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1.

临近期末,中年父亲、母亲辅导作业的文章又开始在朋友圈中刷屏,引得各路家长纷纷点赞,评论,吐槽,又哭又笑,抱团取暖,心有戚戚然的感情油然而生,这种“革命”的友谊跨越了阶层、跨越了地域,跨越了性别,甚至还会跨越了你的上级和下级——与其说这是中年父母们的集体吐槽,不如说是各路父母的大联欢,宣泄情绪的集中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刷屏,化解因为辅导作业产生的负面情绪,舒缓焦虑,释放压力。

有叫孩子大哥,已然放弃治疗的灰衣老父亲: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有打着吊瓶,还在坚守一线的老母亲: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还有用心梗、支架换来了大彻大悟,恐怕下一步就要皈依佛门了: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更有甚者,上海妈妈辅导女儿作业被气疯,外婆拿出23年前考卷无情嘲笑:你也有今天,真是天到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辅导作业已经成为当代父母的心中的一段伤痛,每天都下定决心,对孩子温柔一些,耐心一些,别吼他,别揍他,可是一看他的态度,一看他的作业,曾经暗自痛下的决心,许下的诺言都随着风而去。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2.

其实,能够坐下来来用心辅导孩子作业的父母,大多都是读过几年书,是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好歹也是受过教育,算是斯文人,怎么就这样了呢?孩子们究竟做了什么,逼迫着中年老父、母亲们血压飙升,心脏狂跳,全然不顾斯文,没有了形象。

是因为孩子“不符合逻辑”的推理?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是因为孩子“不够专注”的注意力?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还是因为孩子答非所问或者反复的错误?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3.

其实自嘲也好,娱乐也罢,但在真实的,具体的家庭环境中,辅导作业更多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一边是情绪激动,心机梗塞的父母;一边是不知所措,面露茫然的孩子,每天这场拉锯战都在家庭上演,以至于一到写作业的时间,家庭上方的空气凝重,父母的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而孩子呢,则行动迟缓拖沓,千方百计拖延进入写作业的环节。

很多人在“辅导作业”的视频或文章中,体会到中年父母们的无奈;看到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感受到同龄父母身处冲突中的情感共鸣。那么除此之外呢?

辅导作业中,家庭矛盾的另一方的孩子,他们的声音呢——他们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还小,还没有登上主流世界的舞台,还有没发声的渠道,而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说,他们甚至还不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

在我看来,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其实是在异常努力地试图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所谓“写作业”的各种规则;理解文字、数字对应的符号意思——而父母们或许不是出于主观的恶意,但却用在成年人认知方面的优势全面碾压着孩子们自尊心,或用常识来“耻笑”孩子的回答,或声色俱厉的斥责孩子的“错误”,轻则摔笔,拍桌子,重则甚至要上手,抄着擀面杖,笤帚的随时准备进攻。

辅导作业的双方——父母和孩子,在情绪的裹挟之下,作业本身成为其次的内容,冲突对抗反而成为了主角,最后,谁是赢家呢?

4.

回到写作业过程本身,真正激怒家长的原因大多有这样几种:孩子拖延疲沓,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长时间的专注、反复“错误”。

这看起来似乎是孩子写不好作业的原因,但事实上,这些都是结果,有父母在孩子作业过程中抓狂,然后说:他根本不是不会,不是写不好,而是不认真,不专心!

乍一看,不认真,不专心,是孩子写不好作业的原因,但事实上,这是一个结果,是以往孩子受到的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集中体现,并在做作业的时候将这些问题反映出来了。父母的责任是需要分析“不认真,不专心”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寻找出来,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专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因为孩子专注力发展,因为年龄的限制,尚未到达学校或者家长所要求的达到的水平。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这是一篇网络流传很广的一份作业,这份作业中,看到了孩子的走神,看到了孩子的天马行空,看见了孩子一颗自由放飞的心灵,还看到了什么呢?

