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一點,對他人的理解就容易達成

學會這一點,對他人的理解就容易達成


前幾天我肩頸不太舒服,就去美容店按摩。按摩師是一位與我年齡相仿的女性,我們一邊按摩一邊拉家常。

她告訴我,自己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我回應說:真好啊,兒女雙全,有福氣。

她卻說:租房的房東老太太曾對她說,孩子生那麼多幹什麼?生一個就好了,把一個培養成材就行了。

接著她繼續道:她哪裡知道,我們是農村的,在農村大家都是要生兩個孩子的,尤其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之後,最好要生一個男孩,不然壓力會很大的。

雖然我寫了很多反對重男輕女的文章,也一直倡導男女平等,但對她的話還是挺理解的,就回應:是啊,相比於城裡的女性,農村的女性在生孩子方面的自主權沒有那麼大,不是你想生幾個就生幾個的,你要考慮的比較多,外界的議論,家族的期待,公婆的期待啊,顧慮比較多,生男孩的壓力也比較大。

她好像一下子被我說中心事一樣,感嘆道:對啊,還是你理解啊,可是很多城市裡的人不能理解!

我曾看過紀錄片《人間世》,裡面記錄了很多冒死生孩子的女性。仁濟醫院的婦產科主任醫師林建華說:

女人為了生孩子有很多原因,為了家庭的完整,或者對丈夫的愛,或者迫於其他的壓力,婚姻中的壓力……

我知道,作為中國女性,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女性這種生育不自由有時是非常隱蔽的,她們承受著外界的輿論和評價壓力。

我之所以可以理解按摩師,只是做到了這一點:不像她的房東那樣,用自己的框架套在對方身上。


學會這一點,對他人的理解就容易達成


我今天文章的重點不想談中國女性是否有生育自由,而是談一談怎麼做到真正地理解他人。

想要理解他人,我們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以己度人”,即拿自己的心思來衡量或揣度別人,或者拿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去衡量別人。

我做婚戀諮詢這麼多年,發現親密關係中的很多衝突都來源於彼此的不理解,而不理解的關鍵點正在於大家在“以己度人”。

比如,丈夫要求妻子要把家裡的家務做得特別好,地板打掃得乾乾淨淨,飯菜做得可口,花很多的時間在家庭裡。看到妻子下班後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或者看書聽課,就覺得對方懶惰,不做家務。

可是妻子在單位裡是個主任,作為獨生女,從小家務也做得少,人家擅長的是學習和工作,而不是做家務。再說,對方和你一樣辛苦上了一天的班,工資也不比你少,回到家還要被你要求家務活要做得那麼好,是不是心裡不平衡?

很多人會說,這位丈夫之所以會這麼要求,是大男子主義,還活在清朝呢。妻子如果也這麼想,就會很生氣,覺得老公大男主義,不平等的男權思想作祟。

其實,往原生家庭探究,你會發現,跟平不平等關係沒有那麼大,只是因為這位丈夫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就是如此,“男主內,女主外”,他的母親很勤勞,很會操持家務,把家裡打掃得很整潔,從小到大,他的母親把他和他爸爸照顧得很好。他習慣了家裡是整整潔潔的樣子,會覺得老婆要像自己的媽媽那樣勤於做家務就是好的,老婆像自己媽媽那樣做家務,就是照顧自己,愛自己的表現。

他在用自己的框架和標準套在妻子身上,沒有看到她的妻子和她的母親是不同的人,時代不同,觀念不同,兩個人的現實情況也不同。妻子愛家,愛自己的表現除了做家務還有很多。


學會這一點,對他人的理解就容易達成


再比如,還有一位妻子看到丈夫不會通家裡堵塞的馬桶,不會換壞掉的燈,不會做孩子的手工作業,修孩子的玩具,就覺得對方的生活能力差,動手技能差,甚至不像個男人。

因為她爸爸在這方面很能幹,家裡的東西壞了樣樣都能修,小時候還給孩子們做玩具。

這位妻子同樣陷入了“以己度人”的陷阱,用自己的框架和標準去衡量對方。認為能幹的男人就應該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執著於用自己父親的標準衡量伴侶,符合這個標準就是對的,好的,不符合這個標準就是錯的,不好的。

還有很多夫妻或者情侶吵架是這樣的:男人發了一條消息給女人,女人不回,或者打了一個電話給女人,女人不接。男人認為對方在生氣,要給對方一點空間和時間,等對方氣消了自然會聯繫自己的。女人則認為,你怎麼只發一個消息給我,只打一個電話給我啊,你如果愛我,在乎我,就應該多發幾條消息,多打幾個電話給我。

這是非常典型的雙方都陷入了“以己度人”的思維中。

因為對於大多數男性而言,他們自己生氣的時候,是需要一個空間和時間“”讓我靜靜”,他們不希望對方一直找自己,打擾自己。所以,他們也以為女人也是這樣。

可是大多數女人是生氣了,希望有人來哄自己,來和自己溝通交流,以表明對方是在意自己,關心自己。於是,當吵架之後,對方不找自己,她會期待落空,更加生氣。(注意,我說的是兩性總體的差異,個體每個人都會不同。)

學會這一點,對他人的理解就容易達成

如果我們在關係中,總是“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來衡量或揣度別人,或者拿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去衡量別人,會很容易造成因不理解帶來的人際衝突。

理解,關乎所有關係的質量,在親密關係中,尤其如此,沒有理解作為基礎的愛、情感和關係,無疑是膚淺的、蒼白的,一旦面臨一些外在挑戰,很容易不堪一擊。

那如何做到理解他人呢?

需要少一點“以己度人”,多一點“換位思考”。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和心思去衡量或者揣測對方。你認為好的,對的,對方也許並不這麼認為;你認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對方那裡可能很難;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別人那裡可能是從來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在親密關係中,當對方的一些言語和行為你不能理解時,不妨試著去溝通,問問對方是怎麼想的。

把自己放在對方的立場、角度以及對方的背景中,去看看對方為什麼會那樣想,那樣做,你也許還是無法認同對方,但是你一定可以更理解對方一些。

當你站在一個人的立場、角度以及背景,你會看到這個人過去走過的路,經歷的事,接受了怎樣的教育,會有怎樣的情感體會,理解往往就容易達成。

當你理解一個人的時候,你就看見了這個人,你們的心也許就會近一點,關係好一些,也許你自己也因為理解了對方,內心獲得了一定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