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進退兩難的危機,如何化解?看古代謀臣的智慧帶來的啟示

戰國時期,秦國想跟周國借道攻打韓國。當時周國已經非常弱小,如果借路給秦國,將來就害怕韓國報復。如果不借路,就會可能直接受到秦國的攻打。真是進退兩難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周君的謀臣史厭用巧妙的計策輕鬆化解了危局。


面臨進退兩難的危機,如何化解?看古代謀臣的智慧帶來的啟示


史厭給周君獻計:“應該派人對韓國國君說:‘秦國敢於借道周國去攻打韓國,是因為相信,周國不至於從背後偷襲,您為什麼不用一塊封地賄賂周國,使周國不借道給秦國,同時派遣您的兒子及重臣到楚國當人質呢?’這樣秦國必定懷疑楚國和韓國聯盟,攻打韓國楚國會前來救援,並且不信任周國,以免周國韓國前後夾擊自己。這樣韓國就不會遭受進攻了。

同時對秦國說‘韓國硬要割地給我們周國,其目的就是想使秦國懷疑周國,而我們國力弱小,不敢不接受韓國的贈地。’秦國必然沒理由不讓周國接受封地,這樣周國就能白得韓國的一份土地,又能不被秦國所懷疑和怪罪。


面臨進退兩難的危機,如何化解?看古代謀臣的智慧帶來的啟示


史厭的妙計不可謂不精巧,他審時度勢,明白韓國恐懼秦國的攻打,正愁沒有良計解圍,因此肯定不惜失去一小塊土地,並且讓公子做人質來解除危機。而秦國雖然強大,但卻懼怕韓國與周國或者楚國聯盟對付自己,因此也就不敢輕舉妄動,而周國以自己弱小不敢不接受韓國贈與的封地為藉口,秦國也沒有理由深究。

因此當遇到進退兩難的處境的時候,要善於分析,把自己逼到這種境界的人或者團體,害怕什麼,又需要什麼,最聰明的策略是看似滿足了對方的需求,其實是為了最後達成自己的目的。


面臨進退兩難的危機,如何化解?看古代謀臣的智慧帶來的啟示

我是小源,從傳統文化中擷取有利於提升心靈能量的內容。從而幫助我們更積極的生活工作,更智慧的處理人際關係,讓自己更加優秀,從而活出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根源。同樣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別忘了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