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堡船閘首推過閘船舶吃水動態管理 過往船舶提前關注當天水位

杭州網訊 記者從杭州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獲悉,自5月1日起,三堡船閘將根據前期建立的過閘船舶水下構件物(拖泥)數據庫,對過閘船舶吃水進行動態管理。過往船舶,需要密切關注實時水位。

為何要對對過閘船舶吃水進行動態管理?

去年(2019年),錢塘江、內河低水位影響加劇,三堡船閘附近水域共計發生17起過閘船舶擱淺事故,事故導致船閘累計停止運行70餘小時,減少放行船舶近500艘次。

調查發現,事故主要由船舶吃水的誤差引起(船舶吃水就是船體最低點到水面的垂直距離)。為了保護螺旋槳,內河船舶普遍在造船時加入一種水下構件物,俗稱“拖泥”,“拖泥”底部低於船底,所以船舶實際吃水應是從“拖泥”底部到滿載水線的垂直距離,一般大於船舶證書上所載的吃水。而“拖泥”大小主要與螺旋槳轉速、槳葉數等有關,所以基本上每艘船舶所安裝的“拖泥”大小都有區別。由於水下構件物(拖泥)技術數據不足,前期主要依靠船舶自行申報吃水,導致低水位期間船舶擱淺事故仍時有發生。

因此,今年3月3日起港航部門開始組織船檢人員在富陽杭州杭新船廠進行集中船舶拖泥測定,採集錄入航區船舶水下構件物(拖泥)數據。截至4月28日,杭州港航部門已測量船舶2667艘次,佔經常性過閘船舶(3000艘)的88.9%。航區船舶拖泥數據庫的建立,為船舶吃水動態管理提供了提供可靠的數據保障。自5月1日起,三堡船閘將正式對過閘船舶吃水進行動態管理,具體標準如下:

1.過閘船舶的基準線以上吃水不得大於2.6米,即船舶型深與水面以上幹舷之差不得大於2.6米(型深-幹舷≤2.6m);

2.過閘船舶的最大吃水(船舶的基準線以上吃水與該船的拖泥數據之和)不得大於航道實際水深(內河航道底標為-1.98米)和富裕水深(0.3米)之差,考慮船舶裝載後變化因素,理論富裕水深為0.15米;(型深-幹舷+拖泥≤航道水深-0.15m)

需要注意的是,過閘船舶需提前關注船閘運行單位每日發佈的實時水位情況(每4小時),合理配載,共同維護好通航環境的安全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