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引入】


他留洋归来、出身高贵、经营一家矿业公司,外人看来绝对称得上功成名就,一时风光无限。

为镇压矿上工人运动,竟勾结警察开枪打死自己三十多个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为了再多捞一笔,他故意让江堤缺口,淹死两千二百名小工,每条生命都能扣出三百块工钱,亲生儿子与他势不两立,骂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娶过三个老婆,生下三个儿子,一个与他你死我活,近在眼前却无法相认;一个表面顺从听话背地里却和他老婆做出不伦之事;最后一个天真烂漫,对新世界充满美丽幻想,也难逃父亲魔掌,被电死在雷雨之夜。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周朴园和仆人鲁贵


自《雷雨》这部话剧诞生,人们对他这个人物的批评就从未止息:阴险狡诈、自私自利、伪善、冷血、罪有应得......

他的确遭到了报应,命运的悲剧发生在一夜之间,他只得独身熬过凄凉的余生,夜夜都有痛苦的回忆袭来,我们总是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他的悲剧有哪些是自己亲手酿成,又有哪些是命运冥冥中早已安排好的呢?

他——既是两个家庭悲剧的始作俑者,又是惨痛结局的唯一承受者——周朴园。



【正文】


一、青年曹禺处女作——《雷雨》问世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还是清华大学外文系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就酷爱戏剧,不仅喜欢当观众,更乐于亲身实践,学生时期,就曾积极参加剧社,出演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渐渐地,这位青年不满足于享用现成的戏剧了,他对自己说:“我要写一部大戏!”于是,凭借着多年对戏剧的热爱、扎实的文化功底、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他开始构思《雷雨》,6个多月的潜心创作,处女作《雷雨》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话剧《雷雨》剧照


这部伟大的作品被誉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直到今天仍然余音袅袅,回味悠长。


二、身份悬殊——两个家庭三十年的爱恨纠葛

四幕剧《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那是一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民族资产阶级正快速崛起,工人阶级也蓬勃生长,一方是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另一方是试探性的反抗甚至流血的斗争。《雷雨》描写的就是这样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和一个本本分分劳动的底层无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三十年前,周朴园还是周家少爷,情窦初开,与家中女仆鲁侍萍坠入爱河,鲁为周家生下一个孙子,可因出身卑贱,始终没有名分;家人的安排下,周急着迎娶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此时的鲁刚生下第二个儿子,便在一个黑夜被周家一起扫地出门。

三十年后,周鲁二人重逢,谁知侍萍的女儿四凤在周家做工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周家大少爷周萍——四凤的亲哥,甚至怀了孩子,鲁悲痛欲绝,可事已至此,决不能说出真相,于是想让二人逃走算了,不明所以地周朴园一出现,只用一句话便扼杀了子女的生命,也让两个家庭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三、为什么说周朴园是全剧最惨的人?又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悲惨下场?

古希腊有两大悲剧,一是性格悲剧;二是命运悲剧,最有名的是俄狄浦斯王,故事里的许多人已经知道了他的命运,可无论这些人做了多大努力去改变这一切,避免命运悲剧的发生,俄狄浦斯王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弑父娶母的诅咒。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周朴园的悲剧也可以大致从这两个方面一探究竟。


(1)性格悲剧——自负、阴险、虚伪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周朴园坐拥万贯家产,表面上对谁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却没有一个人跟他一条心?

我认为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了这一切。

正如这部话剧的创作者曹禺说的: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不论是矿上工人运动,周朴园态度强硬,并暗中勾结警察开枪打死起事的工人,永绝后患,还是哈尔滨包桥事件,故意“谋杀”两千多名小工,大发“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周朴园在外界,永远是叱咤风云,不过我们可以说他外在的光环背后却藏着一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此刻他的阴险伪善的真面目已经暴露无遗。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周朴园和家人


我们想知道,就算对待外人如此,对待身边的亲人是不是不同呢?

生而为人,难道内心没有柔软的地方吗?

很遗憾,答案基本上可以说没有。

对自己的妻子,他没有一句出自真心的关怀,只是不断地逼迫樊漪喝药、看病。对自己的儿子,他没有陪伴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反而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妄图把自己的“规矩”将儿子们死死框住。对亏欠的爱人,他甚至不肯真诚地说一句抱歉,他对旧人的到来感到恐惧,觉得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统统受到了天大的威胁!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周朴园的妻子——樊漪


正如曹禺在剧本里写的人物说明那样:

他的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忙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是和倔强。......在阳光底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所以他才有这样大的矿产。

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他能够改变的,只是他“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罢了。还有一方面致命原因,却是他无论如何都束手无策的,那就是命运。


(2)命运悲剧——封建少爷与平民丫头的半生孽缘

如果说性格的缺陷导致他可能走向灭亡,那么命运悲剧就是致命一击。

周鲁二人的孽缘才是两个家庭毁灭的根本所在。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这是三十年后二人重逢时,鲁侍萍对当年的不幸遭遇的回忆。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周鲁二人三十年后重逢


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出来,当初赶走侍萍的,不是周朴园,而是——周家。

曹禺在创作《雷雨》时回顾:“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在那个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不被认可的清末封建社会,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最终难逃封建包办婚姻,娶了她不爱的张幼仪;彻底反封建的斗士鲁迅也未能拒绝母亲馈赠式的包办婚姻,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深处封建营垒之中的周朴园去同当时的封建制度决裂。因为,“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周朴园这样说,我们不难想象青年的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的情态,感受他内心极度的痛苦。

封建余孽,资产阶级少爷和贫苦人家女儿注定没有未来,一旦相爱,便埋下了悲剧的隐患。



【写在后面】

《雷雨》落幕了,曹禺在谈到写作意图时曾这样说: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话剧《雷雨》:年少不懂周朴园,身不由己亲人反目,原来他最可悲

话剧《雷雨》剧照


是啊,身处那个混乱的年代,中国的青年、家庭和社会都深受其害,曹禺“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为每一个局中人都敲响了警钟。

其实,今天的我们同样毫不例外,或许一些东西是天注定,我们无法改变,但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用善良和热情去对待身边人,书写自己的绚烂人生!

这里是@井井有聊,精选书和影视,用最真诚的分享,为亲爱的你赋能~在这个什么都是“快餐式”的时代,感谢你我相遇,共同走过生命里一段难忘的慢时光,我勤恳地耕耘每一篇文章,只为尽力给你带去温暖和价值,而你的每个喜欢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参考文献:

[1]曹禺.《人民戏剧》[J].1979(3)

[2]田本相.《曹禺探知录》[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03,第171页

图源网络,侵权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