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他會有自己的主見,會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交流,這時候就是孩子的逆反期。.“逆反心理”不僅青春期存在,在幼兒期更是普遍現象。

很多寶媽面對不服管教的寶寶沒有太多耐心,不是“威逼恐嚇”就是“暴擊伺候”。而每次的結局必定是以哭鬧草草收場,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寶寶們的行為仍舊“屢教不改”。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面對兩三歲孩子的不聽話、難管教,很多家長都不知所措,輕則指責說教,重則打罵。其實,兩歲是一個轉折點,所有的叛逆都代表著孩子在長大,有了主見和獨立意識,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

1.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回應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2.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讓他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3.順勢方法化解孩子情緒  

這是一種心理學方法,當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時,他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氣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

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為,平靜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緒,孩子就會感覺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從而轉變態度,達到與父母溝通。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4.鼓勵孩子的自主性

兩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了,他們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動。

他們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許的空間內,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做決定,自己動手。

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然後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5.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對孩子發出過多的指令。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

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

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對於寶寶逆反的小心思,試試這6個小技巧,比打罵要好使


6.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個階段的孩子馬上就要進入三歲,而三歲是獨立的開始,孩子在跨越這一步時心理上會有所牴觸,情緒容易焦躁,常常亂髮脾氣,對爸爸媽媽進行語言攻擊,比如“壞媽媽”,甚至是扔玩具、咬人、打人等。

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

然後幫助孩子化解負面的情緒,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生氣,什麼是難過,什麼是開心。當他們生氣時,要說出“我生氣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語攻擊來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