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古代实行的一夫多妻制为何可以延续千多年,从尧舜禹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段时间,一夫多妻制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统治阶级中都被当成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甚至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法度,其原因就是在古代,王族宫廷的礼法为民间所尊崇。在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不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来控制民间,还有在文化上也束缚了百姓的思想,民间的老百姓只管吃穿种地,有时候连吃穿都无法满足,对于国家政治自然是无暇去关心,百姓因为没有时间金钱去学习知识文化,所以在思想上完全由统治阶级来垄断,形成了思想禁锢。

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那么古代帝王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尤其是在尧舜禹时代,男人在家中是具有很高地位的,原因就是宫廷中王就是权力的象征,宫廷礼法为民间所效仿尊崇,之后在秦皇汉武,君权神授大大的加强皇权,帝王的位置再度被提高,帝王拥有三妻四妾后宫佳丽三千被认为是女人的一种尊荣,在古代,女人一没有思想,思想被禁锢,二是女人心中认为能够嫁给帝王是何等的殊荣,因为有了宫廷实行一夫多妻制作为榜样,民间自然也是多加遵从。

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从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延续的时间和一夫多妻制所实行的时间,两者在时间联系上是一前一后,所以我们知道一夫多妻制实行千多年是跟古代社会结构有关系的。而进入近代之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被传入东方,清末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这样一来就大大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女性的地位也逐渐被提升,有史料记载,在清末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之后,民间逐渐出现了妻子休夫的情况,虽然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很少,但是处于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女性权利被加强是非常难得的。

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清朝封建统治的结束也意味着实行千多年的一夫多妻制将要走到尽头。在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民主革命思想盛行,但是一夫多妻制还是没有被正式取消,民间依然盛行,甚至有些豪门王望族地主家里出现了丈夫对妻妾是又打又杀的甚至大言不惭的认为是家暴是理所应当的,原因就是因为一夫多妻制在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一夫多妻制已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年,国家就颁布了婚姻法,从法律上就彻底断绝了一夫多妻制,这样一来,女性的地位就被提升到与男性平等的位置,可是在当时民间依然有家暴的情况也有依然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情况,比如在婚姻法颁布的第二年年底,在湖北就出现了地主李成才杀妾事件,该事件发生后震惊了全国,虽然最后李成才被一审二审判处死刑,这件事的发生印证了一夫多妻制在民间根深蒂固,而说明了婚姻法是捍卫广大妇女的平等地位的神圣庄严法律。

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也许很多人会想既然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被推翻了,为何一夫多妻制却没有被废除,还有后来成立的国民政府也没有对一夫多妻制过多的干预,颁布法律来废除一夫多妻制,原因在于推翻封建统治是势在必行,是全国人民的意愿,但是说废除一夫多妻制在当时那个形势只是少数人的意愿,而且也缺乏一些可以废除的契机。

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延续千多年,建国后才被废除原因是这个


在清末民初,男人的地位依然十分特殊,女人的地位虽然有提升但是并没有达到可以完全和男性平等的地步。

可见一夫多妻制不仅禁锢了女性的思想也在身体上给广大女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