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老人家跌倒,家裡不需有礦,因為你可以這樣去扶……


看到有老人家跌倒,家裡不需有礦,因為你可以這樣去扶……


一、

美語中有個奇特的詞彙——“roadkill”,直譯作“路斃之物”,指一些在公路上被汽車撞死的動物。

隨著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動物被碾死在路上,以至於在英文的世界中專門創造出“roadkill”這樣一個概念。

當然,在美國“roadkill”的對象多為野生動物,草鹿、野豬等等。而在我們這裡,被碾死的主要是一些被遺棄的貓狗,我們的野生動物都保護得很好,幾乎全都在動物園裡,安全得很。

然而,貓貓狗狗也是生靈,看到它們被碾死,橫屍街頭心裡也不是滋味,但要阻止這種現象確實也不容易,首先該呼籲一下不要隨意拋棄動物。

在一次下班的路上,我看到公路邊有一隻神情茫然的小奶貓。

隨著等紅綠燈的緩緩車流,我的車且停且進。紅燈比天邊的殘陽更刺眼,讓急忙歸家的人心煩意亂。

小奶貓就在我車前方十多米不遠處的公路邊,黃白間雜的毛髮乾淨得就像剛洗過澡,圓碌碌的眼睛張望著公路對面。

一隻呆萌的小奶貓怎麼會出現在這種地方我不得而知,大概它是想過馬路。

小奶貓當然不懂交通規則,不會知道斑馬線的作用,甚至汽車因紅燈停下,它反而被轟隆隆的發動機聲嚇得不敢動,只可本能地趁著沒車的空擋死命地衝出馬路,但車流太密集了,沒走幾步又狼狽撤回。

要闖過這條繁忙的八車道大公路,對於這隻也許只有幾周大的笨拙的小奶貓來說,無疑難於過蜀道、上青天。

看著它,我心裡不禁閃出“roadkill”這個不吉利的詞彙。是的,小奶貓過馬路的執念,幾乎意味著它的悲劇。

二、

在成人的世界裡,各項規定都是井然有序的,紅燈是禁止,黃燈是警告,只有等到綠燈出現你才可乖乖按部就班、隨波逐流,一切雖合理,但森然。

不守規矩的人自然會被懲罰。

然而並不是所有犯規者都是明知故犯的,許多僅僅只是因為陰差陽錯的無知。

可悲的是,很多人都不會原諒一個成人的無知,但一隻小動物的無知,卻很容易觸動其他人的憐憫。

我看著前方仍在亮著的紅燈,正猶豫著到底要不要下車去搭救這小奶貓,卻見前方一輛黑色轎車副駕門開了,走出一個女孩,約莫十六七歲學生的樣子,穿著修身的連衣褲,青春靚麗卻又稚氣未脫。

女孩試探性地拎起小貓,見沒有反抗馬上抱起回到車上關門,一氣呵成,同時綠燈亮了,她的車順利地趕上車流前行。

因剛好與女孩的車同路,我有意無意跟隨了女孩車子一段路。

車子駛到一處交通並不繁忙的小公園,女孩把小奶貓放到草坪上摸了摸,然後趕緊回到車上,開走了。

到此,我才為小奶貓鬆一口氣。

儘管這樣的處理並不算完美,可以預見,小貓日後的生活仍將兇險不斷、前途未卜,但這也沒有辦法,總不能苛求別人把路上遇到的所有貓貓狗狗都帶回家好好伺候吧?我自己也辦不到。

但起碼來說,小貓暫時不會有生命危險,萍水相逢的一個女孩救了小貓的一條命。

那個時點太陽已經徹底下山了,秋晚涼風陣陣,女孩的舉動卻溫暖了我回家的一路。

三、

汪涵有次到博物館清點一尊“千手觀音銅像”,發現觀音只有998隻手。

送文物來的喇嘛說:“這是菩薩的智慧。”

旁人不以為然:“少了兩隻手就少了唄,還說得如此玄乎。”

這時,汪涵說:

“菩薩想表達的是,我等了你千年,就等著你伸出這一雙手。在別人遇到麻煩時,你伸出一雙手,你就是別人的菩薩。”

在現實社會中,能過好自己的日子不作惡,已經算是一個好人了。縱然自己沒有濟世為懷的能力,至少,在力所能及之處能幫別人一把,最不濟,自己不行動起碼也能為別人的善舉鼓掌助威。

劉備告誡劉禪,勿以善少而不為。

你舉手之勞的幫助,或許就能給有需要的人以巨大幫助,甚至能救人一命。

記得當我還是個八九歲孩子的時候,大熱天時總是不聽大人勸告,常與一幫孩子偷偷跑去水庫游泳戲水。

我自恃水性好,總是往外猛遊,閉氣潛入水底,捉蝦摸蜆,以為自己是龍王小太子。

有次不知怎的,也許是大腦缺氧昏闕,我就默默地沉到水裡去了,意識模糊身體不能動彈,只記得眼睛是睜開的,我呆看著頭頂上方的水面波光粼粼,但我感到自己身體正慢慢地下沉……

