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引入】


他留洋歸來、出身高貴、經營一家礦業公司,外人看來絕對稱得上功成名就,一時風光無限。

為鎮壓礦上工人運動,竟勾結警察開槍打死自己三十多個工人,在哈爾濱包修江橋,為了再多撈一筆,他故意讓江堤缺口,淹死兩千二百名小工,每條生命都能扣出三百塊工錢,親生兒子與他勢不兩立,罵他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

娶過三個老婆,生下三個兒子,一個與他你死我活,近在眼前卻無法相認;一個表面順從聽話背地裡卻和他老婆做出不倫之事;最後一個天真爛漫,對新世界充滿美麗幻想,也難逃父親魔掌,被電死在雷雨之夜。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周樸園和僕人魯貴


自《雷雨》這部話劇誕生,人們對他這個人物的批評就從未止息:陰險狡詐、自私自利、偽善、冷血、罪有應得......

他的確遭到了報應,命運的悲劇發生在一夜之間,他只得獨身熬過淒涼的餘生,夜夜都有痛苦的回憶襲來,我們總是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是,他的悲劇有哪些是自己親手釀成,又有哪些是命運冥冥中早已安排好的呢?

他——既是兩個家庭悲劇的始作俑者,又是慘痛結局的唯一承受者——周樸園。



【正文】


一、青年曹禺處女作——《雷雨》問世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3歲的曹禺還是清華大學外文系的一名學生,他從小就酷愛戲劇,不僅喜歡當觀眾,更樂於親身實踐,學生時期,就曾積極參加劇社,出演京劇《打漁殺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話劇,漸漸地,這位青年不滿足於享用現成的戲劇了,他對自己說:“我要寫一部大戲!”於是,憑藉著多年對戲劇的熱愛、紮實的文化功底、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聞,他開始構思《雷雨》,6個多月的潛心創作,處女作《雷雨》一經問世便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話劇《雷雨》劇照


這部偉大的作品被譽為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直到今天仍然餘音嫋嫋,回味悠長。


二、身份懸殊——兩個家庭三十年的愛恨糾葛

四幕劇《雷雨》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那是一個黑暗動盪的年代,民族資產階級正快速崛起,工人階級也蓬勃生長,一方是殘酷的剝削和壓榨,另一方是試探性的反抗甚至流血的鬥爭。《雷雨》描寫的就是這樣社會背景下的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和一個本本分分勞動的底層無產階級家庭的悲劇。

三十年前,周樸園還是周家少爺,情竇初開,與家中女僕魯侍萍墜入愛河,魯為周家生下一個孫子,可因出身卑賤,始終沒有名分;家人的安排下,周急著迎娶一位大戶人家的小姐,此時的魯剛生下第二個兒子,便在一個黑夜被周家一起掃地出門。

三十年後,周魯二人重逢,誰知侍萍的女兒四鳳在周家做工時,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周家大少爺周萍——四鳳的親哥,甚至懷了孩子,魯悲痛欲絕,可事已至此,決不能說出真相,於是想讓二人逃走算了,不明所以地周樸園一出現,只用一句話便扼殺了子女的生命,也讓兩個家庭陷入無窮無盡的黑暗之中。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三、為什麼說周樸園是全劇最慘的人?又是什麼導致了他的悲慘下場?

古希臘有兩大悲劇,一是性格悲劇;二是命運悲劇,最有名的是俄狄浦斯王,故事裡的許多人已經知道了他的命運,可無論這些人做了多大努力去改變這一切,避免命運悲劇的發生,俄狄浦斯王最終還是沒有逃出弒父娶母的詛咒。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


周樸園的悲劇也可以大致從這兩個方面一探究竟。


(1)性格悲劇——自負、陰險、虛偽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樸園坐擁萬貫家產,表面上對誰都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卻沒有一個人跟他一條心?

