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育兒常識#

“玻璃心”這個詞,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提起,孩子被別人誇獎的時候一臉的得意洋洋,非常的享受,但是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就被家長教訓了幾句,就開始受不了了,甚至大發脾氣,聽不得別人說他不好。

有心理文章分析認為,孩子現在往往像是夾心餅乾。一方面,面對著父母、家長的高期待、高鼓勵,一方面又是達不到期望值被家長打擊、打壓。

孩子的心靈開始脆弱,他們都喜歡聽別人對他的表揚,而一旦被批評了,就會立馬的自暴自棄,有一次我去領居家做客,鄰居說他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缺點的時候,孩子就立馬跑到了臥室,連面對這些詞孩子都沒有勇氣去聽。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你想讓孩子有抗挫折能力?先放手!

什麼是挫折?就是俗話說的“碰釘子”,也是專指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時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反應。《心理學大詞典》對“挫折”是這樣解釋的:挫折是在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成果未成,先嚐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杜威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真實的生活,是個體獨立。不僅是身體的獨立,更是思想的獨立。而我觀察發現,很多孩子,並沒有真正地在身體上獨立。

就比如:“早上吃完飯了”,孩子要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到穿衣服這一步,孩子都已經四歲多了,老人還在幫忙,我總是讓老人不要幫孩子穿衣服,可是老人總是說:時間太緊了,怕孩子遲到,今天就先幫他吧,明天再讓他自己穿。其實,一次又一次,讓孩子的心裡已經覺得,就應該別人替他來穿衣服,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最後都被老人越俎代庖。

不能過度的去幫孩子,讓孩子獨自去面對。

如果今天不幫他穿衣服的話,孩子雖然會遲到,孩子穿的慢,出門也晚,到學校也就被老師批評了,那孩子就可以體驗到“明天再穿快點”,被批評的後果就是幫助孩子成長,家長要學會讓放手,讓孩子去不斷的試錯,最後成功。

有人說得好:沒有比出錯更加有效的成長路徑了。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抑制過分的表揚,用平淡的語言鼓勵

很多父母都喜歡過度的去表揚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反問“我今天表現的好嗎?”孩子說這些話感覺就是為了獲取表揚才去表現的好。

一位教育學者說,那些習慣了得到父母稱讚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為了讓自己滿意,而是為了博得他人的讚賞。

你要讓孩子真正感覺到:

1、遇到困難我可以堅持下去,如果失敗了我會繼續嘗試。

2、我不需要什麼表揚,我需要的是自己的能力破開重重困難。

3、父母很尊重我,對我的事情很關心的。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你該如何用語言增加他的毅力?

比如:小王家的孩子正在拉二胡,糾正拉二胡的手型,一旦有一點點進步孩子會就問“我做的好嗎?”

不要說

不錯好樣的

你真是太聰明瞭

學的這麼快,很適合彈鋼琴啊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而要說:

你做到了

你自己去總結一下錯誤,然後把手擺準確了

你可以的

這些語言是可以讓孩子知道,獲取的不是虛假的表揚,而是父母真誠的認可。

鼓勵孩子,要堅持去鼓勵他為了成功而經歷的收穫。最重要的是要強調這個事情是有挑戰的,並不好做。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的去表揚孩子,要用適當的語氣去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不能讓孩子為了獲取讚賞而故意做給別人看,我們作為父母要讓孩子適當的去獨自面對困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在引導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進步。#母嬰好物推薦#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面對孩子這些壞習慣,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那就可以試試繪本的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父母可以藉助

《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6歲期間,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孩子習慣養成的枕邊書。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不僅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面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逐漸改掉身上的壞毛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童年所養成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壞習慣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巨大的幫助的,家長一定要耐心教導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