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根鐵釘,上貼山壁,下臨幽谷,堪稱真實版“空中樓閣”

千仞萬壑劈天開,兩股戰戰止步來。太白歎絕意未盡,手可摘星壯胸懷。

——再題《恆山懸空寺》

懸空寺,在恆山蒼松翠柏之間散佈著亭臺樓閣,最著名的當屬於名聲最隆盛的懸空寺。作為古代建築的獨特存在,是今天的人們歎為觀止的。據說,當北魏定都與平城(今天的大同),有個著名的天師寇謙之,在仙逝之前,留下遺願,要後輩弟子,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終於在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落成。如今算來,也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出現有三奇:

沒有一根鐵釘,上貼山壁,下臨幽谷,堪稱真實版“空中樓閣”

首先,是選址之險峻,背倚翠屏峰,遠遠望去,猶如貼在山壁上一般。山勢陡峭,下面是幽深的河谷,選擇在陡峭的山岩上開鑿洞穴插懸樑為基,建成寺廟,在古代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時期,殊為不易。殿樓分佈錯落有致,期間以樓梯曲折迴環,洞窟和樓閣相連,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著殿,殿連著樓,的獨特風格,在這裡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格局又融合了中國園林的建築藝術。向來“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俗語流傳甚廣,登臨此樓,如履薄冰,怎不兩股戰戰-如臨深淵?

沒有一根鐵釘,上貼山壁,下臨幽谷,堪稱真實版“空中樓閣”

其次,三教合一之奇。登臨南樓,高達三層,長約八米,寬約四米,有供奉著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純陽宮,最高處則是雷音殿,在佛教當中,認為佛祖弘法時,聲音如雷鳴般響亮,故得名。整個建築中最大的是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人官,下面左右祀奉的是天蓬元帥和龜蛇二將。最能體現和諧的在北樓,三教殿中,中間落座的是釋迦摩尼,左邊是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則是道家鼻祖老子。整體體現了中國文化和諧、融合,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沒有一根鐵釘,上貼山壁,下臨幽谷,堪稱真實版“空中樓閣”

再次,命名奇。它是一個集中了佛家、道家、儒家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原來以“玄空閣”,而“玄”來自於中國的道教教理,而“空”則來源於佛家的教義,同理,再看這個“懸”字同音與“玄”,因此,懸空寺由此得名。在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浪漫主義詩人忍不住心中狂喜遂題字“壯觀”於巖壁之上,以抒發胸臆!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讚歎它為“天下巨觀”!無出其右者也!

沒有一根鐵釘,上貼山壁,下臨幽谷,堪稱真實版“空中樓閣”

懸空寺,可以說它完美結合了力學、美學、宗教文化融為一體,是和比薩斜塔一樣,是入選於2010年《時代週刊》的“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築”。可謂真正的現實版“空中樓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