我認為是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了這一切。

正如這部話劇的創作者曹禺說的:

“周樸園這個人可以說是壞到家了,壞到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程度。”

不論是礦上工人運動,周樸園態度強硬,並暗中勾結警察開槍打死起事的工人,永絕後患,還是哈爾濱包橋事件,故意“謀殺”兩千多名小工,大發“絕子絕孫的昧心財”, 周樸園在外界,永遠是叱吒風雲,不過我們可以說他外在的光環背後卻藏著一個無惡不作的魔鬼,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此刻他的陰險偽善的真面目已經暴露無遺。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周樸園和家人


我們想知道,就算對待外人如此,對待身邊的親人是不是不同呢?

生而為人,難道內心沒有柔軟的地方嗎?

很遺憾,答案基本上可以說沒有。

對自己的妻子,他沒有一句出自真心的關懷,只是不斷地逼迫樊漪喝藥、看病。對自己的兒子,他沒有陪伴他們的成長,尊重他們的想法,反而不問青紅皂白,橫加指責,妄圖把自己的“規矩”將兒子們死死框住。對虧欠的愛人,他甚至不肯真誠地說一句抱歉,他對舊人的到來感到恐懼,覺得自己的名譽、地位、金錢統統受到了天大的威脅!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周樸園的妻子——樊漪


正如曹禺在劇本里寫的人物說明那樣:

他的臉帶著多年的世故和忙碌,一種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專橫,自是和倔強。......在陽光底下,他的臉呈著銀白色,一般人說這就是貴人的特徵。所以他才有這樣大的礦產。

不過說到底,這些都是他能夠改變的,只是他“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罷了。還有一方面致命原因,卻是他無論如何都束手無策的,那就是命運。


(2)命運悲劇——封建少爺與平民丫頭的半生孽緣

如果說性格的缺陷導致他可能走向滅亡,那麼命運悲劇就是致命一擊。

周魯二人的孽緣才是兩個家庭毀滅的根本所在。

魯:哭?哼,我的眼淚早哭幹了,我沒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經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過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個兒子才三天,你為了要趕緊娶那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你們逼著我冒著大雪出去,要我離開你們周家的門。

這是三十年後二人重逢時,魯侍萍對當年的不幸遭遇的回憶。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周魯二人三十年後重逢


我們能很清晰地看出來,當初趕走侍萍的,不是周樸園,而是——周家。

曹禺在創作《雷雨》時回顧:“魯侍萍被周家趕走,周樸園是不情願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約之言”不可違的時代,他又是沒有辦法阻止的。何況在趕走之前,周家始終未讓他與魯侍萍見上一面。”

在那個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不被認可的清末封建社會,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最終難逃封建包辦婚姻,娶了她不愛的張幼儀;徹底反封建的鬥士魯迅也未能拒絕母親饋贈式的包辦婚姻,所以我們不能要求深處封建營壘之中的周樸園去同當時的封建制度決裂。因為,“宇宙正像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

“我看見她河邊上的衣服,裡面有她的絕命書。”

周樸園這樣說,我們不難想象青年的周樸園當時沿著河失魂落魄地發瘋一般地尋找的情態,感受他內心極度的痛苦。

封建餘孽,資產階級少爺和貧苦人家女兒註定沒有未來,一旦相愛,便埋下了悲劇的隱患。



【寫在後面】

《雷雨》落幕了,曹禺在談到寫作意圖時曾這樣說:

《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裡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


話劇《雷雨》:年少不懂周樸園,身不由己親人反目,原來他最可悲

話劇《雷雨》劇照


是啊,身處那個混亂的年代,中國的青年、家庭和社會都深受其害,曹禺“發洩著被壓抑的憤懣”,為每一個局中人都敲響了警鐘。

其實,今天的我們同樣毫不例外,或許一些東西是天註定,我們無法改變,但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懷有一顆赤子之心,用善良和熱情去對待身邊人,書寫自己的絢爛人生!

這裡是@井井有聊,精選書和影視,用最真誠的分享,為親愛的你賦能~在這個什麼都是“快餐式”的時代,感謝你我相遇,共同走過生命裡一段難忘的慢時光,我勤懇地耕耘每一篇文章,只為盡力給你帶去溫暖和價值,而你的每個喜歡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參考文獻:

[1]曹禺.《人民戲劇》[J].1979(3)

[2]田本相.《曹禺探知錄》[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03,第171頁

圖源網絡,侵權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