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code>“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ode>

这首《悯农》在中国可谓是世人皆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懵懂幼儿均知道,这是在怜悯农民种地辛苦,劝人节约粮食。可身为教授的蒙曼,却曲解了此诗中“锄禾”的意思,因而被网友们逮住群嘲。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看来都是城里的孩子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五季第二场,选手姜怡伶同学遇到一道题。这道题是看图猜诗题:图片大体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一幅画卷,让选手选择这幅图描绘了哪首诗里的场景。答案是“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禾”,选项相对冷门。这位选手却选择了国民度比较高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被告知错误时,选手尴尬中还不免好奇错误原因。

身为嘉宾的蒙曼在解读此题时,或许是本着帮选手下台阶的心思,点评了一句“这一看就是城里的孩子”,表示选手是因为没有农事经验才误解了这些古诗。在得到选手的肯定回答后,蒙曼便开始解读古诗,为选手和大众答疑解惑。

可她对锄禾日当午的解读却引起广泛热议。蒙曼道,这是农民种庄稼的过程。可实际上,真正有农事经验的人都知道,若在烈日炎炎的情况下种庄稼,庄稼将很难存活。锄禾的真正意思应该是指给庄稼除杂草。

蒙曼的此番解释不仅漏了怯,体现了她也是“城里的孩子”,没有农事经验,也让她陷入一种质疑中——即使没种过庄稼,身为一个富有才学的教授,也该能从书本上得知这首诗的真正意思吧?莫非蒙曼名不副实?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蒙曼是否名不副实

实则不然,纵观其成长和求学路可知,蒙曼的才学是历经时间检验和公众验证的,其著作也颇丰。她的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读博后,又回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教书育人,从讲师一直做到教授。

其学术之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没有半点掺假。

在学术上,蒙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隋唐五代史和中国古代女性史,出版的书籍有《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其授课实力亦经得起考证,蒙曼相信浅出和深入没有什么矛盾,一直试图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又富有内容,学生也能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轻松获取知识。正是因着有真才实学,蒙曼曾屡获中央民族大学的各种教学类奖项,孟宪实在《百家讲坛》讲课时,才会向剧组推荐蒙曼。

蒙曼的讲课风格和内容十分贴合《百家讲坛》的选题方向,在这个面向大众的舞台上,蒙曼完成了从一个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的华丽转身。

此后,她便成了大众眼中那位侃侃而谈的历史学者,打开电视机,总能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中,听到身为评委的她潇洒幽默又干货满满的讲解。

蒙曼对自己的走红等闲视之,也不会刻意去维护名气。她说,在电视上讲课,和她在学校里讲的根本就没有区别。

她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所有的讲师或者评委身份都源于她是一个老师。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铅笔上为何装橡皮?

可是现在人们都说,蒙曼这个老师错了,她甚至犯了所谓最低级的错误——她连《悯农》都解释错了,把随便一个小学老师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的内容讲错了。她误导了大众,她该被批判,该被群嘲!

她该被群嘲吗?试问上次你背《悯农》的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不上网的话,你能不假思索地讲出其诗人的名号为何?又或者说,敢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是什么?这同样是小学老师教的内容。相信少有人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得没有一点疏漏。可能有人会尴尬地道,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他不是不会,只是忘了。

可对于一直潜心研究隋唐五代史和中国古代女性史的蒙曼来说,她上次记忆《悯农》的内容,又该是在几年之前呢?须知人的记忆总是新的覆盖旧的,因而才需要温故而知新。蒙曼也只是不小心忘记一个知识点,这不该成为她被群嘲名不副实的把柄。

笔者认为,蒙曼误读《悯农》这件事中,她做错的是不该将自己不太清楚的知识随口讲给大众,进而误解大众,这是她不严谨的地方。但人谁无过?正因为人都会犯错,铅笔工厂才会给铅笔装上橡皮。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这件事过后,蒙曼将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术。这种不该有的错误也极少会再发生了。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老师有错,学生该当何为

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每年都有两次,在面试中,有个结构化问答——如果你是老师,在课堂上讲错了一个知识点,学生当场向你提出了质疑,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在课堂上表扬这个学生做得对,而后若能及时纠正这个错误,便不会拖到下堂课。若这个知识点仍存疑,我会先跟学生们讲明此处存疑,而后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在最近的一堂课上改正错误,更新学生的认知。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在国家级考试中,便是因为这种事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教师们也基本等闲视之,并不以之为耻。现在蒙曼遇到了身为老师很自然会遇到的情况,纵然公众反应比较大,估计她也会以着一个老师该有的行为妥善处理它。

大众便是课堂上遇到老师讲错课情况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会

举手表示老师哪里有错,应该是什么,比较委婉地更正。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在网上肆无忌惮地攻击蒙曼不配为师,名不副实,连小学老师都不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纵使手握键盘,也姑且少些戾气吧。

从幕后学者到台前讲师,一句诗的错误解读,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总之,纵然蒙曼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公众平台上不小心犯了一个老师很可能会犯的错误,误读《悯农》,我们也不该群起攻之,

对于这个一直把自己当做老师的学者,我们不妨多些尊重,多些耐心。只要我们对台前的讲师多些耐心,相信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幕后学者会鼓起勇气走到大众面前来,将他们的知识成果共享给大家,进而造福大众。

往期精选:

中国最好考的985大学,建在小县城录取分还低,但实力牌子很强

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31岁壮年之际选择自缢,只留下三封遗书

印度小伙夺得奥运金牌,打破印度88年0金牌的记录,被奖20亿卢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