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最近心情不好,急需一場刺激淚腺的電影,於是又看了一遍《入殮師》,畫面中每一次音樂響起,我都情不自禁的哭了起來,一邊哭著一邊嘴裡罵著導演和久石讓!(拍的怎麼這麼好)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我猜能點進來的都是看過的,但我還是擔心有些人可能已經忘了,所以我再簡單的把內容給你介紹一遍(絕對的日系溫暖):剛剛買了昂貴的大提琴的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飾),僅僅演奏了四個月,樂團便解散了。於是失業的大悟帶著賢惠的妻子美香(廣末涼子 飾)搬到老屋,過著清貧的日子。隨後找到一家名叫"NK代理公司"打高薪短時工,這家公司其實做的是入殮工作,社長佐佐木生榮(山崎努 飾)的引導下,小林最終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愛上了這份工作,同時也得到了親友的支持.

催淚電影《入殮師》,08年出品的,豆瓣評分8.8分.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為什麼要推薦這部電影?"催淚"二字足以說明,正趕上心情不好,痛痛快快的哭一場,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心裡特別,注意是特別的痛快!

題材普通,表現高級

這部片子的題材,理性的講,其實很膚淺:用一個日本特殊的隱匿行業,重新探討了下死亡的意義.探討死亡的電影有很多,比如張藝謀的《活著》以一個白描的方式去探討,再比如美國的《人鬼情未了》從愛情方面去探討,這些都從側面讓人明白"向死而生"的意義.

可《入殮師》處理的卻很高級,它通過生者面對離世之人的情緒,引導人們去愉快的接受死亡,享受生命.簡單的情節,配上舒緩的音樂,減緩了死亡本身帶來的沉重感,深度拍攝入殮師工作的每一個詳細步驟,讓這部片子充滿了人文主義關懷.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那麼讓我感動的都有哪些方面呢?

  • 沒有幾個人直面過死亡,即使自己最親的人,當你摸著冰冷的屍體,首先是恐懼,其次是難以相信.一般作為親屬也只是簡單的挑選亡者生前的衣物放在棺材裡,幫助整理儀容都交給殯儀館了.我一個朋友曾經說過,當年她外婆去世的時候,看到外婆冰冷的屍體嚇得腿都軟了,她想要幫外婆去穿衣服,但是手根本不受控制,大腦一片空白,而且身邊的人也不讓親屬動手,一方面情緒極難剋制,另一方面還有很多迷信的講究,比如眼淚掉進棺木裡,以後不會夢見死去的人等等.這部片中,小林第一次接觸屍體以後特別恐懼,不知所措,瘋狂的撫摸著妻子的身體,去感受活著是什麼感覺.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 全片所有出現的死亡的人都是微笑著的,包括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裡,你總能感覺的到生命的氣息,比如綠色的仙人掌,植物,包括小林搬家以後的河水,還有影片當中飛翔的海鷗,大鵝,還有多次特寫的大山,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無形中沒有壓迫感和死亡帶來的陰冷氣氛.看著片名你會以後是恐怖片,可是看完以後,真的沒有一絲恐懼,反而一團和氣,比如片中有一幕一家人對著死去的男人,都親了一口,把口紅印作為活著的人的禮物.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綠色的畫面很多,代表了生命

  • 久石讓的音樂每每響起,都會讓人淚流滿面,對比刺激神經的安魂曲,久石讓所做的舒緩的大提琴和鋼琴曲,後者的情感滲透力雖然是緩慢的沒有前者那麼直接,但也最難剋制,它會勾起回憶,回憶之時內心會逐漸產生不捨,二者逐漸交織,積蓄,就會迸發,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的宣洩!但是宣洩之後人就會平靜,就像片中小林在河邊那段大提琴的演奏,特別具有感染力,周圍的一切綠色代表著他享受著生,空曠的四周代表著他對於死亡的直面面對,內心也不再有壓迫.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思考的深一點:

  • 1.石頭的含義

古人講: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影片當中的石頭就是最好的見證,尤其小林最後講了一個故事"傳說在人類還不懂文字時的很久以前,人們尋找符合自己心意的石頭送給對方,收到石頭的人根據石頭的觸感和重量,瞭解對方的心意。比如,滑溜溜的石頭表示心情平穩。凹凸不平的表示擔心對方"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一段故事,讓這個石頭的意義瞬間昇華,讓我想起了動漫《你的名字》裡也有類似於寄情於午的結繩,三葉婆婆說:“連接繩線的是結,抄連接人與人的是結,時間的流動也是結,全都是神的力量,我們做的結繩,也是神的作品,正是時間流動的體現,聚在一起,成型,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斷裂,再次連接,這就是結,這就是時間。”

很佩服日本的劇情片,經常如此,把一件東西賦予了意義,用東西的特性去側面詮釋複雜的情感問題,細膩之處,就讓影片的主題得到了昇華.

  • 2.工匠精神

影片當中經營浴池的那位婆婆,一直用炭火燒井水,即使兒子反對也要辦.

這是一種工匠精神,需要我們學習.日本社會很盛行工匠精神,15年任正非就轉載過一篇名為《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的文章給內部員工,要求企業員工以此為標杆,這樣企業才能強盛.

那什麼是工匠精神? "踏踏實實,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

去過日本旅行的朋友就會發現,日本有很多的手工作坊都是幹了好幾輩.據日本NHK紀錄片《日本企業長盛不衰的奧秘》裡揭露了一組驚人的數字:日本創業100年以上的企業多達50000家,創業兩百年以上的企業總數多達3000家。

在我們職場中,日本的工匠精神真的值得人學習,只有不斷地積累,在一個領域深耕,不浮躁,就會擁有專業度,有了專業度就會有話語權.

  • 3.關於生命的生與死

想這個問題:"如果有親人離世,你會怎麼對小孩描述死亡?"

答案在很多的電影裡都體現出來了:爸爸(媽媽)去外地工作了,暫時不能回來!小孩子對死亡的概念永遠是模糊的,這個和我們東方的儒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在中國對於死亡教育和性教育都是諱莫若深,認為性是骯髒的、死是不吉利的,這也導致一個現象:少年時期,對於死亡,是模糊的,成年之後沒有接觸死亡是恐懼的,而老年人見慣了生死也就淡若清風.而在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方面,西方尤為看重.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可見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注重當下的感性生活,但骨子裡對死亡卻充滿了恐懼!而西方哲學裡總愛研究的哲學問題就是: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去?不僅注重當下的幸福也一直思考死後靈魂的歸宿,這大概是影片當中,小林的妻子和朋友聽說小林在做入殮師的工作時,都認為他很髒的原因吧!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所以我很喜歡影片引導人們直面死亡的態度,用影片的一句臺詞作為結尾:"

死亡!就是一扇門,它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個階段,其實就是門,我呢作為守門人,送很多人穿過那扇門,對他們說聲,後會有期!"

《入殮師》:讓冰冷的生命,永遠保持美麗!

我是鍾躍民,愛電影的人,一定要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