就在那千鈞一髮的瞬間,一隻有力的手把我拉住,然後猛地將我提起,拉出水面,推到岸邊。

在岸上呆躺了一會兒,我才回味過來剛才的驚險。

救我的是一個比我大好幾歲的大姐姐,她問了我幾句,確認我已經沒事就走了。

我不認識她,至今我們也再沒見過面,但她救了我的一條命。

萍水相逢的大姐姐,就是我的活菩薩。

四、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這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正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有難,人們會積極相助,從功利的角度說,也就好比買了一份社保,我救助了陌生人,也期盼陌生人會在我有難,或者我家裡的老人小孩有難時出手相助。

這樣的社會,想想都很和諧,對不?

儘管真善美是普羅大眾的共同精神追求,但面對現實情況也不能自欺欺人。

對萍水相逢的人施以援手這件事,如今很多人都會保持謹慎態度,甚至是寧枉勿縱。

確實,一些可怕的碰瓷訛詐和某些和稀泥式的執法,讓個人行善的風險被前所未有地暴露出來。

注意,我使用的是風險“暴露”,而不是風險增大。

一個很容易被大眾忽略的事實是,自古以來,碰瓷訛詐以及和稀泥執法本來就一直存在,行善自古就藏有巨大風險,只不過如今因為網絡發達,更多人通過網絡傳播得知原來行善真的會帶來如此可怕的“後果”,好人也常會有惡報,做別人的“活菩薩”隨時自己就成了“泥菩薩”,風險這才得以廣泛地暴露,人們的神經這才前所未有地繃緊起來。

因此,相對於鼓勵他人盲目行善,一味地獻愛心,我更加希望提醒人們一個真相,行善做好事都是有代價的!

你路邊救一隻小貓也有被抓傷的風險、交通違規的風險,救溺水者也有被拖下水的風險,扶起跌倒的老人家那風險大家相信最清楚不過了吧?

反正記住一點,行善有風險,出手須謹慎。

五、

前面說了一通暖心的善舉,後面又提醒大家要謹慎行善,這到底要表達什麼?太分裂了吧?

不是。

我最希望大家能有這樣一個共識,就是陌生人之間的患難互助是有巨大價值的,無論從公益或是功利的角度,都值得我們花大代價去行善。而另一方面,我也必須提醒大家行善的風險所在,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要善心氾濫,盲目行動。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很多人看不到行善的邏輯價值,過分明哲保身,很容易矯枉過正,或者不懂得自古以來,行善就是存在風險這個真相,於是就陷入要麼徹底冷眼旁觀,要麼就認為必須盲目行善的狹隘二元心理。

我希望大家讀罷此文會重新評估對幫助有困難的陌生人這件事,能帶著正確的價值觀去思考,並謹慎去行動。

舉一個很多人關心的例子吧。

路上看到一個不認識老人家跌倒了,家裡沒有礦,我們該去扶嗎?

首先,我們要有這樣一個覺悟,就是幫助陌生人是有巨大社會價值的,這樣在我們看到老人家跌倒在地時,就不會冷漠到像看到一個麻風病人一樣繞道而行、避之則吉。

“老吾老”,可以想想家裡的老人家。

再是我們同樣要清楚行善的風險性,行動要謹慎。可能被訛詐不說,事實上,亂扶跌倒的老人真的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的。

我們需要謹慎。

怎麼謹慎呢?

面對跌倒的老人,我們先要評估一下能不能去扶,評估不了的起碼我們要帶著一顆真心想要“行善”的心去積極圍觀,試著引起他人的注意,跟其他同樣具有“行善”之心圍觀的夥伴一同商量對策並與傷者溝通。同時,有一條几乎絕對沒錯的,就是保證在避嫌的情況下儘快報警或叫救護車處理。

只要有足夠多的人擁有那顆“行善”的心,哪怕只是七嘴八舌地圍觀,只要不是冷眼旁觀,總能夠找到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

社會上擁有“行善”之心的人多了,正能量自然就會隨之強大,那些訛詐行為、和稀泥不作為等卑鄙的負能量自然就會被識破、被祛除,漸漸地,扶老人家的步驟就不用那麼繁瑣,甚至最後可以達到“想扶就扶”的地步,做其他“善行”也可以更純粹更直接,那時,也許真的就能更接近“老吾老”、“幼吾幼”的和諧社會了。

寫這篇文章的主旨,也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明白到心存一顆“善心”的重要性。

伸出一雙手,你也許就是別人的千手觀音;多一顆“善心”,相信總一天可以邪不壓正。

記住,路上看到有老人家跌倒了,家裡沒有礦,我們也可以那樣去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