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读书日,聆听医学和人文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5个人2.jpg

医学和人文,这两个话题如何交融在一起?如何通过阅读来传递出抗击疫情的力量?在今天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录制现场,多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医学人文精神,也探索了阅读的价值。

解放日报.jpg

今年春天,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无数医务工作者前往一线进行抗击疫情救援工作,此次世界读书日的活动录制现场的嘉宾,除了主策划人顾学文之外,还有几位医务工作人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书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卢洪洲、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王彤以及90后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戴倩。

90后.jpg

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在亲历者卢洪洲、戴倩的缕缕到来之下显得充满了温情。医患之间点滴互动,令他们不禁思考——医患之间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对于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对此,二人都表示,“阅读是一个桥梁,让我们学会沟通、学会如何传递力量”。

卢教授.jpg

对此,顾学文现场发出提问——阅读为什么可以传递力量?我们要传递的是何种战役力量?顾学文认为,每个人都是受到一个物理环境的局限,只有阅读是给人类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是人类拓展世界的窗口。

顾学文现场推荐了《生命之种》《1918年之疫》《医生的护士》这三本书,第一本是讲述生命是如何由来的科普读物。后两本讲述了医学发展,让读者医生和护士他们的职业以及他们的人生,“只有阅读了才会懂得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尊重生命”。

王彤分享了疫情带给他的多个启示——其一是战役中医学人文精神的迸发。 第二个启示是人文是医学的底色。人文是医学的灵魂,人文决定了医学前进的方向,人文使医学更加温暖更有力量。第三个启示是关于医学的初心——同情和帮助。

王彤.jpg

“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迸发出来的人文力量是如此重要和珍贵,如何让这种人文力量生生不息?” 王彤表示,“医务人员要守住内心,要有定力,要把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力量坚守住,使医学精神成为照亮我们道路的明灯,使治病救人成为我们的本分、本职和本事。”

5个人3.jpg

王彤现场还推荐了两本书籍。一本是他主编的《医学人文之重》,这是国内第一本专门阐述医学之局限性、风险性和不确定的书。还有一本是瑞士的医学史家所写的《伟大的医生》,该书介绍了50多位在西方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生的生平、成就“这本书让你知道伟大的医生、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拯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当中一定是有爱、有善良、有人文,有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本次世界读书日活动采取全程云上直播的形式,在B站、澎湃新闻APP 、"市民文化客厅"APP上直播。

作者:汪荔诚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