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纪事 | 愿时光温柔以待

2019年11月26日,昭阳区旧圃镇三棵树社区阳光明媚,一片祥和,群众正抓住晴好天气收割稻谷。我到老刘家时,老刘戴着一顶草帽,一个人在新房子里打谷子。伴随着电动打谷机“唰唰”的响声,一粒粒金黄的稻谷从稻穗上脱落下来,堆成了一个个谷堆,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65岁的老刘身体还算硬实,儿子去鲁甸县打工后,家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耕种。2017年,我接手挂钩帮扶他家时,他家已经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修建了180平方米的两层砖房,“两不愁三保障”中住的保障就有了,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发展经济的问题。针对水果豌豆已经发展成为三棵树社区的重点产业,我积极鼓励老刘种水果豌豆。我和他算了笔细账,三棵树社区的浇灌用水方便,成熟时逐步采收,3亩田一季下来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并且种水果豌豆,昭阳区农业农村部门还给种子、化肥等补贴。最终把老刘说动心了,3亩田全部种上了水果豌豆。水果豌豆获得了好收成,加上老刘的儿子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了起来。

自从挂钩三棵树社区以来,我下乡走得最多的路就是去那里的路,手机里存的照片,最多的也是扶贫方面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刘家在2017年底就脱贫了。但脱贫不脱政策,我就一直挂钩联系着他家。跟老刘接触的时间长了,发现老刘是很淳朴、很勤奋的人。有几次到了老刘家,发现他家里没人,打电话给老刘,他都在地里劳动。有一次,需要老刘签字按手印,时间要求又急,我只好把老刘从地里喊回来。看着老刘扛着锄头匆忙赶回来的样子,我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觉得是影响了他的生产了。但扶贫工作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挂钩帮扶的还有刘祥翱家。刘祥翱年纪比我大两岁,我就喊他刘哥。查看资料时,发现他家是因病因残致贫,我就问刘哥哪里有问题,他用手指了指耳朵,说耳朵听不见。查看他的残疾证,才知道他是耳朵有问题、语言有障碍。刘哥的媳妇叫李朝翠,她的病更严重一些,是一级精神残疾,时好时坏的。好在他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快30岁了,在丽江市的一家摄影工作室工作,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25岁的女儿在昭阳区一家私人企业工作,每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从我多次接触他们来看,两个孩子都很顾家。刘哥、刘嫂都是非常勤劳、本分的人,只要不生病,他们的时间大多数是在地里。他们家只有1.8亩土地,由于地少,还租了别人的1亩多土地来耕种。有一块稻田,春夏季种植水稻,冬季种植水果豌豆。我帮刘哥出主意,让他把家门前的空地平整出来改造成一个菜园或者果园、花园,把居住的环境改善了,住着心情都要好些。过几天去时,见刘哥在改造门前的花园,一个人干得热火朝天。

国家的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群众来说,真的是太好了。出钱帮他们修建新房或者修缮加固老房,还安排扶贫工作人员从各方面进行帮扶。实实在在的帮扶,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前段时间,单位扶贫工作群里通知说,昭阳区民政部门给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500元,挂钩的“亲戚”最缺什么就购买什么。经过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后,我决定给挂钩帮扶的两家“亲戚”买电饭煲和电磁炉,当我把东西送到老刘家时,老刘十分高兴也十分感动,他眼含热泪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把电饭煲和电磁炉送给刘哥时,刘哥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前段时间,单位集中为贫困户补“短板”,为没有门窗的群众安装了门窗,为室内没门的群众安装了门帘,大家为贫困群众做了很多事情,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我和同事送衣服去给他的“亲戚”时,真心的关怀把“亲戚”感动得热泪盈眶。“亲戚”抱了几个苹果出来,硬要塞在我们手里。还有一次,同事小虎问她挂钩帮扶的小刘对她的工作满不满意时,那个出了名的懒汉连声说:“满意、满意。”要知道,3年前,小刘由于太懒惰,家人都离开他了。但现在,通过大量的帮扶工作,小刘也修建了新砖房,村里还给他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这个工作让他重新树起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人也精神多了。我和小虎为他送去“脱贫光荣证”那天,他正要去参加村里组织的卫生大扫除。

冬天,我想到天气冷了,加绒的衣服保暖又好穿,就帮老刘和刘哥各网购了一件。衣服已经收到了,柔软而厚实,是预想中的那样,我抽个时间送给他们吧。

时光荏苒,一转眼就挂钩帮扶了3年多。3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期间发生的很多事都值得回味。挂钩帮扶的路上,我只能陪他们走一程。我只希望时光温柔以待,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日子越过越好。


审核:冯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