖不仅没有责罚他,还让他继续担任总参议。


又重获信任

杨宇霆不顾王永江等人的反对,撮合张作霖与对手吴佩孚言和,共同对付国民军,奉军因而获得热河、察哈尔及京津地区的控制权,杨宇霆又重新获得了张作霖的信任。

一直到张作霖去世,杨宇霆都深受宠信,期间张作霖已经答应杨度出任顾维钧内阁的教育总长,只因为杨度没有去正式拜访杨宇霆,有人跟杨度说:“你教育总长的位置是做不成了?”杨度还不信,认为老帅已经答应了。

果不其然,杨宇霆在张作霖面前说,杨度是洪宪(袁世凯)旧人,用了担心招来非议。张作霖就没有兑现对杨度的承诺,可见张作霖是非常宠信杨宇霆。


图/杨宇霆与张学良

少帅忍无可忍

举一个例子,杨宇霆在给老父亲祝寿时,大张旗鼓的操办,各路要人云集,包括南方的一些将领,高朋满座。

寿宴当日,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出席,当门口通报“总司令到!”起身的人寥寥无几,貌似见到闯进来了什么外人。不一会杨宇霆来了,门口大喊“杨督办到!”结果,所有人刷刷起立,只有张学良托着下巴坐着。

当时杨宇霆没有任何职务,竟然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气焰非常高。张学良回来很老叔张作相哭诉,张作相很干脆,主张“杀!”。


杨宇霆恃才傲物的特点,也不是没有人提醒他,任江苏督军前,姜登选提议他不要去,江南局面复杂,杨手腕不够灵活,不适合。朋友也提醒他父亲的寿宴要低调,老帅才去世。

杨平时跟张学良沟通总是有一种倚老卖老的感觉,张学良也多次跟人提及,实在无法忍受。

写在最后

杨宇霆确实为张作霖带来了很大帮助,奠定“东北王”的位置,又把张推向国家元首的位置。


但是,杨的自身格局修养不够,所以决定了他难以走的很远,盛气凌人而不自知,可能他的一些建议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他的态度语气让人无法忍受。

杨宇霆也算近代风云人物,但是里习得君子之大道还很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