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博白:因地制宜,挖築小魚窩,引長流山泉水養殖草魚,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博白縣那林鎮,溪水邊、山溝中、田間地頭,到處可見一個個小魚塘。這是當地群眾利用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打造“小窩養大魚”的生態循環流水養殖方式。

近日,那林鎮那林村貧困戶馮家華正拄著柺杖,拿著青草喂他家養殖的那林大草魚。馮家華因肢體殘疾致貧,妻子聾啞,兒女還沒有勞動能力,多年來靠養殖那林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家裡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現在,馮家華每天和妻兒一起趕工,挖掘新的魚窩,加大養殖規模。

“賣一條魚,若是八斤重的話,就有200多元收入,一年賣100多條,就有幾萬元了。”馮家華說。

在市場上,那林魚的售價每公斤60元左右。利用山溝魚窩進行流水規模養魚,已成為許多貧困戶增收的主要途徑。

目前,博白縣有那林鎮、江寧鎮等7個鎮村民因地制宜,大力挖築小魚窩,引長流山泉水養殖草魚,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養殖面積約166.67公頃,全年產量約250萬公斤,年產值達1.5億元。

廣西博白:因地制宜,挖築小魚窩,引長流山泉水養殖草魚,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廣西日報 唐 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