在这份作业中,还可以看见孩子的努力——前17个9的书写是非常认真的,当写到第5个9的时候质量出现了波动,但是后面的书写,孩子又继续开始努力,恢复了正常水平。在写到第18个9的时候有擦拭的痕迹,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9已经有了“自暴自弃”的痕迹。至此之后,才开始一路放飞,走向了自由奔放的彼岸。

如果单纯的评价孩子的不专心,我认为是不公平的。这份作业里面包含着孩子的努力,也能看到他的自我要求,也许因为孩子年龄小,专注力维持的时间有限,但是作业任务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数量,在专注力消耗殆尽之后,他开始了“消极怠工”;也许当时发生了影响孩子学习的某个事情,引起了注意力的波动——这需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一味的评判孩子不认真,不专心,就会导致曾经认真,专注的部分被否定,这对孩子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都是一种打击。

孩子的不专心,有可能是因为学习内容的难度与自己水平不相符。这就好比,一款新游戏一上来开启的就是死亡模式,自然会有很多玩家退避三舍。成人与孩子的区别在于,成人能够选择不玩游戏,但是孩子无法选择不做作业。如果学习难度大,内容多,孩子自然而然会出现畏难的情绪,学习的专注力会下降。父母如果平时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沟通顺畅,会很快识别出这种情绪,帮助孩子分析学习的难点,重点,并且寻求解决的办法,情况就会有所改善。但是如果父母平时不善于观察孩子,与孩子沟通不顺畅,属于权威式的父母,孩子会更加畏惧将自己在学业中的困难向父母表达,再加上有些孩子因为年龄小,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不知道,同时承受来自于父母的压力和误解,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父母不知道孩子真正的困难在哪,孩子不敢或者不知道自己的困难,最终集中反应在写作业不够专注,不能认真。因为对孩子来说——这既是一个痛苦的任务,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

还有很多情况是,孩子在不断的犯“错误”。这种“错误”在成人看来是显然易见的,违反“常识”的。但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理解规则的一个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父母应予以理解和接纳。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因为视角不同,孩子没有选择成人选中的标准答案

有时候,我们的学校也好,考试也罢,非常喜欢一个标准化的答案,标准化存在有利的一面,但也会遏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当孩子,尤其是对低龄孩子来说,还不适应、不熟悉学习、考试的规则,家长任何一个消极、否定的信号,传递到孩子那里,都是对孩子认知新事物的一个“打击”。这种打击积累多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笨,自己学不好,对孩子自信,自我认知的建立都是非常消极的影响。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这个“答案”是很有创意的,没有依照固定的思路去思考,本身就是创新思维方式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孩子从规则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就蕴藏在孩子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回答之中。在学校,因为学业,升级考试需要标准化的答案,但是在家中做作业,在给予孩子“正确”答案之前,父母们不妨听听孩子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每一个看似的“错误”背后都蕴藏着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许不是那么的标准化,也许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是所谓的“胡说八道”,但是都暗藏着孩子内心思想的小火花。儿童科普动画片《科学小子席德》中的主人公席德,在每一集最后都会说:“记得,要问很多的问题哦”,就是对孩子好奇心,创新的思维方式的提倡和保护。

辅导作业到崩溃:是这届孩子太“差劲”,还是我们没能理解孩子?

6.

辅导作业一头是父母,另一头是孩子,中间是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成长。当然,脱离当前的学制和教育背景,谈论不去辅导作业,说分数不重要是不现实的。不过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多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孩子的认知规律,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许会更加恰当一些。事实上,如果我们了解孩子越多,就越会发现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踪迹可寻,越能够分析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越有助于父母越能够用稳定的情绪对待他们,去解决问题本身。

家庭教育蕴含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辅导作业的过程,既是父母引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孩子观察父母行为,父母处理问题的过程——父母的情绪,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当然作为父母,确实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诸多压力,也需要接纳自身的情绪,只是如果辅导作业已然进入一种非良性的模式的时候,不妨回头审视一下情绪和行为,及时的调整。辅导作业是为了什么呢,终究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成长和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而做作业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这里是父母部落的sunny,与你探讨教育的有关话题,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可以给我留言,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