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引言

作為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法國大革命具有廣泛而又深刻的意義,前後經歷了五年的時間,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這場革命不僅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還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其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法國曆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國民公會發布了“全民皆兵法令”,亦被稱為“全國總動員法令”,這則法令對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並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等級劃分嚴重,平民屢受壓迫,加之啟蒙運動興起,受其推波助瀾,法國民眾奮起反抗,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法國大革命對於法國人民來說是一段特殊的時期,這是法國社會以及政治結構的重要轉折期。

大革命之前,法國人民被劃為三個等級:教士、貴族、平民。其中教士和貴族的人口僅佔全國人口的3%,卻佔有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並且享有很高的薪酬。

路易十六是當時的國王,也是大貴族階級的代表人物,國王在宮內享盡榮華富貴,反觀當時的法國社會,平民們卻過著火急火燎的生活,貧困至極,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

即便是這樣的環境,

平民仍然被要求繳納糧食稅,這種毫無人權的法律和制度,無形中慢慢激起了法國人們的憤慨和激昂。

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17~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了一場思想上的改革運動,於是人類上第一個在思潮、知識和訊息上的啟蒙開始了,主要代表人物是伏爾泰和孟德斯鳩。

“啟蒙運動”認為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通過理性來掌握的,“勇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也逐漸被烙印在人們的心裡。

這些思想使得當時的法國人民內心充滿了憤恨和渴望,憤恨的是資產階級和貴族對百姓的壓迫,渴望的是打破舊社會封建制度的枷鎖,嚮往自由。

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法國人民決定奮起反抗,於是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在法國大革命還在進行的年代,“全民皆兵法令”為什麼會被突然發出呢?這則法令的出現對法國大革命和後世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內部政治紊亂,動盪不安,外部遭受聯盟國的攻擊,內憂外患,法國人民身陷水深火熱之中。

“全民皆兵法令”發佈於1793年,法國大革命的第五個年頭。

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1793年1月21日中午,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標誌著曾經神授的君權就此消失。

  • 以英國為首的反法聯盟崛起,法國勢單力薄,寡不敵眾,接連戰敗

在國王被推翻之後,法國軍隊開始越出國境,在佔領區推行一系列的革命政策,這使得在當時的歐洲君主國之間,掀起了一場反法熱潮。

1793年2月1日,法國國民眾會同時向英國和荷蘭宣戰,在英國的慫恿之下,各國組成了一個以英國為首的反法聯盟。

此時的法國已經同當時大部分的歐洲國家處於戰爭狀態,成為了各國矛頭直指的對象,情況十分為危險。

由於各國之間聯手對抗法國,法國勢單力薄,寡不敵眾,自1793年7月起,接連遭受戰敗。

  • 內部政治紊亂,叛亂不斷,社會動盪不安
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在戰敗的同時,法國內部的叛亂也在進行著,並且蔓延到了60個郡,形式複雜,局勢不安,財政和社會危機層出不窮,人民運動也遭受了重大的影響。

1793年春,共和國幾乎陷於崩潰之中,同時也使得雅各賓和吉倫特派之間鬥爭趨向白熱化階段。

雖然雅各賓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內憂外患的形勢讓他們同樣困擾。

一方面,法國與反法聯盟國之間的戰爭不斷,且法國接連戰敗。另一方面,雖然吉倫特派已經失敗了,但是卻一直在國內鼓舞煽動一些幫派發起叛亂。與此同時,旺代的王黨叛軍已經控制了本郡,並繼續向外發起進攻。

諸多的事件並存,構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國際形勢,這樣的形勢助長了反革命勢力的威風,法國人民正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 救國委員會挺身而出,凝聚人民力量,“全民皆兵法令”應時而生

就在火燒眉頭的時刻,救國委員會挺身而出,決定加強國防,而一些法國人民認為,想要有效的加強國防,保衛革命,就必須實行統制經濟以及全國總動員。全國總動員由於和“無套褲漢”的革命心理十分吻合,受到了當時巴黎各區的歡迎,一時間革命力量猛增。

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1793年7月6日,實行總動員的想法再次被提了出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演講也開始興起。

7月底,由於遭受了一系列的失敗,法國民眾關於全國總動員的設想更加深刻,各大報刊也開始呼籲。

埃貝爾在第265期《迪歇納老爹報》中這樣寫道:讓所有能拿起武器出征的男人同時入伍把!哪裡有危險,人們就應當衝向哪裡!

8月16日,法國國民公會採納了總動員的原則,不久之後,“全民皆兵法令”誕生於世。

“從現在起到敵人被趕出共和國的領土,所有的法國人都始終處於被徵召狀態,以便為軍事服務。年輕人得奔赴疆場;已婚男人得鑄造武器和運送給養;婦女們得製作帳篷、軍服和去醫院服務;兒童們得去把舊布撕成繃帶;老人們得去公共場所鼓動戰士們的勇氣,宣傳對國王們的仇恨和共和國的統一。”

法令發佈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當時內憂外患的形勢下的選擇,歷史證明,這則法令的發佈是成功的,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保家衛國的同時,人生而平等的原則也應時而生,“全民皆兵法令”的發佈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全民皆兵法令”的發佈是保衛法國和革命成果的一項重大舉措,首先,其保家衛國政治意義顯而易見。

法國大革命中的“全民皆兵法令”:思想和心靈交相輝映的產物

1793年是法國大革命的第五年,當時的革命戰爭異常激烈,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處在一個非常緊張的形勢之下,戰爭頻繁,兵源緊缺,如果沒有足夠的兵源和全民的支持,法國需要擔心的不僅僅只是政權和革命成果問題,而是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問題。

“全民皆兵法令”的發佈,最重要也是最大意義就是保衛了法國。

其次,“全民皆兵法令”體現了平等原則,這是“法令”能夠受到支持最直接的原因。

在“法令”公佈之前,招兵的時候,很多貴族都會讓平民去代替自己上戰場,而“法令”中明令禁止不得出現“頂替”的現象,這就體現了無論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的觀念,“公平”讓法國人民的革命熱情更加高漲,同時也讓人們團結一心,奮勇抗敵。

最後,“全民皆兵法令”的發佈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在法國和歐洲建軍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人民軍隊”的雛形由此而生,這極大的推動了民族民主運動的產生。

“全民皆兵法令”聚集了多種重要思想和觀點,並吸取了此前戰爭中的教訓經驗,並給當時的每一個法國公民賦予了“為國而戰”的義務,並由此開闢了“義務兵役制”的先河。

1793年12月,法國革命軍贏得了對外戰爭的勝利,數量上的優勢以及每一個法國公民內心濃烈的愛國熱情成為了戰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全民皆兵法令”在推動了法國軍隊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對其他國家軍隊體系的完善具有重大影響。

結語

“全民皆兵法令”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面對內憂外患的緊張形勢時發佈的,與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相比,“法令”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其實不然,法令中體現出了法國大革命所提倡的“民主精神”,即“人民平等”原則,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法國人民的革命積極性,激起了法國人民高昂的愛國熱情以及想要為國而戰的愛國豪情,這些聚集到一起,就構成了一個民心凝聚、堅不可摧的強大軍隊,其中所體現出的團結精神,是我們需要終身學習的。

參考文獻:

《法國大革命史》

《全民皆兵法令》

《法國史論集》

《舊制度與大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