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他会有自己的主见,会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这时候就是孩子的逆反期。.“逆反心理”不仅青春期存在,在幼儿期更是普遍现象。

很多宝妈面对不服管教的宝宝没有太多耐心,不是“威逼恐吓”就是“暴击伺候”。而每次的结局必定是以哭闹草草收场,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宝宝们的行为仍旧“屡教不改”。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面对两三岁孩子的不听话、难管教,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轻则指责说教,重则打骂。其实,两岁是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在长大,有了主见和独立意识,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

1.不要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予以积极回应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某种要求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千万不要一时心疼而缴械投降,而是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疼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2.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3.顺势方法化解孩子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当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为,平静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从而转变态度,达到与父母沟通。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4.鼓励孩子的自主性

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了,他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他们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然后自己动手吃饭穿衣。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5.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批评孩子就事论事,不算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

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

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对于宝宝逆反的小心思,试试这6个小技巧,比打骂要好使


6.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马上就要进入三岁,而三岁是独立的开始,孩子在跨越这一步时心理上会有所抵触,情绪容易焦躁,常常乱发脾气,对爸爸妈妈进行语言攻击,比如“坏妈妈”,甚至是扔玩具、咬人、打人等。

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情绪失控,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

然后帮助孩子化解负面的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当他们生气时,要说出“我生气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语攻击来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