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育儿常识#

“玻璃心”这个词,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提起,孩子被别人夸奖的时候一脸的得意洋洋,非常的享受,但是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就被家长教训了几句,就开始受不了了,甚至大发脾气,听不得别人说他不好。

有心理文章分析认为,孩子现在往往像是夹心饼干。一方面,面对着父母、家长的高期待、高鼓励,一方面又是达不到期望值被家长打击、打压。

孩子的心灵开始脆弱,他们都喜欢听别人对他的表扬,而一旦被批评了,就会立马的自暴自弃,有一次我去领居家做客,邻居说他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缺点的时候,孩子就立马跑到了卧室,连面对这些词孩子都没有勇气去听。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你想让孩子有抗挫折能力?先放手!

什么是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也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杜威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真实的生活,是个体独立。不仅是身体的独立,更是思想的独立。而我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地在身体上独立。

就比如:“早上吃完饭了”,孩子要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到穿衣服这一步,孩子都已经四岁多了,老人还在帮忙,我总是让老人不要帮孩子穿衣服,可是老人总是说:时间太紧了,怕孩子迟到,今天就先帮他吧,明天再让他自己穿。其实,一次又一次,让孩子的心里已经觉得,就应该别人替他来穿衣服,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都被老人越俎代庖。

不能过度的去帮孩子,让孩子独自去面对。

如果今天不帮他穿衣服的话,孩子虽然会迟到,孩子穿的慢,出门也晚,到学校也就被老师批评了,那孩子就可以体验到“明天再穿快点”,被批评的后果就是帮助孩子成长,家长要学会让放手,让孩子去不断的试错,最后成功。

有人说得好:没有比出错更加有效的成长路径了。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抑制过分的表扬,用平淡的语言鼓励

很多父母都喜欢过度的去表扬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反问“我今天表现的好吗?”孩子说这些话感觉就是为了获取表扬才去表现的好。

一位教育学者说,那些习惯了得到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

你要让孩子真正感觉到:

1、遇到困难我可以坚持下去,如果失败了我会继续尝试。

2、我不需要什么表扬,我需要的是自己的能力破开重重困难。

3、父母很尊重我,对我的事情很关心的。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你该如何用语言增加他的毅力?

比如:小王家的孩子正在拉二胡,纠正拉二胡的手型,一旦有一点点进步孩子会就问“我做的好吗?”

不要说

不错好样的

你真是太聪明了

学的这么快,很适合弹钢琴啊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而要说:

你做到了

你自己去总结一下错误,然后把手摆准确了

你可以的

这些语言是可以让孩子知道,获取的不是虚假的表扬,而是父母真诚的认可。

鼓励孩子,要坚持去鼓励他为了成功而经历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这个事情是有挑战的,并不好做。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所以家长不要过度的去表扬孩子,要用适当的语气去鼓励孩子进行尝试,不能让孩子为了获取赞赏而故意做给别人看,我们作为父母要让孩子适当的去独自面对困难。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在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进步。#母婴好物推荐#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家长经常疏于引导,从而导致孩子养成坏习惯,外在表现为:叛逆、顶嘴、孤僻、暴力。

面对孩子这些坏习惯,父母可能感觉有点力不从心,那就可以试试绘本的引导,双管齐下,会省力的多。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父母可以借助

《儿童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6岁期间,父母可以把绘本当做孩子习惯养成的枕边书。

通过对绘本的学习,不仅孩子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恐惧、焦虑、担心、羡慕、生气、沮丧、无助等负面情绪。也学习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的处理办法,逐渐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童年所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坏习惯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巨大的帮助的,家长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再聪明输不起也没用,三步策略法,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